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争论
分类
作者 (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经典,是作者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核心思想至今仍经久不衰。书中包含的智慧和思辨方式,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奠基人,普鲁士军队少将。他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他的不朽兵学巨著《战争论》是所有军人必读的兵学“圣经”,被公认为是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被称作“西方兵圣”。
目录
作者自序
关于修改《战争论》计划的两个说明
初版序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第1章 什么是战争
第2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3章 军事天才
第4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
第5章 战争中的劳累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7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8章 结束语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第1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章 关于战争理论
第3章 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
第4章 方法主义
第5章 批判
第6章 关于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1章 战略
第2章 战略要素
第3章 精神要素
第4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第6章 胆量
第7章 坚忍
第8章 数量上的优势
第9章 出敌不意
第10章 诡诈
第11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2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3章 战略预备队
第14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15章 几何要素
第16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17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18章 紧张与平静
第四篇 战斗
第1章 概要
第2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章 战斗概论
第4章 战斗概论(续)
第5章 战斗的意义
第6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章 战斗是否须经双方同意
第9章 主力会战:主力会战的决战
第10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第11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第12章 利用胜利的战略手段
第13章 会战失败后的撤退
第14章 夜间战斗
第五篇 军队
第1章 概要
第2章 兵团、战区和战局
第3章 兵力对比
第4章 各兵种的比例
第5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
第6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
第7章 前卫和前哨
第8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
第9章 野营
第10章 行军
第11章 行军(续)
第12章 行军(续)
第13章 舍营
第14章 给养
第15章 作战基地
第16章 交通线
第17章 地区和地貌
第18章 制高
第六篇 防御
第1章 进攻和防御
第2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领域的相互关系
第3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领域的相互关系(续)
第4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第5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第6章 防御的手段
第7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8章 抵抗的方式
第9章 防御会战
第10章 要塞
第11章 要塞(续)
第12章 防御阵地
第13章 坚固的阵地和营垒
第14章 侧面阵地
第15章 山地防御
第16章 山地防御(续)
第17章 山地防御(续)
第18章 江河防御
第19章 江河防御(续)
第20章 沼泽地防御和泛滥地防御
第21章 森林地防御
第22章 单线式防御
第23章 国土的锁钥
第24章 侧翼活动
第25章 向本国腹地退却
第26章 群众武装
第27章 战区防御
第28章 战区防御(续)
第29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第30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第七篇 进攻(草稿)
第1章 与防御相关联的进攻
第2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第3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第4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第5章 进攻的顶点
第6章 消灭敌人军队
第7章 进攻性会战
第8章 渡河
第9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第10章 对设防营垒的进攻
第11章 山地进攻
第12章 对缺乏纵深的防线的进攻
第13章 灵活机动
第14章 对沼泽地、泛滥地和林地的进攻
第15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16章 不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17章 对要塞的进攻
第18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
第19章 对在宿营地中的敌人军队的进攻
第20章 牵制性进攻
第21章 入侵
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3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与目的
第4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垮敌人
第5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续):有限目标
第6章 政治与战争目标
第7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第8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第9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序言
作者自序
所谓科学的东西不仅仅
指或不主要指拥有完整的
理论体系,这在今天已经
不需要争论了。在本书的
叙述中,从表面上看根本
找不到体系,这里也没有
完整的理论大厦,只有建
筑大厦的材料。
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
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
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
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
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
