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这九十年--陈永庆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永庆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永庆出生在旧社会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是在人民军队里成长的,是人民军队培养了他。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命已是暮年,一切都归于平静,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中,总觉得有许多话想说,也在搜索他自己的记忆。总想把过去的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后代,或许会对他们有所启发、有所教益,也可以说是他自己一生最后的一点贡献吧!

请看由陈永庆所著的《我这九十年--陈永庆回忆录》。

内容推荐

陈永庆是战争的亲历者,经历了战火洗礼;是抗战精神形成的源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他们及为抗战而牺牲的众多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在暮年之际,一切归于平静之时,将过去的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后代,让现今的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用《我这九十年--陈永庆回忆录》纪念曾经和老人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

目录

一、故乡的前世今生

二、我的简历

三、童年和少年时代(1926.11-1941.6)

四、战火中的青春(一)(1941.6一1945.8)

五、战火中的青春(二)(1945.8一1950.8)

六、和平年代的空军生涯(一)(1950.6-1962.9)

七、和平年代的空军生涯(二)(1962.9-1979.5)

八、我的离休生活(1979.6- )

九、我和我的老伴

附录:

 一、日记摘编

 二、手稿两篇

甘做人民忠实的“老黄牛”

本人在整党中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

 三、报刊报道三篇

陈永庆:战火中的青春

曾经爱过,最终是劳燕分飞

我的第一次战斗

后记

试读章节

曾经爱过,最终是劳燕分飞

——访电影《战火中的青春》男主人公原型陈永庆

二十年前,我曾看过一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描写一位女扮男装的英雄高山在残酷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的故事。与高山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男主人公叫雷振林,记忆最清晰的一个情节是:当雷振林知道高山是女孩子时,他想起自己曾赤裸裸地站在高山床前点火抽烟,便不由得面红耳赤……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没想到我竟见到了雷振林的原型陈永庆同志。并采访了他,以下是他的叙说:

人家是写小说,那些事都有,但不一样。真实情况是1949年8月,“高山”原型郭俊卿来到我们大队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教导大队),我们大队分四个队,我是政治队副指导。她的历史我不清楚,当时她叫郭富,和男兵一样的打扮,记得有一次我带他们打柴,她只背了50斤,我在全队点名批评她:“你一个小伙子,背那么一点不害臊吗?”她低头不语,第二天,她就背了130斤,掉在最后面,我看她实在走不动了,就命令她:原地休息,我派人接你。

快毕业时,大伙都向我反映,说郭富从没和大家洗过澡,也没见她伙同别人上过厕所。我也觉得奇怪,她是班长,睡觉总离大家很远,不像一般男人打打闹闹,军事训练喊操时声音不像男的。可是在大队演节目时,扮女人却扮得惟妙惟肖,让我不得不怀疑。我便给大队政委黄家放(老红军,湖南人)汇报了一下,黄政委说:快毕业了,算了吧,等以后分配到师里再说。

毕业填表时,我想试一试她到底是男还是女,便在我俩单独在一起时,严肃地、把脸扭向别处问她:你的性别还填这个?她没有理睬我。我又问:“如果真的不是这个‘男’字,你年纪也不小了,再弄下去不太好。”她一直默默无语。最后我强调:“你考虑好,不要长期这样。”

毕业后,她被分配在炮营一连当指导员,同时也就公开了自己的性别。她以前在县大队打过仗、立过功,性别暴露后,团中央组织了“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参观,团中央书记冯文斌带队,成员有袁雪芬、田桂英等人,她也是其中一员。

从苏联归国后,郭俊卿在北京给我打了个电话,我说:好,去看看。当时我住在北京南苑一带,当天便看望了她。第二天,她又来看我,进来后,我给她倒了洗脸水,她一边擦脸一边问我:“你成家了吗?”我说:“你看我像成家的样子吗?”她又问我:“你有对象吗?”我老老实实地说:“什么都没有。”她笑了一下说:“你是我的老首长,咱们俩什么都了解,不需要介绍人,就这样吧?”这以后好像就成了恋爱关系,一直搞了两年。起初我很满意,愿意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她在武汉步校学习时,我们通信很多,谈得也很投机,但当时通信总谈的是工作、战争、革命,从不关心什么个人生活、爱好问题。

后来她得了妇科病要求到北京做手术,总部不同意,问她:“武汉就可以,为什么要去北京?”她说:“我有个男朋友在北京。”组织部为此事专门向总政组织部打电话,查了我的简历,才同意她来北京治病。

我每个礼拜天都看望她,护士、医生都很照顾我,一看我来了,就笑着让我进去。她是蒙古族人,烟抽得很凶。乌兰夫看望她时,特意送给她三条烟,让她好好养病,早日归部队。

在住院期间,她曾提出结婚,我说:你病着怎么结婚,等以后再说吧。以后我就觉得她变了,和战争年代不一样了。有一次看电影买票人太挤,她就插队说:我是谁谁谁,怎么的,怎么的。让人受不了。

