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叫更嘎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唐明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青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格尔木市作协主席唐明的“小马驹”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7篇短篇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均以青海生态移民村为背景,以藏族孩童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同唐明的其他作品一样,文字质朴,思想纯净,充满了善良、虔诚、感恩的积极思想。对于广大少年儿童来说,也可以通过唐明的作品一窥青海藏族儿童的生活场景和风俗文化,对于民族沟通、民族团结民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唐明,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格尔木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院30级青年作家儿童文学高研班毕业。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大儿童文学杂志,出版诗集《随风》、散文集《把家安在格尔木》、中短篇小说集《心无杂念》。儿童文学代表作有长篇童话小说《小妖一米》,系列童话故事《望鹤庄园的故事》、《小女生西西》等,短篇有《扶桑树下》等。现供职于格尔木市文联,任《格尔木》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一职。 目录 世间最珍贵 其加 放生树 我叫更嘎 洁白的砗磲 我愿意 於菟吉祥 纯净如来自高原的风 序言 这是我的生活 ——《我叫更嘎》创作 谈 唐明 坐落在我们格尔木市南 郊的两个藏族生态移民村 ,一个来自长江的源头, 一个来自黄河的源头。我 绝对是这座城市里最爱去 村子的汉族人,我不是在 学校的操场上,就是在多 尔玛甜茶馆里,要么就在 小广场边上看男孩子们打 球、奔跑、嬉闹,看女孩 们玩“阿不多儿”。 村外的寺院我也常去, 因为那里的几个小喇嘛让 我牵挂,带些食物,或者 我认为他们用得着的生活 用品。小家伙们跟我很熟 ,但他们依然很羞涩,待 我的态度恭敬之中带着些 小调皮,小小年纪就懂得 自觉把握那份既亲热又不 放肆的分寸感,恪守本分 、善意和诚恳。 有一天,我正好在寺院 里,小多吉泪流满面地讲 他的一个令他伤心的梦, 活佛那句“如母众生”打动了 我。常人总是愿意回味美 梦,但那些令我们心神不 安的梦境也许更值得用心 对待,因为,那大概才是 你心里最放不下的情结, 感动之余,我写了《放生 树》这个小说。我最爱光 顾的是英措姐姐的茶馆, 我坐在茶馆靠窗户的那个 座位上,能干的英措姐姐 会给我送上一壶三磅的甜 茶和一只可爱的小龙碗。 我的邻桌都是操着藏语的 村民,他们手里握着质地 不同的佛珠,我从自己掌 握有限的一些藏语单词判 断,他们谈论着一些无关 紧要的闲话,实在无话可 说的时候,男人们会手握 一把小贝壳玩掷色子的游 戏,我听不太懂他们的话 ,但我会凑过去跟着他们 一起为贏了几只贝壳欢呼 。 没有人掷色子的时候, 我就会安逸地斜靠在椅子 上,把目光随意地看过去 ,正好透过身边的大窗户 看到屋外玩耍的小孩子, 他们在这些藏式风格民房 的胡同里、矮树间跑来跑 去,像出没在这棵树和那 棵树之间的小精灵。“其加” 就是我透过窗户看到的一 个小孩子,他被阿妈罚站 ,其他小孩子都在嬉闹, 他红着脸垂着头在念经, 直到阿妈说惩罚结束。 有一次,也是在茶馆里 ,我看到窗外有个小孩子 眼睛被一块布条蒙住,我 好奇地问英措姐姐,她说 :“他许了一个愿。”我追问 许了什么愿,英措姐姐便 笑而不答了。过了很久, 等那孩子眼晴上的布条取 掉了,我才知道他的愿望 。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 ,会为许下的一个愿,委 屈甚至牺牲自己,真的令 人无法不感动,这个孩子 就是《我愿意》里的小吉 尕。 