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日)川本芳昭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族群间的遭遇与融合是形塑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浪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演进。本书对此开展了全景式的考察。第一至第三篇聚焦于十六国北朝的胡汉交融,从社会观念、国家制度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北族入主中原所带来的变化。第四篇将目光投向南方的汉化进程,细腻地描绘了国家权力以及普通民众同“蛮”的接触。第五篇通过探寻南北朝政权与朝鲜半岛、日本古代国家的互动,揭示出中国的民族形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作者川本芳昭先生是当前日本在中国中古史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这部著作汇聚了他踏上研究之路以后二十年间的成果。
作者简介
川本芳昭,1950年生于日本长崎县,1978年九州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结业。历任佐贺大学助教授,九州大学助教授、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民族史、东亚关系史。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時代の民族問題》(汲古书院,1998年)、《中国史のなかの諸民族》(山川出版社,2004年)、《中華の崩壊と拡大——魏晋南北朝》(讲谈社,2005年,已有中译版)、《東アジア古代における諸民族と国家》(汲古书院,2015年,已有中译版)、《世界秩序の変容と東アジア》(汲古书院,2022年)。
目录
中译本序
前言
第一篇 胡汉抗争与融合的轨迹
第一章 五胡十六国北朝时期华夷观的变迁
引言
第一节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胡汉互斥
第二节 汉族士大夫在北魏时期的变化
第三节 太武帝时代的胡族观、汉族观
第四节 太武帝朝以降的变化——以孝文帝时代为中心
第五节 南朝汉族北朝观的变化以及北周时期的新动向
小结
第二章 关于五胡十六国北朝时代的“正统”王朝
引言
第一节 北魏孝文帝时代的变化
第二节 关于前北魏时代的正统性
第三节 后孝文帝时代的展开
第三章 景穆太子与崔浩——以北魏太武帝废佛前后的政局为中心
引言
第一节 围绕景穆太子之死
第二节 太武帝与景穆太子之争
第三节 围绕崔浩之死
第四章 关于对部族解散的理解
引言
第一节 酋帅在整个北魏时期的存在
第二节 部落解散后部族制度的存续
第三节 孝文帝的部族解散
第四节 北朝社会中的部族制传统
第二篇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政治、社会体制与孝文帝改革
第一章 内朝制度
第一节 孝文帝改革前的内朝
第二节 孝文帝的内朝改革
小结
第二章 监察制度
第一节 天兴四年的御史台改革
第二节 孝文帝官制改革前的监察官
第三节 孝文帝官制改革前的御史
第四节 孝文帝的官制改革与御史台
小结
第三章 封爵制度
第一节 孝文帝爵制改革前的北魏爵制
第二节 孝文帝的爵制改革以及与其他改革的关系
小结
第四章 北族社会的质变与孝文帝的改革
第一节 通过祭天礼仪看北族社会的质变与孝文帝的改革
第二节 通过军制看北族社会的质变与孝文帝的改革
第三节 通过婚姻形态看北族社会的质变与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章 孝文帝的个性与改革
第一节 文明太后、孝文帝母子说的检讨
第二节 孝文帝的北族意识与阶层意识
第六章 北族集团的崩坏与太和二十年的谋反、北镇之乱
第一节 太和二十年谋反的场合
第二节 北镇之乱的场合
第三篇 关于五胡十六国北朝时代的胡汉融合
第一章 关于北魏的身份制
引言
第一节 关于北魏时期的“北人、南人结构”
第二节 “北人、南人结构”与“良”身份的关系
第三节 何谓“良”?——“北人”的情形与“南人”的情形
小结
第二章 关于五胡十六国北朝史上对周礼的接受
引言
第一节 胡族君主的历史认识——胡族如何看待汉族此前的历史
第二节 汉族士大夫的历史认识——汉族如何看待此前的历史
第三节 北魏接受周礼的历史
小结
第三章 关于胡族汉化的实态
引言
第一节 同化与汉化
第二节 胡族要素的残存
小结
第四篇 蛮汉抗争与融合的轨迹
第一章 关于六朝时期蛮的汉化
引言
第一节 国家权力对蛮的讨伐及其目的
第二节 江南地区蛮与一般汉人的接触
第三节 蛮入官场
小结
第二章 关于理解六朝时代蛮的一项考察——以山越、蛮汉融合的问题为中心
引言
第一节 山越问题的检讨
第二节 关于“洞”
第三节 关于豪强的实态与蛮汉之别
小结
第三章 以蛮问题为中心所见六朝时期各地域的状况
引言
第一节 河南、淮北
第二节 淮南
第三节 长江下游
第四节 福建
第五节 江西
第六节 湖北
第七节 湖南
第五篇 4、5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
第一章 倭五王遣使刘宋的开始与终结
引言
第一节 关于倭五王遣使中国的开始
第二节 北魏伐北燕以降东亚政治史的演进
第三节 东亚的政治状况与倭五王遣使的终结
小结
第二章 4、5世纪的中国与朝鲜、日本
引言
第一节 内朝制度
第二节 关于人制
第三节 八部、五部、六部
第四节 新人与旧人
第五节 族制秩序的变迁
小结