P161-163

序言

父亲一辈子冲锋陷阵,辛勤工作,值得说的写的太多了,可他偏是个说得少写得更少的人。劝父亲讲讲过去的故事,我们用文字把它保存下来,这个愿望在近两年越来越强烈了。

那是国庆65周年的假日,跃钢、钢花带儿子炜哲回到河北赤城县老家,代表父母看望亲戚。年迈的父亲近30年没有回过故乡了。正是塞上金秋时节,落日余晖下的古长城蜿蜒起伏,金光鳞鳞,燕脂凝紫,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这里原是古边城,世世代代生活着守边人,父亲正是在长城脚下从军出发,一辈子过着守边人的生活。

守边就是冲在最危险的时候,父亲的守边就是保家卫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父亲不满15岁时参加了八路军。从此,长城内外打日寇,河北江南扫敌顽。游击队里,他是“麻雀战”中的排长,出生入死;野战军里,他是尖刀连长,勇往直前。十年浴血奋战,胜利后才第一次返乡探亲。

守边就是冲在最需要的岗位,父亲的守边就是筑造长城。他是新中国建设空中长城的第一代战士。这对于一个没有进过学校课堂,从炮火硝烟里冲杀出来,身体伤残,头上还残存着弹片的军人来说,需要克服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艰苦的边干边学的特殊战役中,他由陆军军官锻炼成一个合格的空军后勤保障指挥员。

守边就是冲在最艰苦的地方,父亲的守边就是建设家园。人到中年,他义无反顾地飞赴雪域高原,几乎是在挑战人类的生命极限。他顶着高原反应,多次昏倒爬起来,与干部战士同甘共苦,在海拔4300多米的地方建起了当时世界海拔最高的飞机场和雷达网。在雪域高原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直奋战了14年。

从中国最早筑长城的那时起,就有“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诗赞,到如今比喻人民军队是长城,“战士本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父亲用他走过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雪域高原90年的历史,证明了他对党、对国家的忠诚。人常道“少不出关,老不离川”,为了保家卫国,父亲偏偏是少年出关;为了排解儿女们工作的后顾之忧,父亲又偏偏古稀之年出川,离开成都干休所,跟随我们进了娘子关。父母一辈子的家国情怀教养如海,做儿女的何以报答!

故乡饱经沧桑的长城,遭受了多少战争的创伤,然而无语;长城内外“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然而无语。长城是那样的浑厚朴素、无所畏惧、坚忍不拔、赤诚忠实,越想越觉得我们的父亲就像是长城。然而,我们只从家乡给他带回一辫谷穗,老人家却高兴地称赞我们是替他了了一桩心愿,他要把谷穗永远地珍藏。

长城的砖石告诉世人的绝不单是个体的风雨沧桑,父亲的讲述却是实实在在的家国情怀。就这样把父亲断续讲过的事、零碎写过的字编缀成一册,作为我们传家的教材吧。其中文字语句,粗糙业罢精细也罢,但它会像家乡的谷穗一样,能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长城禀赋的“守边人”!

女儿:陈宪秋

儿子:陈跃钢

陈跃武

二○一六年五月于太原

后记

我出生于1926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八),可以说是一个“世纪老人”了。

我这90年,经历过战乱的年代,也享受了和平的时光;目睹了国家的变化,也感受到社会的变迁。抚今追昔,总有良多感慨在心头。

1941年6月,我15岁的时候,在家乡河北省赤城县参加了八路军,所在部队属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解放战争时期属冀热辽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参加大小战斗60余次,负伤6次,立大功1次,小功3次,受嘉奖4次。新中国成立后我从陆军转入空军,直到1979年离休。

我出生在旧社会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是在人民军队里成长的,是人民军队培养了我。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4年获授中校军衔,1969年任空军拉萨指挥所副主任(副师职)。1948年获解放东北纪念奖章,1950年获华北解放纪念奖章,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华中纪念奖章,1954年获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奖章,195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上述这一切成就,归功于伟大的党,归功于光荣的人民军队。

生命已是暮年,一切都归于平静,在安度晚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中,总觉得有许多话想说,也在搜索自己的记忆。总想把过去的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后代,或许会对他们有所启发、有所教益,也可以说是自己一生最后的一点贡献吧!

大儿子跃钢对这件事很上心,他的姐姐宪秋和弟弟跃武也很支持,于是就有了这本回忆录。2014年秋天在女儿宪秋、女婿祝成和老伴淑芳帮助下,我开始回忆和口述,在跃钢的具体指导下,由太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杜倩、王凌雁、马潇雅、马丽娜同学进行记录和整理。乔运鸿、齐荣晋审阅了全部书稿。我非常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劳。由于年事已高,加之身体欠佳,这个过程断断续续经历了两年,到今天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感谢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和教育,给了我理想、事业和光荣;感谢可敬可亲的父母,是他们在艰苦的岁月给了我生命,养育了我,让我成人;感谢我的老伴王淑芳,是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抚育了三个子女,没有她就没有我奉献一生的军旅生涯;感谢儿女们对我和老伴无微不至的照护,我也欣喜地看到了我的品德、事业、理想在他们身上的延续;感谢空军太原干休所的领导和干部战士们,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周到服务,我的晚年很温馨、很快乐、很安逸。

我的一生是战斗的、丰富的;是充实的、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愉悦的。

谨以此书纪念和我曾经一起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谨以此书奉献给培养、教育我的人民军队,奉献给关心、帮助、支持我和我家庭的同志们和亲友们!

陈永庆

2016年6月于空军太原干休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