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新媒体系列/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英)尼克·库尔德利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如何从社会和世界的大格局来理解媒介?尼克·库尔德利的书值得精读。
《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凝聚了库尔德利15年思考媒介与权力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心得,为了破解如下谜题:媒介如何推进了社会和世界?本书吸收社会理论,提出一套理论概念,以廓清这个错综复杂、令人困惑的媒介化世界。
本书贯穿起媒介的诸多重大命题~媒介实践、媒介仪式、网络化社会、网络化政治、媒介与资本及权威、媒介文化、媒介伦理与正义。在阐述时,作者继承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传统,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批判媒介中心神话,破解媒介文化比较研究中的西方中心思想。
诚如当代传播学大师彼得斯、利文斯通所言,《媒介、社会与世界》一书“洞幽烛微、睿智犀利”,视野广阔、思想新锐,“在研究范围和学术雄心上都酷似曼纽尔·卡斯特的著作”。
作者简介
尼克·库尔德利(Nick Couldry),英国传播学教授,执教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主攻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和媒介社会学。著有《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为何发声那么重要新自由主义之后的文化与政治》、《媒介仪式:批判路径》、《洞察文化文化研究方法的再想象》、《媒介权力的地位媒介时代的朝觐者和目击者》、《超越回声的聆听:不稳定世界里的媒介、伦理和中介》、《全球时代的媒介事件》(合著)、《媒介消费与公共参与:超越注意力的预设》(合著)等。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媒介与社会理论
第一节 媒介变革的暗喻
第二节 走向社会取向的媒介伦理
第三节 数字革命及其不确定性
一、什么是媒介,谁是媒介,媒介在哪里?
二、我们用媒介做什么?
三、媒介的运行还有经济活力吗?
四、媒介机构的社会/政治地位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五、媒介在多大规模上产生影响?
六、怎样才能用媒介生活得好?
第四节 一个工具箱,几条指针
第二章 媒介实践
第一节 媒介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社会理论的实践
第三节 媒介实践的多种类型
一、搜索与搜索能力的养成
二、展示和被显示。
三、在场
四、归档
五、媒介习惯的复合体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仪式和社会形式的媒介
第一节 媒介实践与社会秩序:一场重要的论战
第二节 作为仪式的媒介
一、背景与基本概念
二、比较视角里的媒介中心神话
第三节 媒介仪式的灵活性
一、模式化行为
二、范畴的作用
第四节 媒介事件的平常化
第五节 名流文化
第四章 媒介对社会的隐性形塑功能
第一节 媒介权力的鲜明特征
第二节 媒介权力的隐性伤痕
早期的洞见
第三节 数字媒介有民主化功能吗?
第四节 媒介与公共话语的形塑
一、名流现象与犯罪
二、搜索引擎的功能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网络化社会,网络化政治?
第一节 缺失的社会要素
第二节 数字媒介、政治与社会转型
一、政治的两个要素:谁和什么
二、变化中的政治参与条件(政治的“为什么”)
第三节 公共政治的新路径
第六章 媒介与资本和权威的转化
第一节 关于媒介化的辩论,
第二节 媒介、资本与权威
一、场域论和媒介的普遍影响
二、媒介元资本和流行偶像
第三节 媒介和政治、教育、宗教及艺术的场域
一、政治的媒介化
二、教育、宗教及艺术的媒介化
三、权威和机构容易渗透的空隙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媒介文化: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
第一节 何为媒介文化?
