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由于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成本投入少、治疗效率高的短程疗法越来越受个人和心理服务机构的关注,而认知行为疗法本身具有的结构化、目标导向性、合作性等基本特点也使其特别适合短程治疗。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用且容易理解的框架,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对话分析以及清晰的思维导图,有助于系统掌握短程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和技术。阅读本书,你将了解到: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 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各环节应达到的目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适合应用的各项技术; 意象技术、行为干预、放松技术、催眠技术和团体治疗在短程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无论是希望更多了解短程治疗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精神科医生,还是亟需认知行为疗法基础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本书都是一部大有裨益的案头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博士,临床心理学双博士后(中科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第四届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认知治疗学院会士、认证CBT治疗师。王建平教授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她同时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首席负责人。 目录 第1章 导论 为什么现在关注短程疗法 什么是短程疗法 谁将从短程认知行为疗法中受益 短程认知行为疗法何时结束 第2章 认知行为框架 认知行为疗法概览 思维偏差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特点 第3章 评估 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 来访者的问题是否适合认知行为疗法 来访者是否适合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问题背后的潜在想法:认知概念化 跨文化及性别议题 第4章 治疗的起始阶段 治疗师在治疗起始阶段的目标 第一次会谈 第5章 治疗的中期阶段 合作性治疗关系 认知模型 帮助来访者在治疗内外处理其问题 确定潜在信念 矫正潜在信念 第6章 治疗的结束阶段 合作性治疗关系 认知模型 帮助来访者在治疗内外处理其问题 第7章 其他策略和技术 抵御未来冲击的意象 行为干预 放松技巧 第8章 催眠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的辅助手段 典型催眠脚本介绍 完整的催眠脚本 对催眠的评价 第9章 短程团体治疗 将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团体 组建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前的注意事项 认知行为治疗团体的典型组织及结构 第10章 治疗方案 惊恐障碍 社交恐惧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抑郁 强迫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特定恐惧症 单次会谈的治疗 自杀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