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块巧克力糖》《剪短发》《静水深流》《寻找失去的声音》《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乌拉》等十部作品。对剧变时代下平凡朴实的父女亲情、年轻的残疾人的家庭故事、留守小镇的老妇人的孤独晚年生活、年轻作家在追求自己梦想过程中承受的心灵煎熬等情节有着非常细腻生动的描写。这群年轻的俄罗斯作家在写作手法上显得更自由开放,但字里行间依然心怀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几乎每一部作品里都隐含着他们对国家前途、民族未来深刻叩问。 《鬼玩偶》:创作于1911年的小说《鬼玩偶》,以俄国1905年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故事背景,描写主要人物尤里和米哈伊尔等人在俄国革命前的日常生活和境遇,还原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面貌,展现不同阶层的人们对待俄国20世纪初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和看法。作品不仅仅是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描摹,而且还将吉皮乌斯本人的哲学、审美和宗教观点融合在一起,用诗人惯用的象征手法重述人类存在的诸多永恒问题,如生与死、爱与牺牲、人的精神追求和探索、生活的意义和使命等。 《自天堂回家》: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波普拉夫斯的自传性长篇小说。是波普拉夫斯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波普拉夫斯是俄罗斯第1次侨民浪潮年轻一代作家中zui有才华的诗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父亲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母亲爱好小提琴,因此他也曾经做过艺术家的梦,但*终还是在选择了文学作为终生的事业。《自天堂回家》带有自传性质,包含着无情的忏悔和复杂的思索。小说也可以看做是奥列格的一段心路历程,通过这段历程表现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内心冲突:物质与精神的脱离,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眷恋。 《彼岸书》:是赫尔岑流亡欧洲期间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这是一部思想、文字绝不亚于《往事与随想》的思想文献,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命运、欧洲的前景的忧虑和关注,对革命、自由、民主等概念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的未来充满焦虑的精神探索。严谨的政论说理与激情昂扬的文学叙说的交融成为这部“文学政论”的鲜明特点。作家的社会和哲学思想洋溢着强烈的“和平演进的乐观主义”,它对于我们摸索作家的精神骨骼,探讨19世纪俄罗斯的思想演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有批评家这样说:“《彼岸书》的主人公不是赫尔岑,而是赫尔岑的思想。” 《动物园;第三工厂》:本书包含《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和《第三工厂》两部作品。《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由34封情书组成,是一部极具隐喻性和联想性的小说,创作于1923年作者流亡柏林期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流亡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女主人公艾丽雅的爱慕思念之情。隐含在这些情书之下的,是作者的回忆、时评、文论、抒情及哲理性思考。流亡的生活毕竟不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之下,作者选择了妥协,并在高尔基的帮助下回到俄国。回国后他创作了《第三工厂》,以自传方式记录了革命、战争及新旧政治文化更迭时期作者本人的命运变化,以及记忆犹新的快乐童年、学校阅历、早年文学小组等生活与创作情景。 《蓝色笔记本》苏联著名作家哈尔姆斯短篇小说集。小说多为结构简单、文字简练的短篇。作者极尽想象,将世态百相隐藏于文中荒诞的表象之下,那些生活中离奇乖戾的情节正是人们最真实的内心反应,是长期压抑之下人们的潜意识的再现。哈尔姆斯精心构思了这些荒诞之作,正是为了让它们来唤醒浑噩的人们,提醒人们警醒自己内心真实的荒凉。 《马可·波罗》这是什克洛夫斯基的一部历史小说。什氏依据马可·波罗本人的游记以及大量的真实史料,极尽所能地展开了他对丝绸之路的文学想象。他以马可·波罗的人生经历和丝路文化为切入点,采用纪实与评注结合的方式对马可·波罗的个人遭遇与东方文化进行了详实描写。通过讲述马可·波罗及父亲和叔父在其东方之旅中的遭遇和经历,不仅描写了马可·波罗坎坷的一生,同时再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反映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和风物人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秋天的哀歌:俄罗斯抒情诗选》:俄罗斯是举世闻名的诗歌大国,拥有不少大师级的诗人,与中国一样,同属诗歌的国度。本书为俄罗斯近代的抒情诗选,涵盖了俄罗斯近、当代影响世界的著名诗人,有的甚至是首次翻译。俄罗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戏言:“在俄罗斯,比诗人更多的——还是诗人。” 《金色俄罗斯系列》 作者简介: [俄]吉皮乌斯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具个性、最富宗教感的女诗人之一,她的创作被誉为“有着抒情的现代主义整整十五年的历史”,其诗作在展示人类在生命的两极之间彷徨、犹豫、挣扎的浮悬状态的同时,也体现出这位女诗人对存在所抱有的“诗意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苦难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绝望中寻觅希望的高傲。 苔菲,俄国白银时代的幽默作家,以幽默短篇小说闻名。其作品以文风幽默、泼辣,文字洗练、清新著称。 译者:李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左琴科小说艺术研究》《伏特加里的红月亮》,译著《重病的俄罗斯》《涅瓦河畔》《萨哈林岛》等。 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作家、批评家、政论家、编剧和电影理论家,苏联国家奖章获得者。他是俄国形式美学的代言人和语文体小说的开创者,20世纪20年代“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员和导师。十月革命前他开始创作,以《词语的复活》(1914)、《作为手法的艺术》(1917)等理论著述,以“陌生化”等形式主义纲领性理论一举成名。他的著名文论著作《散文理论》(1929;1982)在世界文论界享有盛名。他还著有自传三部曲《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第三工厂》及《往事》等回忆录;《托尔斯泰传》、《爱森斯坦》、《马雅可夫斯基》、《马可·波罗》等人物传记和历史传记小说;《罗赞诺夫》、《马步》、《汉堡记事》等一系列散文体文论。 《金色俄罗斯系列》[套装共10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