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房龙地理(英汉对照)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房龙地理》一书配以作者房龙亲手绘制的图片,讲述了地理之上的人文,“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本书是中英文对照读本。

内容推荐

《房龙地理》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描述各国或地区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唯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房龙在《房龙地理》中没有限于讨论地球的自然特征,也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或堆砌深奥的词汇,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试图寻找到人类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龙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的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前言

在深入阅读之前。让我来教你怎样使用这本书

1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还生活着其他人

2 “地理学”的定义及其在本书中的应用

3 我们的星球——它的习惯、风俗和规矩

4 地图

5 季节的形成

6 论地球上的几小块陆地,为什么有些被称作洲,而另一些则不是

7 欧洲的发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8 希腊

9 意大利

10 西班牙

11 法国

12 比利时

13 卢森堡

14 瑞士

15 德国

16 奥地利

17 丹麦

18 冰岛

19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0 荷兰

21 英国

22 俄国

23 波兰

24 捷克斯洛伐克

25 南斯拉夫

26 保加利亚

27 罗马尼亚

28 匈牙利

29 芬兰

30 亚洲的发现

31 亚洲对世界的贡献

32 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带

33 亚洲西部高原

34 阿拉伯

35 印度

36 缅甸、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

37 中国

38 朝鲜蒙古

39 日本

40 菲律宾

41 荷属东印度公司

42 澳大利亚

43 新西兰

44 太平洋群岛

45 非洲

46 美洲

47 新的世界

试读章节

16 奥地利

没有人会对这个国家心存感激,除非它消失了

现在的奥地利共和国有人口600万,其中200万住在首都维也纳。这种奇特的安排所造成的结果是国家头重脚轻,多瑙河(一条浑浊无比的河流,根本不是华尔兹舞曲让你想象的那样是蓝色的)上奇异的古城正在慢慢蜕变成一座死城,失望的老年男女徘徊在废墟中,以回忆以往的荣耀;年轻人或者出走他乡,在愉快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生活,或者自杀,因为再也无法忍受国内的生活。再过100年,维也纳这座快乐城(是极少数几个城市中的一个,在那里,人们只要常常保持一种童趣和漫不经心的心态,看上去就像是真正的幸福),一座古老的、重要的科学、医学、艺术中心,将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威尼斯。从作为帝国的首都起就有5000万人口,维也纳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倚靠旅游业的村庄,作为可以租到船的港口来说,这是它仅存的一点点重要性,船只从这里可以把波希米亚和巴伐利亚的产品运送到罗马尼亚或黑海。

现在,这个古老的多瑙河君主国(奥地利就是靠这个名字才正式为人所知,这个名字揭示了这个国家想做的以及什么都能做的本质)的地理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几乎难以辨认了。但是,过去的奥匈帝国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自然条件对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让我们暂时忘记边界线,看看这一地区的地图,这一地区几乎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心,与脚趾意大利的距离和鼻子丹麦半岛的距离都差不多。它确实是一块巨大的圆形平地和丘陵,四周被高大的山脉包围,西部是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和蒂罗尔山,北部是波希米亚的埃尔茨山和里森格勒格山以及喀尔巴阡山脉,这几座山形成了一个半圆形,保护匈牙利的平原免遭来自斯拉夫平原的侵入。多瑙河把喀尔巴阡山脉分成两部分,南半部从巴尔干山脉到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即所谓的特兰西瓦尼亚山脉,是阻挡亚得里亚海冷风侵入平原的屏障。

建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着很不完美的地图,他们的理论地理学知识也微不足道。我们的拓荒者在征服西部的过程中,只是沿着相当明显的道路前进,根本没有意识到要研究把他们带向目的地的道路的情况。与我们的先人一样,中世纪的征服者在占据广阔的土地时,依据的仅是“立即见效”的做法,而没有让理论方面的问题来打扰自己。这类事情自己能够解决。大自然提供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结果”,而聪明的人会悄悄地服从它的指令。

在公元后的第一个1000年中,匈牙利大平原是个名副其实的无人区,各个部落沿着多瑙河由黑海向西进入这个地区。那里也没有固定的政府形式,在与来自东部的斯拉夫人进行长期的战争中,查理大帝建立了一块小“标志”牌,用我们的说法就是界碑。作为东部的标志,它促成了一个公国的诞生。这个公国最终控制了这个地区的全部地方。虽然,它有时也受到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维也纳最后一次被土耳其人包围发生在哈佛大学建立很久以后)的侵扰,这块小小的标志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和有效的管理。给予保护和管理的首先是巴本贝格家族,之后是哈布斯堡家族,我在前几页提到过的瑞士朋友,总是获得胜利。后来,这个边境小国的统治者竟然把他们自己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它既不是罗马,也不神圣,更不是帝国,只是一个由所有讲德语的种族组成的松散联邦。他们这个称号一直用到1806年,此时,拿破仑把这个称号扔进了垃圾堆里,因为他打算把皇冠戴在自己光秃秃的头上。

甚至在这之后,那些不是过于英明而是过于固执的哈布斯堡家族竟然想染指——最重要的一根指头——德意志人的事务,终于在1866年,普鲁士把他们赶回到自己的山里去了,并命令他们留在属于他们的那块地方。

