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陶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复旦科技考古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陶器是考古发掘中出土数量最多和最不易消失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一。与其他人工制品不同,陶器生产的向心过程可以让陶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陶土的可塑性、原料成分及烧制过程的千变万化,使得考古学家能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古代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学、工艺技术、器物功能、装饰美学、地域交换、社会意义和宗教信仰等问题。本书主要以欧、美、日陶器研究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与综合分析,以世界性陶器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前沿视点进行总括与系统化梳理,从理论与方法角度对陶器的文化背景、民族学、社会学、制作技术和工艺学,纹饰风格与纹样学以及产品流通与消费,陶器的使用功能等进行研究。强调陶器的研究需要将其功能性、机能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思考、分析与观察。
作者简介
秦小丽,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现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考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客座研究员、日本金泽大学文化资源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石器日寸代至夏商周时代的考古学,出版有《中国古代装饰品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青铜时代》《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等。
目录
序章 陶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陶器生产技术
第一节 黏土的属性
第二节 黏土的制备
第三节 成型与精加工
第四节 烧制技术
第五节 残次品认定与烧制技术复原
第二章 陶器的属性与功能
第一节 陶器的材料学属性
第二节 陶器的成分
第三节 陶器的形制与功能
第四节 陶器使用的改变
第三章 陶器分类和定量分析
第一节 陶器分类
第二节 陶器定量分析
第四章 陶器与社会演进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 陶器与流动性
第三节 陶器与领导权的兴起
第五章 陶器与技术组织
第一节 技术组织
第二节 生产组织
第三节 标准化与多样化
第六章 陶器与人
第一节 人员与陶器生产
第二节 身份与陶器
第三节 陶器分布与交换
第四节 陶器使用寿命与人口估算
第七章 陶器的风格与装饰
第一节 考古学风格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陶器风格研究的当代主题
第八章 陶器的稳定性与变化
第一节 制陶学习与实践
第二节 陶器的稳定性
第三节 陶器的变化
终章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是秦小丽教授和张
萌青年副研究员与“陶器研
究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组四
位研究生共同完成的一本
专著。在阅读国外近百篇
论著和小组研讨的基础上
,他们对陶器研究的各类
议题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然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分
门别类加以介绍。本书明
确的理论导向以及涉猎极
广的议题和视角,为我们
了解国际学界陶器研究的
前沿提供了一扇窗口和具
体实践的参考。
陶器是考古发现中数量
最多和最不易消失的文化
遗存之一。与石器剥片加
工的离心过程不同,陶器
生产的向心过程可以让陶
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
才能。而陶土的可塑性、
原料成分及烧制过程的千
变万化,使得考古学家能
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
研究古代文化的年代学、
工艺技术、器物功能、美
学意识、交换贸易、社会
地位和宗教信仰等问题。
柴尔德在他的《人类创
造了自身》一书中曾经提
到,陶器生产对于人类的
思想和科学的肇始具有很
大的意义,制陶也许是人
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一个
化学变化。对于古人来说
,陶土是一种可以自由发
挥的介质,能随心所欲地
将它塑成任何形状,烧制
后变成颜色和质地完全不
同的“石头”。陶工从“无形
中造型”的自由发挥,加上
陶土材质魔术般的转变,
可能启发人们许多哲学问
题。然而,这种实用工艺
并非个体的,而是集体的
,是所有社群成员共享经
验和智慧的表现。从某一
新石器时代村落里出土的
陶器都表现出单调的一致
性,它们带有强烈的集体
传统而非个性的印记。
在文化历史考古学范式
流行的阶段,陶器类型学
是相对年代的工具以及构
建考古学文化单位的主要
方法。陶器被看作与地质
学中“标准化石”一样的标本
,于是那些数量多、分布
广、变化快的陶器被视为
典型器物,用来为考古遗
址分期,并作为某考古学
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而那
些数量少、非典型或不具
备年代学和文化意义的标
本则一般会被忽略。这种
价值取向的陶器分析会忽
略大量具有其他内在价值
的材料,而类型学为导向
的研究也只是提供一种静
态的分类和描述,难以达
到透物见人的境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过程考古学的兴起为陶器
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和路
径。美国考古学家马特森
提出陶器生态学的概念,
设法将近东陶工所掌握的
原料与技术与陶器产品的
文化功能联系起来。1983
年,美国考古学家詹姆斯‘
布朗指出年代学取向的局
限性,认为陶器的变异主
要是由生产和使用的工艺
要求所造成的,因此能够
告诉我们各种有关器物用
途的信息。半个多世纪以
来,陶器研究最突出的进
展和成果集中表现在用考
古科技来分析陶器的生产
工艺、成分结构、功能用
途和分配贸易方面。类型
学分析的文献极度萎缩乃
至基本消失,形制研究被
融入其他方法论,如意识
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生
产的探索之中,并通过民
族考古学的类比来了解其
含义。
本书的内容涉及国际学
界陶器研究的方方面面,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考
古学史告诉我们,这门学
科的进步有时并不在于新
材料的发现和积累,而是
研究视角的转移和理论方
法的拓展。新思路能够开
辟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我
们展开一片全新的探索天
地。由于陶器研究的许多
课题如工艺技术、用途、
贸易和社会结构往往彼此
关联,许多因素会相孟交
织在一起,因此本书为方
便而设置的章节难免出现
内容上的一些重叠和交叉
,也许在阅读中会产生理
解上的困惑。而读书笔记
对许多议题也只能点到为
止,难以展开。因此读者
可以将本书内容看作某种
启发和引导,对某些感兴
趣的议题可以按图索骥,
延伸阅读。如果本书以后
修订再版,建议除了增加
新的成果和将章节内容调
整得更加合理之外,可以
结合中国陶器研究的现状
展开讨论,评估得失,为
中国陶器研究的发展提供
思路和建议。
陈淳
2022年6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