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声玉振(吕剧的百年传奇与咏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谨之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鲁声玉振》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代表性剧目和代表性艺术家等方面,系统而生动地向读者讲述了吕剧的形成、发展历史,是一本简明通俗的吕剧知识读本。剧是山东省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由“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是我国戏曲艺苑中一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艺术之花。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而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作者简介
陈谨之,1964年生于山东桓台,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先后出版了《胜利大突围》《震撼世界的铜话》《我不是传奇》《匠心世界》《旷野与芳华》等长篇报告文学,同时还主编了《大孤岛》《黄河之水天上来》《诗意倾城》等诗歌作品集。是黄河口诗会、黄河口散文大会、黄河口报告文学论坛的策划者和承办者。曾获东营市“黄河口文艺奖”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目录
引子 鹊起京华
第一章 乡韵大吕
1 时殿元的琴书改革
2 《王小赶脚》与“孙斗跑驴”的浪漫邂逅
3 孙中新与刘官庄的戏迷
4 “驴戏”班子进济南
5 东路琴书——吕剧的生身之母
6 “凤阳歌”——吕剧的音乐之父
7 义和班——“吕戏”最后的香火
8 《墙头记》——遗响三百年的聊斋俚曲
第二章 一鸣惊人
1 、怒如一夜春风来
2 慧眼识珠
3 吕剧分娩的“产床”
4 于廷臣——把根留住
5 轰动上海滩
6 跨过鸭绿江
7 1956年——郎咸芬的幸福年
8 红透全国——电影《李二嫂改嫁》拍摄纪实
9 《沂河两岸》响春雷
10 珍贵的合影
第三章 唱响神州
1 一次难忘的演出
2 大戏恢宏《蔡文姬》
3 “鲁声”响天山
4 吕韵震关东
5 《逼婚记》——吕剧的新高峰
6 张斌——吕剧音乐的奠基人
7 齐鲁名导尚之四
8 “不老松”李岱江
9 为人如兰林建华
第四章 烟雨微茫
1 “流产”的鲁剧研究院
2 一个人的吕剧团
3 青黄不接
4 歌者苦,知音稀
第五章 吕剧的突围
1 青春版《牡丹亭》的启示
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3 心里要有观众
4 弯路与弯道
5 杨瑞卿与王玲玲的“忘年交”
6 纵是传承,横是传播
7 迎接下一个百年
导语
吕剧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由“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是我国戏曲艺苑中一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艺术之花。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而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鲁声玉振》分为“乡韵大吕”“一鸣惊人”“唱响神州”等专题。
精彩页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新世纪的阳光并没有温暖大清的万里江山。
接踵而至的“厄运”,让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但这,丝毫不影响老百姓对歌舞戏曲的向往。
相反,老百姓对艺术的向往推动了中国地方戏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方言俚曲、小戏俗调,遍地开花,处处生香。
柳子戏、柳琴戏、五音戏、冒腔、托腔、渔鼓戏……在山东各地“占山为王”、各领风骚。
“南昆、北弋、东柳、西梆”,这是清初称霸京华戏曲舞台的“四大天王”。其中,“东柳”指的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这足以证明,山东戏曲在清初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这足以见证,济南“曲山艺海”的桂冠绝非浪得虚名。
由说唱艺术到戏剧表演,这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然历程。
一大批说唱艺人顺应时代要求,改良旧曲老调,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剧种。
1935年,山东博山“鲜樱桃”邓洪山开创“五音戏”之先河,成为一代戏曲大师。
无独有偶,青州府广饶县时家村(今属东营区牛庄镇),一位叫时殿元的琴书艺人旧瓶装新酒,让《王小赶脚》和“孙斗跑驴”浪漫邂逅,碰出了时代的火花。
吕剧,这个崭新的剧种,呼之欲出!
自此,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口乡野艺人,为了吕剧之梦,背井离乡,看斜阳,走四方……
时殿元的琴书改革
明洪武二年,时国宏、时国俊兄弟二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名时家村。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已经十多天没有练功了,时殿元遥看萧条的荒原,心急如焚。时殿元突然发现,院子里地窖里的温度还可以,起码能伸出手。他喜出望外,赶忙招呼戏班子里的演员,轮流进入地窖排练。
这一年,时殿元40岁,走过南,闯过北,在青州府和莱州府一带是有名的“角儿”。
时殿元8岁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时家村是个“戏窝子”,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丧父后,时殿元跟随乞讨艺人学唱小曲儿。上天给了他一个悲惨的童年,又送给他一副好嗓子,人送外号“时鸭兰儿”。
“鸭兰儿”是当地一种很像麻雀的小鸟,在田间做巢,喜欢鸣叫。
天刚麻麻亮,“鸭兰儿”就发出高亢悦耳的叫声,老百姓就该起床了。
时殿元是标准的草根派,只会些小曲小调。后来,他喜欢上了“打扬琴”。来自中东地区的扬琴,让说唱艺人眼前一亮。
扬琴音色清脆,音域宽广,而且转调方便,就连康熙帝也甚是喜欢。
几百年以来,扬琴已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现在看来,作为说唱艺术的琴书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一环。
1933年才被命名的山东琴书,据说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但现在看来,此种说法还有待商榷。
山东琴书用山东方言演唱,唱腔曲调十分丰富,约有曲牌二百多个。后来,使用的曲调逐渐集中,以“老六门主曲”即“上合调”“凤阳歌”“叠断桥”“汉口垛”“垛子板”“梅花落”最为常用。
清末民初,山东琴书以“风阳歌”和“垛子板”为主要曲调,穿插少量小曲,兼唱小段儿。
演唱形式上,自我娱乐式的“庄稼耍”逐渐被对口搭档所代替,以唱和说为主,以表演为辅,人物形象逼真生动。
1893年,时殿元和崔心悦、崔心庆、谭明伦、武春田五人组成同乐班,以唱扬琴为生,广饶及博兴、滨县、利津、沾化、周村、博山、淄川、张店、益都、寿光、潍县都留下了他们奔波的足迹。
P21-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