今天,这块古老的东部标志已经成为分为七个等级的国家,它因为内部的钩心斗角而四分五裂,没有争取更好前途的希望。它多半是由山地组成,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延续,包括著名的蒂罗尔山的残存部分。蒂罗尔山根据《凡尔赛和约》被交还给意大利,原因就是它们曾经在某个时候是古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山区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城市,一个是因斯布鲁克,古代通往意大利的道路跨过布伦纳山口后在这里越过因河,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让人回想起中世纪。另一个是萨尔茨堡,这里是莫扎特的诞生地,也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今天它打算向世界展示一些音乐和戏剧表演来保持活力。

既不是这些大山,也不是北部的波希米亚高原产生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所谓的维也纳盆地也可以这么说。罗马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叫维也纳的军营,这是一个小型的移民村落,一些臭名昭著的人住在这里。一生中与北部的日耳曼平原的蛮族进行了许多次战争的著名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于公元180年在一次战争后死在这里。这个村落直到10世纪后期才发展起来,那时,中世纪的移民大潮也叫十字军,使它成为一个出发点,所有想通过多瑙河到达“希望之乡”的人不想把自己托付给热那亚和威尼斯惯于敲诈勒索的船主,都从这里出发。

1276年,维也纳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和他们庞大领地的中心,其领地最终包括了在前面提及过的位于山脉之间的所有地方。1485年,匈牙利人占领了这座城市,在1529年之后,1683年土耳其人再次包围了它。维也纳从所有的灾难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在18世纪初,它却被分解了,这是由一项错误的政策造成的,它把公国中每一处重要的地方委托纯正的日耳曼裔贵族管理,权力太多对人民来说无异于是场灾难,仁慈的奥地利骑士也不例外,他们不再是仁慈的,而变得虚弱懦弱起来。

在这古老的奥匈帝国里,47%的人是斯拉夫血统,只有25%是日耳曼人,其余的是匈牙利人(19%),罗马尼亚人(7%)和大约60万意大利人(1.5%),10万吉普赛人。吉普赛人主要集中在靠近匈牙利的地方,那里他们多少像个体面的公民。

日耳曼“主人”显然从不吸取教训,而欧洲其他地方的人正在慢慢地把这些教训铭记在心里。君主国和贵族只有承担起领导的责任来才能生存下去。他们谈论“服务”而不是谈论“领导”之时,就是他们的灭亡之日。在拿破仑挑起的战争中奥地利军队屡战屡败后,维也纳的人民义愤填膺,对他们高贵的公爵男爵领导人恨之人骨,导致最后将他们赶出了维也纳,回到他们自己的领地,他们在那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单调生活。

从那时起,地理条件给了该市一臂之力,随着贵族的离去,商人和制造商们终于多了起来,从古代的防御工事(数量极大,他们出售这些地方获得的收入用于城市的各种发展)中解脱出来后,维也纳迅速发展成欧洲东部最重要的商业、科学和艺术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毁灭了它的富裕和荣耀,这个国家现在叫奥地利熊,这同直到几年前还是以它为首的那个帝国之间,实际上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它前途渺茫,徒有国家的虚名。法国拒绝让它并入德国,彻底毁掉了它的前途。

它也许应该被拍卖,可是谁会买呢?

P160-164

序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著名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科普作家和文学家。

房龙于1882年1月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时期的房龙由于家庭内部暴力而感受不到温暖,8岁就进入寄宿学校,10岁起沉溺于史学。20岁以后,房龙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求学,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成为书斋里的学究。他当过编辑、记者和老师,屡经漂泊,同时苦练写作。房龙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从小就对历史、地理、船舶、绘画和音乐感兴趣,而且终生未曾放弃。他能用10种文字写作并与人交流,还拉得一手小提琴,善绘画,他著作中几乎所有的插图都是自己绘制。

1921年,房龙出版《人类的故事》,使他一举成名,从此迎来了创作的丰收期。之后,《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美国的故事》、《房龙地理》(又名《人类的家园》)、《人类的艺术》、《宽容》(又名《人类的解放》)、《与世界伟人谈心》、《伦勃朗传》、《荷兰共和国兴衰史》、《太平洋的故事》等几十部著作陆续出版,几乎本本畅销,饮誉世界,许多国家都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可以说,房龙一生出版的30余种著作,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了一遍。

房龙在学问和文学上坚持人文主义的立场,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他认为:“凡学问一到穿上专家的拖鞋,躲进了它的‘精舍’,而把它鞋子上的泥土作肥料去的时候,它就宣布自己预备死了。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引到毁灭去的。”因此,深入浅出地将艰深枯燥的学问化作轻松风趣的精神食粮,成了房龙作品的显著特征。

房龙的作品基本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本质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科学、宽容和进步,其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见挑战,从而将知识和真理普及为人所共知的常识。

当然,由于房龙坚持人文主义立场,在有些问题上不免有失偏颇甚至谬误;同时,由于他的生活时代所限,使他在有些问题上的见解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如他在《房龙地理》中错误地将西藏放到“中亚高地”,而不是放到“中国”这一章来讲述;又比如,他以地理环境决定论来解释日本近代的侵略行为。所有这些,读者在阅读时当然能够甄别。  房龙的主要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被介绍给我国读者。历史学家和著名报人曹聚仁回忆说,他早年曾在一次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我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也曾评价房龙的作品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房龙作品在我国至今仍然畅销不衰。显然,对于我国学习英语的广大读者来说,亲切而不失幽默,同时叉饱含人文气息的房龙作品原著是难得的阅读文本。因此,我们推出了房龙作品的英汉对照系列丛书,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