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士性编著的《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竺梅先传)》是一本真实贴近竺梅先,阐述其一生事迹的人物传记。
书中参考各类档案资料与口耳相传的家族历史,描述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记载了竺梅先由一个普通的宁波乡间放牛娃逐渐成长为满怀实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商界巨子,最后以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护佑灾童百姓、传承爱国精神的方式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竺梅先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编者:竺士性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竺士性编著的《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竺梅先传)》是一本真实贴近竺梅先,阐述其一生事迹的人物传记。 书中参考各类档案资料与口耳相传的家族历史,描述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记载了竺梅先由一个普通的宁波乡间放牛娃逐渐成长为满怀实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商界巨子,最后以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护佑灾童百姓、传承爱国精神的方式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青春磨砺,塑造爱国爱民的人生观 1.学徒生涯树爱国心投身革命 2.奉命北上经受生死历练 3.回沪寻谋生计积累经营经验 4.交友蓄势两位夫人主内助外 5.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6.积蓄第一桶金,励志实业报国 第二章 掌控实业,施展生产救国的壮志 1.首次出手,创办民丰造纸 2.执掌大来银行,为发展实业助力 3.创办华丰造纸,形成实业格局 4.联合同业,夺回黄版纸市场 5.维护国货利益,抵抗日本经济侵略 6.重视人才,以发展理念治理企业 7.创新卷烟纸,彪炳载史册 第三章 义无反顾,融入抵御侵略的洪流 1.《申报》上呼吁抗日,“一·二八”初设伤兵医院 2.目睹外敌入侵,满腔的爱国赤诚进发 3.接手宁绍船运,为抗日自沉商轮 4.八一三期间为抗战捐献巨款 5.淞沪战场再设伤兵医院 6.闯海路,“谋福”轮疏解难民 7.辟航道,千方百计运物资 8.伸援手,运灵柩乡人魂归故里 9.扶贫帮困,热心助学普济众生 10.出头声援,施善会所须归还 11.拒日寇,浩然不屈彰显民族气节 12.两大纸厂遭侵略者强行霸占 第四章 大爱无疆,创办灾童教养院 1.谋划拯救饥寒交迫的总角垂髫之辈 2.广邀贤达加入院董会,定名国际灾童教养院 3.拟章程建架构,精心筹建做准备 4.落实院址,打造安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5.生路之门向绝境中的难童开启 6.首批苦难灾童踏上新生路 7.再渡灾童费周折,菩萨心加载灵柩 8.六百灾童奉化岙口安新家 9.制定大纲,精心选编教材 10.安排课时,严格教学考核 11.育人良师,献身冷岙僻壤 12.德智体技,施行全面素质教育 13.走出院门宣传抗日开阔眼界 14.衣食住养,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15.防病治病,悉心呵护健康成长 第五章 毁家纾难,留取丹心照汗青 1.同仇敌忾,全力护佑学童 2.筹措灾童第二院终流产 3.创办前期各界奉献爱心 4.守得初心竭尽万贯家产 5.沥血崎岖路,筹粮救饥民 6.燃烧生命,养育学童志未酬 7.依依惜别,好儿女志在四方 8.教养院谢幕,掌门人安息不朽 9.深深缅怀,没齿难忘的恩德 结语 感悟:大德无碑,爱国爱民精神垂青史 附录 一、竺梅先年谱简编 二、祭竺院长文 三、竺君墓表 四、国际灾童教养院创办经过及组织章程 五、国际灾童教养院教育大纲及人员构成 六、国际灾童教养院概况 七、梅华亭记 八、国际灾童教养院部分教职员名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不知古无以鉴今,不知家无以谈国。祖辈那代人 的悲欢,是我们珍贵的记忆,而非微不足道的积尘。 祖辈的故事,与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牵丝攀藤,血 脉相连。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寻觅几乎 随时间湮没的痕迹,探究祖辈不凡的人生,竭尽所能 地接近和还原历史,这不仅是为了我们及后代,也是 为了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 本书旨在叙述祖父竺梅先的人生故事:从宁波乡 间放牛娃,沪上小学徒,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到满怀 实业救国理想的商界巨子。