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 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昨天的故乡”和围绕人文风俗的“昨天的我们”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西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作者简介 阎雷(Yann Layma),自由摄影师,1962年生于法国。1984年,他被获准自由进出巴黎爱丽舍宫,为当时的总统密特朗拍摄,记录了他一年的政坛生活,成为法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摄影师。1985年,阎雷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首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个进入朝鲜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长年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供稿。他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于2004年在全世界6个国家同步发行,印量达几十万册,这也使他成为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题材摄影师。2005年,阎雷因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法国国会授予骑士勋章。 阎雷始终对中国情有独钟,曾连续拍摄了60余个关于中国的摄影报道,出版了4本关于中国的摄影著作,《KALTEX在中国》《歌海木寨》《壮丽的中国》以及大型画册《中国》。2015年,他的首部中文摄影集《昨天的中国》已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阎雷的镜头忠实记录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展现了当代中国生机盎然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目录 增订版自序 自序 代序 昨天的故乡 北京 大同·沈阳 重庆·成都 红河·柳州 昨天的我们 劳作 买与卖 路上风景 节庆和文娱 增订版后记 序言 我带着相机四处走动, 目睹了1985年以来中国的 变迁,这是我最大的荣幸。 地球上最庞大社会的开放, 使我献身于为这个巨人之国 画一幅肖像的工作。这次选 择发生在1979年,当时我 年满17岁,刚刚结束了为期 三个月在美国和墨西哥搭便 车的背包旅行。就在那时, 随着法国第一本《地理》杂 志的出版,个人游客的签证 出现了。怀着对未来生活的 憧憬,我整整一个星期都睡 不着觉。于是我在大学里学 习了汉语普通话,又跟着马 克·吕布、扬·阿尔蒂斯-贝 特朗等大师一起自学了摄影 ……40年后,我非常高兴能 在中国各地探索,了解正在 发生的巨大转变。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我的照片集中在世界范围 内发表,在杂志因互联网的 兴起而衰落之前,我做了很 多工作。当时的照片构成了 这本书,以展示往昔的本来 面目。我相信记忆是很重要 的。但是,哪怕到了今天, 虽然不再有过去的那些门路 方法,我依旧在拍摄照片, 记录着中国的演变。我很高 兴第一版小开本的《昨天的 中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这 样出色的成绩,我和我的出 版商因此决定为读者提供更 大的开本、更丰富的照片和 更优良的版面。 这些照片为的是向45岁 以上的中国人重现往昔,以 及使更年轻的一代了解中国 在经济繁荣之前的样貌。我 从不会后悔或怀疑今生的选 择。时至今日,持续拍摄不 断变化的中国,依旧是我的 热情所在,也是我人生的责 任,我很高兴能遇见这样一 种探寻色彩和人性的美好生 活,同读者分享我对中国的 伟大变革的感受。我已经60 岁了,但在中国,还有很多 工作等着我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