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拉卜楞寺建筑历史及文化艺术研究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唐晓军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尝试全面、系统地研究拉卜楞寺建筑历史与文化,以历史文献、现状照片、建筑实测图、文物保护规划等材料为依托,解读寺院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变,追述各宗教殿堂的创建历史、发展变化及构造材料、技术手段、艺术表达方式,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美,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拉卜楞寺宗教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希冀为“拉卜楞学”的建设发展增砖添瓦。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拉卜楞寺保护管理与研究
第一节 早期调查研究工作
一、档案文书
二、民国时期地方志及个人著述
第二节 1949年后寺院文物保护管理与研究
一、保护管理措施
二、1949年以来国内学者研究情况
第二章 拉卜楞寺空间布局与形态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布局特征
一、寺院布局形态演变
二、著名寺院布局形态比较
第二节 拉卜楞寺的空间分布形态
一、寺院初建时规划布局特征
二、早期空间分布形态及特征分析
三、早期空间格局已不复存在
第三章 学院建筑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经堂与修习规程
一、措钦大殿与学院经堂
二、拉卜楞寺各学院修习规程
第二节 显宗闻思学院
一、早期的两座帐篷式经堂
二、闻思学院初建时的规模
三、闻思学院的两次改扩建工程
四、1989年重建的闻思学院
五、闻思学院大经堂建筑风格及工艺技术
第三节 密宗学院
一、续部下学院
二、时轮学院
三、医学院
四、喜金刚学院
五、续部上学院
第四章 佛殿建筑
第一节 拉卜楞寺佛殿概述
一、经堂与佛殿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二、拉卜楞寺的佛殿数量
三、佛殿主要建筑艺术
第二节 原有佛殿建筑
一、释迦牟尼佛殿
二、嘉木样护法殿
三、弥勒佛殿
四、寿安寺
五、夏卜丹殿
六、白伞盖佛殿
七、文殊菩萨殿
八、宗喀巴佛殿
九、白度母佛殿
十、绿度母殿
第三节 毁后重建的佛殿
一、千手千眼观音殿
二、准噶尔堪布仓囊欠属殿释迦牟尼佛殿
三、德哇仓囊欠属殿文殊菩萨殿
四、马头明王殿
五、护法殿
六、拉卜楞红教寺
第四节 已毁而未建的佛殿
一、悟真寺
二、襄佐堪布仓囊欠属殿(文殊菩萨殿)
三、寺东绿度母佛殿
四、红佛殿
五、吉祥仁慈寺
六、忏悔殿
七、慈显寺
八、河南蒙古亲王修建的释迦牟尼佛殿
第五章 活佛府邸及僧舍建筑
第一节 住宅建筑概说
一、住宅建筑数量
二、住宅建筑等级制度
第二节 寺主嘉木样居所
一、嘉木样寝宫
二、嘉木样别墅
三、嘉木样宫殿建筑
第三节 十八囊欠
一、赛赤级及具有“赛赤”地位的活佛囊欠
二、拉卜楞寺资格最老者赛仓活佛囊欠
三、堪布级活佛囊欠
四、相当于堪布级活佛囊欠
第四节 其他各级活佛囊欠
一、享有赛赤待遇的喇嘛噶绕仓活佛囊欠
二、其他堪布级活佛囊欠
三、其他相当于堪布级活佛囊欠
四、堪布以下侧席以上地位活佛囊欠
五、侧席地位的活佛囊欠
六、其他低级普通活佛囊欠
第五节 普通僧人住宅
一、拉卜楞寺普通僧舍概况
二、普通僧舍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硕士、博士论文类
后记
序言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文
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
处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逐渐发展成为多民族文
化交融荟萃之地,各民族
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自
己的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风
格、丝路特色。
(一)
在当前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
导下,党中央、国务院积
极部署以大力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
信等为内容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国道路上,必须树立正
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
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
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研究”。不断增强各
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以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地
域特色的藏族传统建筑文
化和艺术,是弘扬中华文
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华文
化是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的思想源泉,各民族
不同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
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
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
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
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
、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
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
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研究和解读少数民
族传统建筑文化与艺术,
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
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
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
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
证统一。”从古至今,藏
族与其他民族在文化上兼
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
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
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
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
的巨大优势。”中华各民
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
神,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
自信的基础。2020年,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
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要运用我国考古成
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
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
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明”。研究
藏族传统建筑历史与文化
,认同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树立牢固的中
华文化自信,是我们历史
文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因此,全面开展拉卜楞寺
建筑历史、文化、艺术及
工艺技术的研究,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二)
藏族传统建筑是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
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吸
收其他民族建筑文化元素
、不断创新。
上古时期,青藏高原
地区形成高原各邦国文明
,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
青藏文化。唐代,吐蕃王
朝建立,推动了吐蕃与其
他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
与融合。与此同时,佛教
经印度、中原等地陆续传
入吐蕃,一度成为吐蕃王
朝的主流文化。公元9世
纪中叶,朗达玛禁佛期间
,部分西藏僧人进入甘肃
、青海等地,继续传播佛
教,修建佛寺,开启藏传
佛教“下路弘法”。宋代,
活跃于青唐地区的唃厮啰
政权崛起,崇信佛教,呈
“城中之屋,佛舍居半”的
发展态势,藏传佛教一度
繁荣,显密兼备,尤重密
宗,并广泛深入民间,大
量融合、吸收原始苯教众
多神祗和宗教仪轨。公元
10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
进入“后弘期”,相继形成
众多派别,有了系统的三
藏经典、严密的寺规组织
与学经制度。随着佛教文
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诸
派僧侣相继奔赴甘肃河西
走廊、甘南藏区等地,广
建佛寺。1247年,萨班
与阔端在凉州举行会谈,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八思巴被封为帝师,统领
天下释教。其间,西藏高
僧继续到甘南藏区弘法传
教,甘、青地区的僧人也
远赴西藏学法,返回故里
后继续建寺弘法,甘南藏
区、河西走廊地区藏传佛
教寺院数量迅猛增长。
15世纪初,宗喀巴大
师创建格鲁派,彻底改变
了藏传佛教早期的发展模
式,打破地域和民族界限
,与各地世俗封建势力建
立广泛联系。明末,格鲁
派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
始汗的支持下,在西藏建
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
格鲁派跃居统治地位,甘
肃境内各地格鲁派势力迅
速发展,改建、修建了大
量格鲁派寺院,许多其他
教派纷纷改宗格鲁派。据
1949年前统计资料,时
甘肃省境内有原始苯教及
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
派、噶举派、萨迦派等寺
院约300多座,以清代创
建的居多。
拉卜楞寺是在明末清
初特殊的历史、文化、宗
教背景下诞生的。17世纪
末至18世纪初,统治甘、
青地区的和硕特蒙古贵族
为扩张自己的势力,纷纷
寻求格鲁派宗教势力的支
持,当时,前首旗蒙古贵
族首领察罕丹津父子选中
了西藏著名安多籍高僧一
世嘉木样·俄昂宗哲大师
。俄昂宗哲大师当时在西
藏哲蚌寺郭莽学院任堪布
,学问道德、政教声誉很
高,察罕丹津数次敦请大
师返回家乡安多弘法建寺
,历经曲折,俄昂宗哲大
师终于在1709年返回家
乡,二人结成牢靠的供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