他融人中华民族抵御侵略 的滚滚洪流,以护佑灾童拯救百姓、传承爱国精神的 方式,走完了不断奋斗的一生。从中可以感悟到祖父 不朽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的爱 国情怀,他的身上闪耀着正义、博爱的人性光芒,他 的血液里渗透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 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奉献自己全部的行动诠释了生 命的价值。 导语 竺士性编著的《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竺梅先传)》是一本纪念宁波帮出身的爱国商界巨子、慈善家竺梅先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暨国际灾童教养院创办八十周年)的人物传记。 本书内容翔实,细节丰富,处处可见竺梅先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他所具有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后记 从2015年7月至今,两年余的追寻,我经受了一 场民族精神的洗礼,两年余的不懈,用了“心”,做 了这件事,将感念成文拿出来给大家检验和分享。是 祖辈令人震撼的人生事迹,加上可能是继承了锲而不 舍的品性,使我这个没有任何文学基础的后辈坚持完 成了此稿。我心中的想法是将此书献给2018年祖父创 办国际灾童教养院80周年和2019年祖父130周年诞辰 。 亲友中,得到四婶陈潓、五婶吴杏玉两位长辈支 持,同辈兄弟姐妹们更是纷纷提供信息、线索和鼓励 ,我想这是出于对先辈的敬仰,对我的信任。祖辈挚 友虞心炎医师的女儿虞颂芬婶婶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 持。 要感谢的专家、老师、领导、同学和朋友很多很 多,既有熟识的也有素昧平生的,他们伸出热情的手 ,以己之力给予真诚的帮助,他们都是极善良的、品 德高尚的好人。不分先后仅列举几位:中国第二历史 档案馆蔡燕老师,《档案春秋》李红老师,宁波市作 协主席荣荣老师,《新民周刊》党委书记、总监邱琳 女士,《联合时报》总编邓的荣先生,《人民日报》 浙江分社记者陈怡,奉化区委党史研究室暨史志办陈 黎明主任,老同学龚建豪,老朋友王礼荣,宁波新四 军历史研究会方平前辈,《民国档案》杂志社、上海 市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 师范大学图书馆、奉化区文联的多位老师,上海市公 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的警官们,我的老领导邱瑞昶书 记,我的工作单位上海开伦造纸印刷集团的同仁等。 要特别感谢的还有原国际灾童教养院学童,比如前辈 苏锦炎、焦润坤、戴天民、黄家淑、顾勤华、周世良 、阮福贤等各位耆老,孙佩钧老师之子沙天行先生、 学童俞企华之子赵英先生等各位,在此我也衷心祝愿 老人们安康长寿。 这些年,读到纪念文章和相关的文艺作品不少, 有研究生由此写就了毕业论文,有的甚至拍成了电影 。我认为,史料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尊重历史是创 作的前提。将祖辈的事迹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无论是 小说、影视、戏剧、画作或者其他,只要是宣传弘扬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并有其文艺价值,家族后代都会 持欢迎、鼓励、包容的态度。由于时问的久远,搜集 资料方法手段的局限,有的作者可能缺乏作为写作基 础的较全面的史料及深入的考证,内容情节以听说、 借鉴甚至根据想象编写的故事片段为主,随意涂改历 史,把史实和编造故事混在一起进行演绎,如果这样 的作品自我标榜为以历史真实为依据的纪实,消解了 历史的真相,使读者误以为其编造的故事就是真实的 历史,这就不应肯定了。 据我所知,还没有以史料佐证为基础的较为完整 的叙述祖父人生的书籍。我想,眼看我的祖辈、我的 亲人那可歌可泣的人生印迹,那历史的真实,正随着 岁月的磨洗和侵蚀濒临湮没,作为直系的后代,理应 义不容辞地站出来,竭尽所能担起还原历史真相、探 明过程细节的责任,对敬重的前辈们有一个交代,对 在世者有一个慰藉,对后辈有一个光大和传承,铭记 历史,才能守得初心,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华传统的 孝道吧。同时,也可对流传的一些不实信息进行澄清 纠正,这是写稿的初衷。我的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许多 师长诚心的鼓励:只有后代才能负责任的、带着情感 写好自己的祖辈。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历史,因而对采用资料也 较为严苛:各档案馆史料,当时的报刊的文字记载和 图片;当事人回忆亲历的经过;遗存的实物、照片; 家谱、地方和专业史志记载;较权威的文史、档案类 刊物文章;经查证过的回忆文章和手稿中的事例等。 