第二节 从需求视角看媒介文化
一、经济需求
二、族属需求
三、政治需求
四、被承认的需求
五、信仰需求
六、社会需求
七、休闲需求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媒介伦理,媒介正义
第一节 尚待开辟的路径
媒介伦理初探
第二节 媒介实践美德
一、准确与诚信_
二、谨慎的美德
第三节 媒介不公
一、媒介不公的研究路径
二、媒介不公的类型
第四节 总结:围绕我们需求的不动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译者后记
序言
几个星期之后,我的
《媒介、社会与世界》中
文版即将问世,思之令人
激动。该书凝聚了我15年
思考媒介与权力关系和社
会秩序的心得:我吸收社
会理论,努力提出一套理
论概念,以廓清这个错综
复杂、令人困惑的媒介化
世界。
在我们这个时代,媒
介及其制度的性质正在剧
变,这些变革对政治、社
会和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影响涉及各个层次,
直至全球规模。本书论述
媒介如何推进人对“社会”
和“世界”的贡献,这里所
谓“世界”,既是地缘政治
世界,亦是人的经验世界
;人的经验世界有时可能
是非常局部的经验,但常
常是本地和远方要素的混
合。这些经验内容和界面
谓之“媒介”。今天,媒介
变革的某些方面几乎面目
全非,与十年前迥然不同
了:建设合法性媒介制度
并使之为全社会“发声”的
可行性,也发生了急剧变
化。信息和媒介平台剧增
,我们跨界迁徙的能力随
之增强,广告的性质也受
到深刻的影响。如此,支
持媒介内容制度性生产的
基本经济的要素,亦处在
巨变之中;媒介变化的长
远压力正在加剧,且不限
于报业。这一切变革的性
质是跨越国界的,由技术
复制和模仿驱动,不受国
界局限,因此,用国际视
野思考媒介、社会与世界
的关系势在必需。撰写本
书的目的是促进围绕媒介
、社会与世界关系的论辩
,中文版的问世对促成这
样的论辩,意义重大。
中国是社会体量最大
的国家,它所面对的如何
组织社会政治和媒介的关
系问题也是最复杂的。因
此,在思考媒介、社会与
世界的关系时,中国就成
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点。但
我得承认,自20世纪90
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前
几年间,中国并不在我思
考问题的前列。我写书时
身居英国,想要提出媒介
制度权力的社会再生产的
一般理论。不过,我也有
意从事媒介研究的国际比
较。我的田野工作基于英
国,彼时的媒介研究以英
语国家视野为主导,那种
视野足以支撑我的研究:
我不必关注自己论述的实
用性是否有明确的国际例
证。今天,我不必为本书
的视野辩护,因为英语拥
有“普世性”的观点是我和
其他作者彼时的典型特征
。然而实际上,我的“媒
介仪式”理论(2003)已被
用于中国“超级女
声”(Supergirl)等媒介现象
;此外,我的《媒介仪式
的批判路径》(Media
Rituals:A critical.
Approach)正在被译成中
文,即将在中国出版。令
人高兴的是,媒介研究领
域已经高度国际化,像我
过去那样把特殊当作一般
来论述不再可行了。
这一变革之所以发生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媒介
研究领域重要成果的影响
,例子有詹姆斯·柯兰和
朴敏均(Min-Jyun Park)合
著的《媒介研究的去西方
化》(De-Westernizing
Media Studies)和达雅·屠
苏(Daya。Thussu)的《
媒介研究的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ing Media
Studies)o但同样重要的是
,一些底层因素也在起作
用。首先,作为媒介研究
的对象,民众流动的国际
化日益强劲,阿荣·阿帕
杜莱(Arjun Appadurai)称
之为“民族景
观”(ethnoscape)。其次
,人们日常的媒介经验有
一个明显的特征:人的意
识范围大大超越了本地的
范围甚至国家的边界。频
仍的可怕事件(如“9·ll”恐
怖袭击)以及中国、日本
、南亚等地的环境灾难造
成了强大的冲击。同理,
在许多不同的国家里,新
传播技术比如手机的使用
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因此
,人们日益意识到新传播
技术的重要性,并普遍感
觉到万维网高效而无穷的
链接功能。还有一个潜隐
、见效略缓的原因:在21
世纪的头十年里,媒介基
础设施的根基剧变,且涉
及许多维度,如果只从一
个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
那就不足以把握正在发生
的变革,也不足以了解外
表虽变而实际照旧的现象
。比如,如果你有志于研
究博客,却不考虑其在韩
国或伊朗的发展,岂不是
很荒唐?因为在几个时间
点上,博客在这两个国家
的文化和政治生活中获得
了显著的地位。同样,如
果你有志于研究推特之类
的微博客平台,却又忽视
中国的微博,你就不可能
是严谨的学者,因为在中
国独特的政治语境中,微
博的政治权重无与伦比,
远超推特在西方的地位。
本书旨在探寻一条路
子,以思考媒介与社会和
世界的关系,我试图提出
把握三者关系的社会理论
;虽然写书的语境打上了
英国的印记,但支撑这一
理论的资讯是来自世界各
地的例子,包括中国的例
子。那就意味着,本书在
其他国家被接受的情况至
关重要,那是衡量其目标
是否业已实现的指标。我
以极大的兴趣期待中文版
问世后的反响。
然而,之所以国际读
者尤其中国读者对我至关
重要,还有两个特别的原
因。第一个原因和本书的
主题有关:在人口众多的
大型社会里,制度生产的
大型媒体是否能维持其全
民注意焦点的角色?是否
能继续充当观照社会的“
窗口”?换言之,我所谓
的“媒介中心神话”是否还
有长远的前途?如果其前
途不佳,媒介化社会的社
会政治将表现出前所未有
的形式,比如,国家聚焦
的政治就可能失去媒体确
保的“显现的空间”(space
of a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