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面对文化差异的现实,人们如何将外邦“蛮族”构想为“共同人类”?这一努力又如何受到自身视角、经验和历史的局限?在本书中,西佩·斯图尔曼聚焦希罗多德、司马迁、蒙田、博厄斯等人对各自时代的边境经验的思索,分析世界历史上不同宗教经典、哲学、史书、民族志中“共同人类”观的异同,追溯跨文化平等的演进。斯图尔曼认为,诸如“共同人类”和“平等”的观念的“发明”并不描绘社会现实,而是旨在打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想象的世界。人们利用这些思想资源,与现实中的不平等展开持续对抗,正因如此,这些观念也具有了改变现实的变革性力量。 作者简介 西佩·斯图尔曼(Siep Stuurman,1946— ),荷兰政治学家,乌特勒支思想史荣休教授。2010年任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历史与艺术学院的让 莫内讲座欧洲史教授。 目录 前 言 跨文化平等如何成为可意想之物 第一章 对共同人类的构想 第二章 宗教与哲学的普世主义 第三章 历史、民族志与人类学转向 第四章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跨境思考 第五章 大西洋边疆与基督教平等观的局限性 第六章 启蒙思想中的全球平等与不平等 第七章 19 世纪的现代平等与科学种族主义 第八章 平等的全球化 第九章 人权时代 后 记 全球平等的未来 注 释 致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