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中央设计院、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以下简称“院公司”),从成立至今的70年中,完成了大量国内外大型建筑工程和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造就了业内享有盛誉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1965年起,“院公司”分别主编和完成了四部本专业的技术措施:《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1965年)《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1983年)、《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1996年)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2003年),为“院公司”业务开拓和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继承上述各版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近20年来我国暖通空调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设计实践,参考行业的相关资料、书籍、论文等研究成果和相关规范标准,组织编制了《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2》(以下简称《措施2022》)。 《措施2022》以目前“院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背景,重点放在民用建筑,在以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综合优化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强调技术措施的合理性、适宜性和引导性。与前几版不同的是:《措施2022》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设计师的需求,采用了类似于目前行业标准规范的体例方式,用“条文+说明”的形式,对每项技术措施的应用方法、法理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补充的内容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考虑到目前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适当取消了一些图表并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替代,方便了设计应用并为未来本专业的技术提升和深入分析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书也可供国内同行在相关专业工作中参考。 作者简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英文标识CADG)隶属于国资委所辖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标识CCTC)。其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央直属设计公司,后经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原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合并组建的一家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近3000人。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5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60余人;各类国家执业注册人员400余人,高级设计、研究人员6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92%以上。 目录 1 基本规定 1.1 总则 1.2 设计图例 1.3 初步设计 1.4 施工图设计 1.5 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1.6 围护结构热工 1.7 设计技术参数估算 1.8 设备、附件及管道设计的一般原则 1.9 绿色建筑、节能与低碳设计要点 1.10 BIM设计 2 供暖 2.1 一般规定 2.2 供暖热负荷 2.3 供暖末端 2.4 室内集中热水供暖系统 2.5 电直接加热与户式燃气炉供暖 2.6 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 3 通风 3.1 一般规定 3.2 自然通风 3.3 机械通风 3.4 事故通风 3.5 住宅通风 3.6 设备机房通风 3.7 实验室通风 3.8 公共厨房通风 3.9 洗衣房通风 3.10 地下汽车库通风 3.11 卫生间及其他区域的通风 3.12 通风机、风管及附件 4 空气调节 4.1 一般规定 4.2 负荷计算 4.3 空调风系统 4.4 空调区送风量与气流组织 4.5 空气处理 4.6 变风量空调系统 4.7 建筑内空调水系统 4.8 温湿度独立控制与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4.9 分散式空调系统 4.10 特殊用房空调设计 4.11 空调机房及管道布置 5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与室外管网 5.1 一般规定 5.2 冷水机组应用 5.3 热交换系统 5.4 蓄能系统 5.5 热泵应用 5.6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与室外冷热管网 5.7 冷热源站房冷热水系统工艺设计 5.8 制冷散热系统 5.9 冷热源机房设计与配合 6 锅炉房 6.1 一般规定 6.2 燃气(油)与安全 6.3 设备选择 6.4 锅炉送风及烟气排除系统 6.5 热水锅炉水系统 6.6 蒸汽锅炉汽水系统 6.7 锅炉水处理和排污 6.8 电锅炉及蒸汽发生器应用 6.9 锅炉房设计配合 7 消声与减振 7.1 一般规定 7.2 噪声及振动标准 7.3 设备噪声及隔声处理 7.4 风道系统的消声设计 7.5 减振设计 8 绝热与防腐 8.1 一般规定 8.2 绝热材料的选择 8.3 绝热层厚度计算 8.4 常用水管道及设备绝热 8.5 风管绝热 8.6 防腐与管道标识 9 防烟排烟与防火 9.1 一般规定 9.2 防烟 9.3 排烟 9.4 防火 9.5 其他 10 控制与监测 10.1 一般规定 10.2 常用设备与阀门的监控 10.3 系统监测要求与控制策略 10.4 传感器、调节器、执行器与控制阀 10.5 群智能控制系统 附录 施工图主要设备表的编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