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全球史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欧洲霸权形成前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现代的世界体系。按照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现代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世界可以划分为三大世界性的体系:欧洲;中东以及亚洲。作者对这三大体系各自的经济、政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做了详细的分析。该书超越了以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单位的书写范式,注重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进而突破了欧洲中心论式的分析框架。书中内容以大范围的跨地区贸易、领土扩张为主,同时涉及到疫病扩散、技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等议题,强调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的互联性和依赖性。 作者简介 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1928-2013),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开罗美国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以及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阿布-卢格霍德一生著述颇丰,在城市社会学、中东研究和世界体系理论等领域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开罗:1001年的胜利之城》、《变幻的城市:城市社会学》以及《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美国的全球城市》等。《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是她的代表作。 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形成巾的体系研究 13世纪:一个世界体系? 13附纪和16世纪的欧洲范例 一些史学方法论问题 本书计划 第一部分 欧洲亚体系 从古老帝国中浮现 第二章 举办香槟集市的城市 作为经济交易中心的集市 香槟集市及其所存城镇 由香槟集市得出的经验 第三章 布鲁日和根特:佛兰德斯的商业城市和产业城市 根特与布鲁日的由来 佛兰德斯纺织业的发端 纺织业的巅峰(根特)与向商业的转移(布鲁日) 布鲁日与外国金融家 黑死病 由佛兰德斯事例得出的经验 第四章 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海上商人 热那亚和威尼斯的由来 十字军东征对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影响 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联合 贸易体制的变化,1260-1350年 14世纪中期的萧条 由热那亚和威尼斯得出的经验 第二部分 中东腹地 通往东方的三条路线 第五章 蒙古人和东北通道 中亚大草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 欧洲对蒙古人的逐步了解 蒙古统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 撒马尔罕和其他商旅中心 由蒙古统治得出的经验 第六章 辛巴达之路:巴格达和波斯湾 穆斯林/基督徒的贸易 巴格达 通往东方的波斯湾线路 中线的衰落(对谁而言?) 由巴格达和波斯湾地区得到的经验 第七章 奴隶苏丹政权时期开罗的贸易垄断 伊斯兰教和商业 福斯塔特-开罗与生产过程和贸易过程 黑死病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影响 马穆鲁克政权与意大利商人的关系 红海和亚丁:通往东方的门户 由埃及事例得出的经验 第三部分 亚洲 印度洋体系:一分为三 第八章 印度次大陆:在通往世界各地的路上 西向与地中海地区的早期联系 东向与东南亚的早期联系 印度西海岸:中世纪时期的古吉拉特和马拉巴尔 中世纪时期印度东南部的社会组织 从印度洋事例中得到的经验 第九章 海峡两岸 今天的巴邻旁和马六甲 与外部的联系 对资料问题的质疑 印度对马六甲海峡地区的影响 中国与马六甲海峡 阿拉伯人与马六甲、巴邻旁及周边地区的联系 由马六甲海峡地区得出的经验 第十章 中国的资源 中国参与世界贸易 技术水平 商业惯例和制度 13世纪的杭州 中国为何撤离世界体系 中国经济的崩溃 由中国得出的经验 结论 第十一章 重组13世纪世界体系 对13世纪世界体系的综合理解 世界体系的重组 体系变迁理论 未来的世界体系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序言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托马斯·库恩*认为 ,构建有关世界变化的理论 范式的一个主要途径是经由 反常现象的累积。