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纵深与超越--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研究论文集,基于2020年11月27-29日在深圳大学举办的“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本书主要有三编:第一编后理论前沿,呈现了中国学者对后理论在中国发展境况的回应与探索。第二编比较文学跨学科,主要聚焦在跨学科视角下的比较文学文本研究。第三编科幻文学研究,聚焦中外科幻文学的前沿探索。 作者简介 江玉琴 比较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理事。现主要从事后人类理论、后殖民生态批评、科幻文学研究。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编 后理论前沿研究 后理论时代的性别研究:巴特勒的性别理论之于中国的意义 王 宁 当女性主义遇到后殖民主义 赵稀方 危机与机遇并存:“后理论”语境下的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生安锋刘丽慧 理论之死or理论的文艺复兴 ——间性论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麦永雄 理论的终结及其反思 夏冬红 人工智能与后人类美学 王晓华 论赛博格理论的生成与发展 江玉琴 新世纪全球化学术与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批评理论转向 刘圣鹏 西方后现代“作者问题”的困境与反思 蔡志全 后结构理论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以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的妇女“主体性”为中心 刘 希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空间政治理论研究 王希腾 第二编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旅行文学和异托邦视阈下的城市形象学 田俊武 交叠与整合:爱丽丝·沃克的左翼思想初探 韦清琦 民族主义与文化选择:周作人对约卡伊·莫尔作品的译介研究 李珍玲 品钦“加州三部曲”中的城市空间政治 黄思敏 文学史视野下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 ——以英文版文学史作家序列分析为例 庄佩娜辛兆男 姿态与策略:后殖民批评视阈下加勒比离散法语作家的文化身份书写 宋心怡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吴 童 第三编 科幻文学研究 “人转向”:为何机器人跌入的是恐惑谷而非恐怖谷 程林 信息科学的后人类想象 ——论刘宇昆末日与未来三部曲 方婉祯 是科技还是现代巫术 ——以陈楸帆的科幻小说创作为中心 马 硕 技术时代的抒情声音 ——论刘慈欣《三体》的神话叙事 张 栋 人工智能的后人类主体性赋值 ——从科幻电影《她》谈起 丁婕陆道夫 文化生产视域下的“漫威”电影《钢铁侠》 张思阳 忒修斯悖论与后人类身份认同 焦 旸 后人类时代的皮格马利翁神话:《伽拉忒亚2.2 》的“主体性”纠结 黄亚菲 信仰重思:克拉克宗教观的后现代转向 张紫荧 附录 后理论时代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2020“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侧记 欧宇龙李艺敏 序言 2020年,深圳大学举办 了“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 科研究前沿论坛”,本书是 遴选论坛相关成果结集出版 的论文集。本次前沿论坛大 会提出以下问题:当对科技 人文、技术生活等的探讨进 一步推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 究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 领域时,我们如何从各种理 论上获得智力和知识的支持 ,又该如何进一步建构比较 文学跨学科理论。前沿论坛 的召开致力于探讨人工智能 时代后理论思潮对比较文学 跨学科研究的引领与启发, 同时更致力于强化比较文学 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广度和深 度。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了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深圳大 学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内外 本领域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 本次论坛。论坛共设7个主 旨发言、9场分组演讲,聚 焦后现代主义、后女性主义 、后生态主义、后人文主义 等理论,围绕比较文学跨学 科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路径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 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 授王宁致辞并作了主旨发言 。王宁指出,虽然我们处于 一个后理论时代,但是并非 像西方某些学者宣称的那样 ——“理论已死”,理论仍然 可以用于解释当下的中国文 化和社会现象。同时,王宁 提醒,在将西方的理论引进 中国时绝对不能盲从,需要 将其语境化,并且要基于中 国的文化现象对这些理论提 出质疑并重新建构。 立足于上述宗旨,本论 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 后理论前沿研究,第二编为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第三 编为科幻文学研究。 第一编是中国学者对后 理论在中国发展境况的回应 与探索。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王宁教授在《后理论时代的 性别研究:巴特勒的性别理 论之于中国的意义》一文中 提出,后理论时代是一个没 有主流、多元共生的时代,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占绝对地 位。在后理论时代,文化研 究者更注重对具体的文化现 象做个案分析,而较少就理 论本身的建构发表宏论。王 宁教授以巴特勒的性别理论 为例,围绕后理论时代的文 化研究趋势、性别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化现象、后结构主 义性别理论批判等展开论述 。在王宁教授的积极引领之 下,多位学者的理论探讨与 王宁教授形成了呼应,构成 了一种理论辨析的张力。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稀方 在《当女性主义遇到后殖民 主义》中论述了后殖民女性 主义。他通过分析两种批评 流派的发展历程来审视两种 批评的交汇与新建构,其认 识到女性主义借鉴后殖民主 义,以此批评当代西方女性 主义,但与此同时也对后殖 民理论家的男性中心主义进 行了批判。生安锋教授与刘 丽慧在《危机与机遇并存: “后理论”语境下的中国文论 话语建设》一文中梳理了后 理论的发展过程,认为21世 纪出现的理论危机表明西方 文论在20世纪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挑战,中国学界在面对 理论带来的种种问题时,应 以中国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 为核心,建设中国理论话语 。麦永雄教授的《理论之死 or理论的文艺复兴?——间 性论对比较文学的启迪》一 文让我们认识了后理论旅行 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影响。麦 教授讨论了后理论、理论终 结与反理论的论辩,认为后 理论危机的出现恰恰表明了 理论重估的必要性,我们可 以借此建立间性理论来建构 跨语境诗学,并以此深入阐 释后理论时代中比较文学学 科的发展新路与多元共生性 。这也表明,比较文学跨学 科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理论的 新建构与新趋向。夏冬红教 授在《理论的终结及其反思 》一文中对“理论之死”是否 是一个真命题、真问题进行 了论述。他分别从理论与文 学理论的辨析、理论文本作 为一种文类的出现、中文语 境下的理论研究生态以及理 论的出路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并强调中国学者提出理论 范式的紧迫性。刘圣鹏教授 在《新世纪全球化学术与比 较文学的跨学科批评理论转 向》一文中提出,面对西方 理论的衰落,中国比较文学 的自我学理认知与学术积累 将可能成为国际比较文学研 究的新方向,学者应建立中 国研究的经验与范式。蔡志 全副教授则在《西方后现代 “作者问题”的困境与反思》 一文中针对受西方后现代思 潮影响导致的作者权威不断 消解和主体陛地位衰落的现 象,提出应回到希伯来传统 和希腊传统对语言认知与真 理关系的认知模式,反思后 现代西方“作者问题”困境的 实质的理论。刘希副教授在 《后结构理论与中国女性主 义批评一以社会主义文化研 究中的妇女“主体性”为中心 》一文中,运用“主体性”概 念阐释了后结构理论对西方 女性主义的影响,针对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 主义女性主义发展现状,勾 勒了后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 女性主义批评的复杂谱系, 并认为这个过程反映了80年 代以来西方批判理论对中国 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冲击,也 反映了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 的变迁对研究范式的影响。 王希腾博士则在《弗雷德里 克·詹姆逊空间政治理论研 究》一文中梳理了詹姆逊的 空间政治理论,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文化 研究和乌托邦思想三个维度 揭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空间 阐释传统的理解。 另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