第三章 关于高句丽五部与中国“部”的一项考察
引言
第一节 关于高句丽五部制的理解
第二节 关于高句丽的部的起源
小结
结语
后记
译者后记
编者后记
序言
在复旦大学徐冲先生、
黄桢先生等的努力下,拙著
的中译本得以出版,我在此
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以1995年提交的博
士论文《魏晋南北朝時代の
民族周题——民族間抗争之
異文化受容の軌跡》为基础
,汇集了我从踏上研究之路
到本书出版的1998年这二
十多年里发表的成果。当时
日本的大学组织正进行全面
改革,我也受到影响,被供
职的佐贺大学要求取得博士
学位。为此,我拜托了大学
时代以来的恩师,也是春秋
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大家的
越智重明先生,他当时已从
我的母校九州大学退休,任
教于久留米大学。提交博士
论文后,我获得了博士学位
(主审查是越智重明师,副
审查是汉六朝文学研究的大
家同村繁师)。在当时的日
本,公开出版博士论文是一
项义务,我补充了若干内容
,于三年后通过东京的汲古
书院刊布了本书。
1998年本书刊布时,我
基本依照各篇拙论当初发表
的原貌收录。其中一部分的
发表时间距现在已有四十多
年。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同
时,我也努力添加了学界后
来的研究进展情况。
这次由徐冲先生、黄桢
先生等推出的中译本,是对
1998年拙著原本的翻译,
因此我必须向各位读者道歉
,此译本并未补充1998年
以来学界的进展。学术研究
不断发展,但我认为本书的
主要观点与其出版后学界的
进展、成果没有大的冲突。
这是刊出拙著中译本的缘由

想顺便提到的是,关于
我后续开展的研究,希望读
者诸君可以参看本书出版后
刊行的拙著,尤其是在中国
已问世的译著:《中华的崩
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余晓潮氏译,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4年)、《东
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刘可维氏译,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20年)。
我出生于日本九州岛的
长崎,成年后居住于同在九
州的福冈至今。九州地区处
在日本最靠近大陆的位置,
自古就与大陆之间进行着各
式各样的交流,直到现在亦
是如此。我踏上研究之路,
正值越南战争爆发、中国“
文革”以及日本大学纷争的
火热时代,在这种影响之下
,国家和政治对我来说是极
为切实且深刻的问题。我在
位于九州福冈的九州大学开
始我的研究,当时指导我的
教师仅有唐宋社会经济史学
者日野開三郎先生、明清社
会经济史学者中村治兵衔先
生及越智重明先生等少数几
位。最初因上述情形我立志
研究清史,之后日野先生与
中村先生相继退休,又由于
大学纷争出现了破坏教育及
研究环境的事态,我大学院
阶段的研究可以说是在与越
智先生一对一的环境中进行
的。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是
一个可以放眼广阔世界又能
探究事物本质的宁静环境。
由于以上经历,我关心
的问题转向了理解国家与共
同体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
之间的对抗。在此过程中,
我的研究从阐明中国、日本
两个国家的内在实质以及二
者之间的抗争与交流,逐渐
聚焦于探讨双方兼有的民族
问题。随即展开对汉民族如
何形成、通过与中国的交流
日本国家如何形成等问题的
诠释,这成为我直至今日的
主要学术关怀。本书是上述
研究推进轨迹的结集。
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收
入本书第一篇第四章的关于
北魏部族解散的研究,在大
学院的修士论文是收入本书
第四篇第一章的关于江南蛮
族汉化的研究。如前所述,
我最初关心的问题是国家理
论,这受到马克思、恩格斯
和摩尔根的研究引导。因此
,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的
这一问题时,我选择了北魏
的部族解散。在此学术兴趣
之下,升入大学院后,我很
自然地从鲜卑与匈奴的民族
问题推进到对同时代南方非
汉民族的研究,撰成修士论
文。
据葛兆光氏等学者的研
究,所谓的汉民族意识在赵
宋时代承继自古以来的发展
,迎来了划时代的变化(葛
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
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
华书局,2011年]及《中
国再考——その领域·民族·
文化》[岩波书店,东京,
2014年]),且基本延续
至当下。这可以说是学者们
渐已达成的共识。对此,我
的研究以汉唐间为领域,从
胡汉蛮融合的视角,力图阐
明宋以前汉民族形成的过程
。而这又是中国周边民族逐
渐觉醒的时代,日本也与诸
民族步调一致,开始走上国
家形成的道路。所以东部欧
亚诸民族的动向如何与中国
历史的展开相联系的问题意
识亦同时产生,并成为本研
究的主要视角之一。
本书的各编各章由旨在
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证论文组
成。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
不吝赐教。
川本芳昭
202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