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演义(精)/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罗贯中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明代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元末明初,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历史上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记录不多,较为可信的有明代贾仲明编著的《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较为清新。”《稗史汇编》也有只言片语提及,说他“有志图王”,据传他还为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张士诚做过幕僚。 罗贯中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三国演义/经典文学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这些作品中以《三国演义/经典文学名著》成就最高,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罗贯中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鼻祖,开章回体小说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导读 一、罗贯中生平 二、《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三、《三国演义》版本源流 四、《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五、《三国演义》艺术成就 六、《三国演义》历史地位 七、《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八、本书凡例 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 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八 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 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 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 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 源流、思想精神和鲜明特质 ,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 统文化的立场态度,这是中 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伟大 复兴的重要文化方略。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 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 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 的典籍,其中的精华是培育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 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 ,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 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 辨伪存真、提炼精华,做了 许多有益工作。编纂《中华 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简称 《百部经典》),就是在汲 取已有成果基础上,力求编 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 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 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 。《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 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 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 、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 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 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 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 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套书采取导读、原典 、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 体例,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 深度契合点;以当代眼光审 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 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 史的经验,借以育人、资政 ,更好地为今人所取、为今 人所用;力求深入浅出、明 白晓畅地介绍古代经典,让 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 ,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 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 化人的作用。 《百部经典》的编纂是 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在中宣 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 下,国家图书馆做了大量组 织工作,得到学术界的积极 响应和参与。由专家组成的 编纂委员会,职责是作出总 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 例,掌握进度;并延请德高 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 聘请对各书有深入研究的学 者承担注释和解读,邀请相 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订 。先后约有500位专家参与 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由 衷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诚 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7年9月21日 导语 《三国演义》是我国有成就的历史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不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如义薄云天的关羽、胆量非凡的赵云、刚真勇猛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才化,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面历历在目。 精彩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名文化人,不能不知罗贯中,不可不读《三国演义》。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罗贯中生平 罗贯中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幸事,他创作出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一位伟大作家,其生平事迹却记载甚少,且众说纷纭。 明代一些文人,如郎瑛、高儒、田汝成、王圻、林瀚、胡应麟、杨尔曾与清代的周亮工、雷琳、顾苓、徐渭仁等人,都记有罗贯中的生平简况。综其所述,可知这样一些基本信息:罗贯中名本,字贯中,钱塘(今杭州)人。他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并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些信息虽不多,但贡献颇大。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罗贯中确有其人,并且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这就奠定了罗贯中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另外还明确了他是钱塘人,虽不一定生在此,但在这里住过当是没有问题的。 20世纪20年代末,关于罗贯中的生平事迹有了新的发现,郑振铎等人发现了天一阁旧藏明蓝格抄本元末明初贾仲明著《录鬼簿续编》①。上面记有罗贯中的小传,全文为: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风云会》(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连环谏》(忠正孝子连环谏) 《蜚虎子》(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是迄今所知有关罗贯中生平最早、最全面、最可信的记载。它说明:罗贯中是一位杂剧家、散曲家和诗人,其作品有“清新”的风格。虽然未提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小说的创作,这未免令人遗憾,但还是可以看出他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可以作为其小说创作的旁证。“遭时多故,各天一方”与“湖海散人”相印证,说明他在“乱世英雄起四方”的元末曾浪迹湖海,漂泊四方。“与人寡合”又说明他孤芳自赏的傲兀性格。将“忘年交”“至正甲辰”“六十余年”与《录鬼簿续编》作者贾仲明②在《书录鬼簿后》文末题署“永乐二十年壬寅中秋,淄川八十云水翁贾仲明书于怡和养素轩”等文字联系起来看,便可推知罗贯中的生活时代在元末明初。此小传一出,甚为学界所重视且公认其可靠性。鲁迅曾言:“自《续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③对其史料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1330—1400)”。刘世德考证罗贯中生年约为元代延祐二年(1315)或泰定二年(1325)④。此外,以罗贯中之名行世的现存小说作品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 20世纪20年代,明嘉靖壬午(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被发现,这亦是当时学界的一大盛事。此本之题署称“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与嘉靖年间高儒在《百川书志》的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相同,可互证其真实性,也说明罗贯中是以陈寿《三国志》为历史依据进行创作的。嘉靖本上的“后学”二字,是作者的自谦说法,当是出于罗贯中本人的手笔,证明嘉靖本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作者的稿本。嘉靖本是至今所见最早刊刻本,卷首有两篇序文,一是蒋大器(庸愚子)撰于弘治甲寅(1494)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文中有“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字样。这是最早记载罗贯中籍贯为“东原”的文字,万历后大多数明代刊本及《隋唐两朝志传》等题署“东原罗贯中”,实源于此。二是张尚德撰于嘉靖壬午年(1522)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证明此刊本为“嘉靖本”而非“弘治本”。嘉靖本上有小字注文,有人据此考证成书年代,引起学界一些争论。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