孙道荣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从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真意,其文字质朴,情感炽烈,寓意深刻,为读者所喜爱。
本书精选《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最美的对视》《淬炼过的金子才会发光》等孙道荣经典散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孙道荣散文精选集)/雪候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道荣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孙道荣善于挖掘生活细节,从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真意,其文字质朴,情感炽烈,寓意深刻,为读者所喜爱。 本书精选《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最美的对视》《淬炼过的金子才会发光》等孙道荣经典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孙道荣,中国新闻奖得主,小小说《你有多重要》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小小说作品奖。《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已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杂文选刊》《小说选刊》等发表作品300万字,已出版《问道》《月光的声音》《我就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等文集15部,其中《寻人启事》入选人教版全国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近千篇文章入选历年杂文、小小说等年选,20多篇文章入选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等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 目录 第一辑 故乡是一盏不灭的灯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 大地的味道 父亲们的铁锹 我的娘墩儿 田野里的浪 错过季节的西瓜秧 我在城市遇见了稻草 一条鱼的诗和远方 一棵树的生命哲学 田野里的小动物 那些爬满地头的藤 被鸟唤醒,被鸡吵醒 第二辑 在美好中睁开眼睛 最美的对视 温暖的手语 在美好中睁开眼睛 织梦的纸盒子 我记得你年轻的样子 给孩子的生命教育 这个春天的花呀 看小孩子走路 最美的姿势 师恩 书香长存 悬在空中的疤痕 树叶之美 第三辑 看你一眼,心生种子 开在路口的花 看你一眼,心生种子 一点点收集起来的阳光 人心是有眼儿的 看见自己生命的惊人光芒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 穿着爸爸的大鞋 大花脸 放风筝的父与子 花早枯了,它还绿着 只是不忍它离去 雨树下 边上坐着一个天使 第四辑 今天是个动词 最宝贵的人生智慧 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 一张纸的玩法 身体里的木桶效应 蜜蜂的工作并不甜蜜 补天的人 今天是个动词 交换成长日记 我们画出了一个城市 发芽的心 命运可以随时拐弯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在行走中长大 第五辑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寻人启事 谁关注你的背影 你在我身边,但我想你了 妈妈的家,忽远忽近 妈妈,喊您千声也不倦 父亲都是艺术家 老母亲的第一次 我以为母亲什么都不知道 我是你的“痒” 妈妈牌闹钟 我在心里说过了 我有多久没抱过你了 每朵花本应芬芳 世间最温暖的归途 序言 离开家乡23年,再算 上在外读大学的4年,我 过往的生命中,过半时间 ,是在外乡度过的。 年轻的时候,一直梦 想着离开家乡。19岁高考 那年,填志愿,我填写的 几乎都是离家很远的学校 ,一心远离家乡,远离父 母,越远越好。最终却被 省城的一所大学录取。远 离,或者说逃离的梦,只 算是实现了一半。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 配回老家工作。回到了从 小长大的环境,一切好像 又回到了原点。我在老家 工作了11年,先做警察, 后做记者,其间,结婚生 子,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单位的骨干,一切看起来 稳定,祥和,称心顺意。 没有人知道,在我35岁之 前的那两年,我看报纸, 只看广告;看广告,只看 招聘信息;看招聘信息, 只看省外的。我知道35岁 是道坎,过了这个年龄, 跳槽择业的机会就几乎没 有了。那两年我唯一留意 的,是我还能跳槽去哪儿 。没错,谁也没察觉,“ 逃离”的念头,在我心底 再次萌生,且这一次,尤 其强烈。我一次次将求职 材料,悄悄地发往省外各 地。 我对自己所从事过的 工作,还是满意的,我的 小家庭,也是幸福的,家 乡有我的亲人、同学、朋 友,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连我自己也并不十分清 楚,为什么我会如此执着 于逃离故乡?这个念头, 似乎一直植根于我的内心 深处,从未熄灭。 在我34岁半时,我终 于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得 偿所愿,来到了浙江,且 是被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 动过来的。这使得我的这 场逃离,看起来体面,不 失尊严,且没有风险。 很奇怪的是,我从安 徽来到浙江工作,向单位 提的第一个要求竟然是, 有没有探亲假?我以为老 家在省外的人,每四年都 有一次探望父母的专门假 期。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 我,没有。我为什么会特 别在意这个假期?也许, 当我真正离开家,远离亲 人和家乡的那一刻,我的 心,又是恋恋不舍的吧? 就像有什么东西一直在远 方向我招手,诱惑我远行 一样,也有着我看不见的 一根线,总是在暗处牢牢 地黏着我,牵绊着我。 一晃,我在杭州工作 了23年。一直做的,是我 热爱的文字工作。这23年 ,是我一生中最年富力强 的23年,是我作为一名职 业人,能付出最多的23年 ,也是我能为自己的家人 ,承担最多责任的23年。 这23年,我的事业是顺利 的,我的孩子接受了比较 好的教育,且健康地长大 成人,并找到了不错的工 作,是的,一切看起来都 还不错,令人满意。我那 场抓住青春的尾巴的逃离 ,看来是值得的。 可是,没有人知道, 在这场光鲜、体面、结果 还算不错的逃离背后,我 内心的寂寞、失落和苦楚 ,也在与日俱增。这也许 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都 难以回避的矛盾与纠结吧 。在我离开家乡的这23年 ,我的父亲,还有大伯、 姑妈、三叔等亲人,相继 离世,我未能床头尽孝, 甚至不能送他们最后一程 。父亲查出胰腺癌晚期, 在江苏肿瘤医院开刀,我 请了几天假,去医院照顾 了几天,就不得不返回,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我 陪伴在他身边的日子屈指 可数。这成了我一辈子的 遗憾,永不能弥补。 奶奶去世前的一天, 弥留之际,我答应她,每 年清明和冬至,我都会回 来看她。这是一个令人心 痛的承诺。我做到了。每 次回乡扫墓,站在亲人的 墓碑前,我都有一种强烈 的回归的欲望。这念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 强烈。 所幸,在我能返乡之 前,我发现了另一条直达 故乡的通道,那就是文字 。我年轻时的写作,很少 涉及故乡,这些年,家乡 、老屋、农具、田野,还 有故乡的亲人,这些意象 ,一次次出现在我的作品 中。它们从来没有像今天 这样,亲切,质朴,让人 痴迷。 从文字回到故乡,这 是一个写作者最便捷的通 道,关乎它们的每一个文 字,都藏着一个回乡的密 码。