这里的“ 反常现象”指的是无法“融入 ”现有理论和结论,或不能 为现有范式所解释的观察结 果和数据段。不管怎样,库 恩的论点强调“现实世界”中 的发现,它们促使人们反思 自己的方法。这显现了他的 假定之中基本的实证主义, 如此论点只有相信存在某种 柏拉图式的“事实真相”的人 才会接受。 本书的立论前提则有些 不同。反常现象的发现不仅 取决于被观察的事物,也取 决于观察者眼里有什么,在 社会科学和文化科学中尤其 如此。这种相对性较强的观 点认为科学知识乃社会建构 而成。如果知识不是某种与 世界同构的脱离实体的产物 ,而是由集体界定而成,亦 即,它暂时代表着人类“关 于世界的共识”,由此就会 得出如下结论:不只是新的 信息,就连观察现有信息的 有利位置,都会促成范式革 命。 近来社会历史学领域的 一些变革推动了先前知识的 重组,有的重组源于新证据 的出现,但更多的重组缘于 理解者身份的变换或理解方 式的变换。我挑选一些介绍 如下。 首先是一些绝非史无前 例但总能硕果累累的跨学科 作品,它们融合了经济学、 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 学科。各学科都具有各自的 传统视角,这意味着来自不 同学科的观察者会有所不同 地审视同一个“现实世界”。 当学者们大胆地跨越学科界 线时,原创性的洞见往往成 为可能。我们尤其会想到人 类学家埃里克·沃尔夫和社 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及克里斯托弗·蔡斯-邓恩对 历史学的介入,历史学家费 尔南·布罗代尔和菲利普·柯 廷对经济学的介入,抑或查 尔斯·蒂利、佩里·安德森和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著作 中明显的跨学科的交融。尽 管这样做很危险,但是,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 我个人的研究跨越诸多 学科,因为只要发现某个学 科有意义,我就去了解它, 这样就累积增多了。起初, 我是一名美国城市社会学者 、人口统计学者和规划师, 研究经济和“发展”规划,从 事后来被称为地理学的相关 工作。在埃及生活和工作期 间,我被迫学习中东历史和 文化,之后又将兴趣扩展到 第三世界的其余地区。美国 社会学只是近来才延展边界 ,鼓励更宽广、更历史化和 更具比较性的视野。尽管我 逐渐被主流美国社会学边缘 化了,但每转换一次学科或 工作地域,都有助于增进我 的领悟能力。 第二种新的审视方法来 自于西方世界之外的学者在 历史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里 所作出的修正性工作。西方 学界具有民族优越感,他们 公认的观点在所谓的“第三 世界”里无不遭到“庶民”*( 如同印度史学中的称谓)的 质疑。“庶民”们认为,在他 们的历史中,传统并非停滞 不前,而是充满动态的变化 ;他们的历史并非像大多西 方学术界断然认定的那样— —相对于西方的倒退,而是 欠发达地区在附属地位下的 发展。当前,要对西方的定 论和庶民的反驳作出调解殊 非易事,然而,融合了胜利 者和受害者的解读而生成的 想法却可能带来一些新的“ 真相”。在本书中,我力图 借助双方去呈现一个更加均 衡的图景。 或许还有第三条知识重 组的途径,即调整观察“真 相”的距离并借此改变视野 的大小。鲜有历史学家敢于 从全球角度观察问题,阿诺 德·汤因比和威廉·麦克尼尔 是少数中的两个,他们的声 誉经受住了专事狭隘时空研 究者们的非难。历史学家的 社会组织非同寻常。在历史 学家的矩阵里,纵线由时间 组成,横线由空间组成,第 三维则由焦点组成,只有少 数专家能涉猎成千上万个独 特交汇点的每一处;大多专 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挖得又 远又深。为了工作,他们需 要毕其一生去培养语言技能 ,积淀文脉。他们的工作是 所有通才们仰赖的基础,然 而如此专注的代价往往是外 围视野的缺失。 相比之下,本书面临着 相反的难题。不管怎样,我 都希望通过审视通常由专家 们分别加以研究的众多地理 实体之间的关联所获得的洞 见,会对采用如此全球性的 观点这一狂妄之举带来足够 的补偿。在写作此书的过程 中,我时常感觉自己好似一 个蹩脚的走钢丝者,摇摇晃 晃地穿越世界的罅隙。我唯 一的保护网,就是我在历史 矩阵中找到的那些各领域的 行家里手所赐予的宽宏大量 。 最后,某些观点上的变 化缘于一个学者意念中多种 难以调和的信息的独特积累 。某种程度上讲,我目前的 研究——甚至在意识到研究 的必要性之前——萌生于我 的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 定”论和反常信息的意外增 加之间的鸿沟,至少在刚开 始时如此。 我那本关于开罗历史的 著述*让我确信,有关“黑暗 时代”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观 点是错误的。如果说灯火已 经在欧洲熄灭,那么它们依 然在中东地区光彩熠熠。在 游览和研究中东地区的其他 大城市时,我更加坚信开罗 不过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体系内的某个顶峰。这让我 对亨利·皮雷纳广受赞誉的 关于欧洲复兴的著作《中世 纪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