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风险社会中,媒介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借助媒介帮助公众更好地感知风险、应对风险,是传播学思索的前沿问题。 本书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系统考察了从媒介建构到风险感知再到风险应对的路径机制,厘清了风险传播的互动逻辑。第一部分集中于理论辨析,简要介绍风险及风险社会的概念内涵、源起和发展,重点梳理传播学视域下的风险建构、风险感知和风险应对等概念及理论模型。第二部分从实证研究入手,探讨从媒介使用到风险应对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着重考察风险感知、风险知识、信任和情绪等关键变量的中间作用机制。 本书研究主题关切当下、面向未来,将理论与实践、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对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探究风险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宗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风险传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和媒介效果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风险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1 风险研究现状 1.1 风险与风险社会 1.2 现代风险社会概貌 1.3 风险研究的理论谱系 1.4 传播学视野下风险研究的脉络与动向 2 媒介与风险建构 2.1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风险建构 2.2 社交媒体时代的风险建构 2.3 实证案例:主流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框架分析 3 公众的风险感知 3.1 从技术风险到感知风险 3.2 感知风险的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 3.3 经典风险传播模型中的风险感知 4 公众的风险应对 4.1 风险信息管理 4.2 风险应对行为 第二部分 媒介、风险与公众的互动机制探究 5 从媒介使用到风险应对的直接路径机制 5.1 风险情境下的媒介依赖 5.2 媒介使用对风险应对的影响 5.3 矛盾结论的致因 6 媒介使用与风险应对中间变量一:风险感知 6.1 媒体对风险感知的放大 6.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风险感知的差异化影响 6.3 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6.4 实证案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的认知推理、风险评估与行为应对 7 媒介使用与风险应对中间变量二:风险知识 7.1 媒介使用与风险知识获取 7.2 风险知识的中介效应分析 8 媒介使用与风险应对中间变量三:信任 8.1 风险语境下的信任 8.2 媒介使用与社会信任 8.3 社会信任的中介效应分析 9 媒介使用与风险应对中间变量四:情绪 9.1 媒介使用与情绪反应 9.2 情绪分类:维度模型与类别模型 9.3 情绪反应的中介效应分析 9.4 实证案例:从媒介使用到亲环境行为的情感路径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