收录在本书中的《在 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 故乡的客人》,就是这样 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之所以能被《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纷纷转载, 全网阅读量过亿,就是因 为它戳中了诸多与我有相 似经历的读者的心。 故乡,老家,亲人, 我回来了,这是世间最温 暖的归途。 是为序。 2022年初夏,杭州 导语 本书是中国新闻奖得主、著名作家孙道荣的散文作品精选集,著名暖心作家丁立梅老师感动推荐! 本书是语文特级教师推荐的散文阅读范本,书中文章连续多年被选作个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本书文字温暖纯净,读来令人动容,是一本值得阅读、收藏的名家散文集。 书评(媒体评论) 孙道荣善于挖掘生活 细节,从看似琐碎的日常 生活中,提炼出人生真意 ,其文字质朴,情感炽烈 ,寓意深刻,为读者所喜 爱。 ——被读者誉为“最暖 人心的作家” 丁立梅 孙道荣的作品,构思 精巧,叙述节制,语言简 约干净,文学意象丰富, 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显 现出言内意外、言此喻彼 的强大思想张力。 ——中国散文学会副 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 陆春祥 山河上下,家里家外 ,处处是情之所致、水到 渠成的妙意。文如庄稼, 生发自如。披情以入文, 入文以明心,明心以见性 。 ——冰心散文奖、十 月文学奖得主 叶浅韵 精彩页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 亲戚的孩子结婚,邀请他去喝喜酒。欣然应允。 先坐飞机,再改乘绿皮火车,又坐了近两小时的客车,总算辗转回到了故乡。从车站走出来,他却有点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亲戚家好呢,还是该先找个酒店落下脚,明天再赶过去? 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父亲10多年前就去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办完了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目。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他还没有完全从丧痛中走出来,也没有体会出妹妹的话的意味。当他再一次回乡,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以前当然不是这样。以前,父母在时,每次从外地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着急,不担心,更不会茫然不知去处,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二十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我回来啦!有时候,忘了事先跟父母说一声。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年迈的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老大不小了,还搞突然袭击。 也有时候,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见见城里的亲朋,然后,再和妹妹妹夫一起,带着他们的子女,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下乡,回家。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在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钟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他回来的消息。陈旧的老宅,忽然又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站立不稳的样子。他们兄妹几个长大成人后,都像鸟儿一样飞离了老巢。只在他们回来时,老宅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的、饱满的样子。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 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从小就关系很好,妹妹的孩子们,还有妹妹的孩子的孩子们,也都与这个不常见面的舅舅、舅爷爷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或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呢,他随时可以回家。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落个脚,中转一下,歇息一下,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与去别的亲戚家、朋友家,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也考虑过,直接去那个办喜事的亲戚家。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被他掐灭了。人家要办大事,忙都忙煞,却要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提前招呼自己,他自觉甚为不妥。 还是先回老屋去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都不在了,那已经不是家了。他叫了辆车,回到乡下。对司机说,你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他没有老屋的钥匙,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看样子,县城的妹妹也不怎么回来。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再次坍塌一地。 在村口,他遇见了一个面熟的村民。村民说:“回……”话说了一半,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村民,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他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个客了。 他乘车回了城,订了一家酒店。他知道,他是这家酒店的客。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现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哥,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呢?他讪笑笑。妹妹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 从酒店走到妹妹家。在门口,遇见了刚刚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啦?”妹妹看了一眼邻居,抢白她:“什么客,我哥!”妹妹的话,让他感动,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他就是一个客。在妹妹家,他是客;在这个县城,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个客。 那天晚上,在妹妹家,他与妹夫喝了很多。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他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 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他已是客了,但是,他在,妻子在,那就是儿孙们的家呢!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