我之所以特别注重搜集档案史料,是因为档案是 历史复原最为重要的证据,而当时的文字记载和图照 ,是最接近真相的原始记录。当事人是历史的见证者 ,他们留下的文字与口述弥足珍贵,是历史最好的补 缺。我注意到科学家的观点:记忆的内容跟个人的经 历、价值观及回忆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回忆会随着 时间的进程而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从大脑中提取 的过去事件是不完整的,也不是绝对正确。所以我在 叙述一些重要的事件时审慎求证。 时光漫漫,当年绝大部分当事人及知情者都已经 离开人世了,尤其是十年浩劫毁灭了大量珍贵的文字 、照片,搜集资料之艰辛用大海捞针来形容绝不为过 。那捞起的尘封的印痕,那沉甸甸的历史积淀,在我 脑海里逐渐形成祖辈人世间的沧桑。要说宁波奉化是 他幼童遗梦的故乡和奉献生命的长眠地,上海就是他 安身立命的所在。这生我、养我、滋润我的城市—— 上海,我的祖父曾在这人生的舞台施展才智、叱咤风 云,竟曾演绎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在我的心中,祖父 是伟人,是英雄。 南京东路旁香粉弄寄人檐下的学徒生涯;南市高 昌庙江南制造局旧址为推翻封建王朝奋不顾身;山东 路证券交易所挂着号牌的经纪人;河南路桥北堍天后 宫市民大会登台演讲;四川北路“五卅”游行在最前 列挥拳高喊;唐山路组织虹口时疫医院扑灭瘟疫;永 兴路为重建“一·二八”被炸毁的市北中学慷慨解囊 ;长乐路富民路创办淞沪抗战 精彩页 1911年,经何邀月夫妇做媒,19岁的王嘉佑与22岁的竺梅先结为连理。王嘉佑生于光绪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巳时(1892年10月5日),宁波五乡岙里王村人,为家中长女。其父王方沛在宁波闹市经营鞋铺,家有数间住房,是户殷实人家。当时正是竺梅先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的时期,王嘉佑是典型的妇道人家,有传统的道德观。她虽说不出大道理,也不懂家国天下,但仍完全信任和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动,担心丈夫在外奔波的安全,她日日焚香祈祷,成为竺梅先忠贞不渝的贤内助。 2 奉命北上经受生死历练 民国初期,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对人民在辛亥革命中取得的成果反攻倒算,并对革命党人举起了屠刀。参加过各种革命活动、作为组织骨干的竺梅先,已是当局的重点抓捕对象了。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1915年初,竺梅先接到革命党新的任务,奉命前往东北长春开展地下活动。当时,革命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南方,这其实是一件充满危机的任务,但青年竺梅先没有因个人的安危而退缩,他告别了亲人和师父一家,告别了对人生观形成极为重要的、生活了十余年的上海和曾一起战斗的战友。 第一次出远门,向北、再向北,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上,竺梅先惊叹于中华山河的广袤,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坚定了为民族富强献身的信念。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在东北大量驻军,控制了重要的铁路、矿山等资源,并逼迫袁世凯政府签署了《中日民四条约》,国内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在东北,他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和侵略的种种罪恶,也注意到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利用日本人的势力控制了东三省,并镇压革命党人。竺梅先不禁思索,茫茫中华大地,谁主沉浮? 土生土长的江南小伙踏入完全陌生的东北环境,远离组织,生活、天气等种种不适应考验着竺梅先。竺梅先在长春开设了均益呢绒店,这对少年时期就进入大上海商号做学徒的他来说,自是不在话下。这商铺实质为革命党在东北地下活动的机关,他以公开的店主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是南方革命党楔人北方军阀腹地的一颗钉子。在一起从事地下活动的有革命同仁孙鹤皋”、王汉强等人,还有一个学徒工盛祥生(慈溪骆驼桥人)。他们遵照总理孙中山的北上指令,暗中联络革命志士,组织救国会、筹组东北新军,试图牵制军阀张作霖,配合革命军北上。其间,夫人王嘉佑带着年幼的大儿子培农和襁褓中的大女儿霞卿来到丈夫身边,以店主家眷身份掩护丈夫秘密工作。(数年东北地下工作的经历,竺梅先一定有不凡甚至惊心动魄的事迹,可惜没有寻到进一步的信息资料。) 1916年8月,孙中山赴宁波视察,并在浙江省立四中举行的各界欢迎会上发表演讲。消息传到东北革命党地下组织,大家都很振奋。竺梅先也为家乡人感到荣幸,他们当即派王汉强南下向孙中山汇报近况,同时要求资金武器等资助。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