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抓手,聚焦时空要素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阐释了“掌控时空,天下之中;照临四方,协和万邦”的陶寺文明,进一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全书共有10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历史、天文、建筑等方面来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陶寺模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意义。 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对中华文明起源感兴趣的广大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序 王巍 经天纬地的陶寺模式:尧舜“时空政治文明” 何努 陶寺观象:天文学早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周晓陆 逐日而居:陶寺先民天文观测与人居环境构建 黎耕 中国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宫长为 陶寺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戴向明 陶寺文明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精神” 高江涛 第一性原理与陶寺考古实践 宋建忠 从宫城看陶寺都邑空间规划理念 王璐 土与石:陶寺和石峁的建筑传统 张光辉 从良渚到陶寺:“熔合”发展的两个范例 李新伟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 源最重要的都邑聚落之一, 40余年来,几代考古人对该 遗址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 究,不仅从考古学上确立了 陶寺文化,解决了它的年代 和文化性质问题,还发现了 郭城、宫城、王族墓地、贵 族及平民居住区、大型仓储 区和作坊区等,出土了中国 最早的书写文字,确认了世 界最早的观象台。从年代和 地望、遗址性质、等级和内 涵上看,陶寺是同尧都最吻 合的遗址。 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 目中,我们坚持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立足陶寺等关键遗址的研 究,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 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 原创性贡献。因此,陶寺不 仅是山西的陶寺,更是中国 的陶寺,也是世界的陶寺。 陶寺具备文明社会的所 有要素,其机制在中国乃至 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很 强的代表性,突出表现在尊 崇至高无上的王权,推行区 分等级的礼乐制度,崇尚兼 收并蓄的精神品格,正是陶 寺所展现的这些文明标识, 造就了其“经天纬地,照临 四方”的文明成就。 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山西省 委以强烈的历史自觉,提出 要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 中作出山西贡献,积极服务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西省 文物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以陶寺遗址的 继续深入研究为契机,组织 了“经天纬地照临四方—— 中国文明起源陶寺模式”十 人谈。“十人谈”聚焦陶寺与 中华文明,从考古、历史文 献、天文、建筑等多视角, 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一些 关键问题引向深入。 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润 民局长和星灿所长邀我作序 ,盛情难却,欣然应允。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