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
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
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
题。正像某些植物一样,
只有当它们的枝干长得不
太高时才能结出果实。因
此在现实生活的园地里也
不能让理论的枝叶和花朵
长得太高,而要使它们接
近经验,即接近它们固有
的土壤。
企图根据麦粒的化学成
分去研究麦穗的形状,这
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要想
知道麦穗的形状,只要到
麦田里去看一看就行了。
研究和观察、哲学和经验
既不应该彼此轻视,更不
应该相互排斥,它们是相
得益彰和互为保证的。因
此,本书具有内在必然性
的一些原则,就像拱形屋
顶离不开柱子的支撑一样
,也建筑在经验的基础之
上,或者建筑在战争概念
本身的基础之上。
写一部有思想和内容的
系统的战争理论也许不是
不可能,但我们现有的理
论与此还有很大差距。且
不说这些理论缺乏科学精
神,仅仅由于它们极力追
求体系的连贯和完整,在
论述中就充满了各种陈词
滥调和装腔作势的空话。
如果有人想看一看它们的
真实面目,就请读一读利
希滕贝格从一篇防火规程
中摘出的一段话吧。
如果一幢房子着了火,
那么人们必然首先会想到
去防护位于左边房子的右
墙和位于右边房子的左墙
,因为,如果人们想要防
护位于左边房子的左墙,
那么这幢房子的右墙位于
左墙的右边.因而火也在
这面墙和右墙的右边(因
为我们已经假定,房子位
于火的左边),所以,这
幢房子的右墙比左墙离火
更近,而且如果不对右墙
加以防护,那么在火烧到
受到防护的左墙以前这幢
房子的右墙就可能烧毁。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未
加防护的东西可能被烧毁
,而且可能在其他未加防
护的东西被烧毁以前先烧
毁。所以,人们必须放弃
后者而防护前者。为了对
此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
必须指出:如果房子位于
火的右边,那么就防护左
墙;如果房子位于火的左
边,那么就防护右墙。
为了避免用这样哕唆的
语言吓跑有头脑的读者,
避免在少数好东西里掺水
,冲淡它的美味,作者宁
可把自己对战争问题多年
思考的收获,把同许多了
解战争的天才人物的交往
中和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
的东西,铸成纯金属的小
颗粒献给读者。在本书中
,外部联系不够紧密的各
章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
成的,不过,但愿它们并
不缺乏内在联系。也许不
久会出现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给我们的不再是这些
零散的颗粒,而是一整块
没有杂质的纯金属铸块。
导语
解构战争,却不止于战争。
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之作,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资深译者,德文直译完整版。
《战争论》是西方军事学的奠基之作,是一部完整的讲述军事理论体系的军事著作。作者克劳塞维茨因而也被认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日后的著名观点: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
《战争论》全书70多万字,书中涉及大量关于做人、做事、识人、用人、斗争、策略、战术、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的科学性就住于探
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
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
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
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
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宁愿
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
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克劳塞维茨
精彩页
暴力最大限度地使用
仁慈的人容易认为,一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者打垮敌人,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这种看法不管多么美妙,却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思想,因为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态中,由仁慈而产生的这种错误思想正是最为有害的。物质暴力的充分使用绝不排斥智慧同时发挥作用,所以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决绝的时候,必然会取得优势。这样一来,他就使得对方也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双方都会趋向极端,这种趋向除了受内在的牵制力限制以外,不受其他任何条件限制。
必须看到,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文明民族的战争残酷性和破坏性比野蛮民族的小得多,这是由交战国本身的社会状态和国际关系决定的。虽然战争是在社会状态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也是由它们决定、限制和缓和的,但它们不属于战争本身,它们在战争发生前已存在,因此,如果硬说缓和因素属于战争哲学本身,那就不合情理了。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本来就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我们之所以选择敌对意图这个要素作为定义的标志,是由于它带有普遍性。因此,在最野蛮的近乎本能的仇恨感中,没有敌对意图是不可想象的,而许多敌对意图,却可以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这种差别并不是野蛮和文明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制度决定的。所以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必然有这种差别,只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如此。总之,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之间,相互也可能燃起强烈的仇恨感。
由此可见,如果把文明民族间的战争说成纯粹是政府之间的理智行为,认为战争会越来越摆脱一切激情的影响,以致最后实际上不再需要使用军队这种物质力量,只需要计算双方的兵力对比,对行动进行代数演算就可以了,那是莫大的错误。
理论已经有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最近几次战争纠正了它。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
如果我们发现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应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地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火药的发明、火器的不断改进已经充分表明,文明程度的提高丝毫没有妨碍或改变战争概念所固有的消灭敌人的倾向。
结论: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因此,交战的每一方都使对方不得不像自己那样使用暴力,这就产生了一种相互作用,从概念上讲,这种相互作用必然会导致极端。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种相互作用和第一种极端(第一种相互作用)。
P16-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