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对工作室接触基础教育建筑设计工作至今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从刚刚接触中小学校园类项目时,参照标准和资料案例着手进行的单纯空间操作,到逐渐意识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空间诉求同校园和城市环境的关联互动,再到随着实践的拓展,对差异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客观环境、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和针对性的策略处理,工作室团队的持续正向成长,得益于国内教育事业的变革诉求和城镇化进程提供的丰富实践机遇,也得益于一种开放且内省的工作方式。这样以项目案例加设计思考集结成册的一次回顾,是对日常工作中碎片式思考的梳理,也是一个阶段性工作闭环的构成部分。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教育行为与校园空间 礼·诗·野 271教育集团—济宁海达行知中学 彩虹下的梦 271教育集团—济宁海达行知小学 再生·承脉 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 另一种模式的思辨与实践 尼日利亚拉各斯·亨廷顿学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校园空间 青山窗楣舞 吉首中驰·湘郡礼德学校(一期) 彩云下的乌托邦 昆明行知中学 半拥青山半藏山 台山市广旭实验学校(一期) 快乐山谷 鹤山市广旭实验学校(一期) 第三章·学生行为与校园空间 快乐足迹 潍坊峡山双语小学 方体·色彩·幻想城 邹平渤海实验学校 绣江之印 北大新世纪章丘实验学校 彩色盒子的舞蹈 271教育集团—东阿南湖行知学校 第四章·城市环境与校园空间 城市中的成长聚落 271教育集团—潍坊瀚声学校 友善的秩序 济阳区新元学校 小城更新运动中的校园建造 曹县县城的三所小学:(曹县磐石路小学、第四完全小学、汉江路小学)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