在村子里的时光,安静 ,安静得从来听不到任何 抱怨,我常常会忘记自己 还是一个俗世的人。 这是我的生活,这也是 我的写作,一切都是刚刚 好的遇见。世界很大,大 多数的地方热闹繁华,人 们都活得奋不顾身甚至气 势汹汹。我在村子里待得 久了,我就越来越不能理 解人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 方式存在,像村子里的成 年人这样不争不抢、不急 不躁不好吗?像村子里的 孩子们这样自由自在、无 忧无惧不好吗?当这个世 界的远处,正在发生着灾 难、病疫、战争、纷扰的 时候,我在村子里,我和 我的村民,虔诚地祈祷: 我愿,众生安好,万物 吉祥。 导语 《我叫更嘎》是唐明的又一部儿童小说集,收录了七个中短篇小说,讲述的大都是青藏高原上的孩子们的故事。这些生活在格尔木藏族生态移民村的孩子,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他们的生活简单质朴,与世无争。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可贵的童心和童年的力量,熠熠生辉,分外耀眼。 后记 纯净如来自高原的风 ——简评唐明小说集《 我叫更嘎》 《我叫更嘎》是唐明的 又一部儿童小说集,收录 了七个中短篇小说,讲述 的大都是青藏高原上的孩 子们的故事。这些生活在 格尔木藏族生态移民村的 孩子,因为远离城市的喧 嚣,他们的生活简单质朴 ,与世无争。也许正因为 如此,他们身上所展现出 的可贵的童心和童年的力 量,熠熠生辉,分外耀眼 。 从题材内容来说,唐明 的这组儿童小说是令人耳 目一新的。当多数创作者 把眼光投注于城市校园故 事和乡村留守儿童时,作 家唐明没有跟随潮流的方 向,而是遵循了内心的呼 唤,她开始记录自己身边 的孩子们的生活。 唐明生活在中国西部城 市格尔木,这个城市有着 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 情,所以作家笔下孩子们 的生活也独具一格。他们 不像都市中的孩子面临学 业的压力,也不像留守儿 童要承受离别的苦楚,他 们安静地生活着,面对着 属于自己的悲欢。在儿童 文学领域,这样的尝试很 有意义,让我们看到不一 样的儿童生活,让我们因 为这种不一样而了解生活 的丰富与宽广。 故事中的孩子都那么纯 真可爱,在他们身上体现 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就 像一望无际的原野,湛蓝 深邃的天空,那么美好, 那么动人。 《其加》中那个身体羸 弱、学习却特别好的小男 孩,因为无心的过失而心 甘情愿受罚,这份身体力 行的诚实与善良具有巨大 的感召力,让调皮的伙伴 也变得规规矩矩起来。 《放生树》中在地震中 失去母亲、成了小喇嘛的 多吉,因为对母亲的思念 而移情于寺院墙外的梨树 ,执意要为被繁花所累的 梨树放生,孩子的忧伤在 与自然万物的沟通中得到 了温柔的抚慰。 《洁白的砗磲》中歌声 甜美的少女央吉玛,有着 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她懂 得包容,理解“酒鬼”阿爸内 心的苦楚;她懂得感恩, 真心感谢帮助自己的亲朋 好友;她更懂得承担,勇 于承认和弥补阿爸的错误 。她的内心像砗磲一般洁 白无瑕。 《我愿意》中的男孩吉 尕为了唤醒“醉死”的阿爸, 甘愿献出自己的眼睛,这 当然只是一个隐喻,反映 的却是童年巨大的力量。 无私而勇敢,宽厚而纯 洁,这不正是生命之初的 美好吗? 这些美好的故事完全来 自生活的馈赠,作家曾经 讲述过自己的创作经历, 她笔下的很多孩子都是有 原型的。她长期“混迹”于藏 族移民村,一边喝着甜茶 ,一边默默观察着身边的 人们,她的眼睛追随着那 些幼小的身影,她的心灵 呼应着他们的悲欢。通过 阅读小说能够感受到,这 些作品深深扎根于大地, 是心灵与心灵共鸣的产物 ,正因为如此,小说才具 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除了题材内容上的独特 性,小说的笔调也富有个 性,带有散文化的自由风 格。这组小说并不过于追 求情节的曲折变化,而是 以冷静克制、淡泊闲散的 笔调慢慢铺叙,文字如同 流水一般缓缓流淌,随物 赋形,又如同清风一般倏 忽而来,飘忽而去。小说 的结尾也往往别具匠心, 或者戛然而止,令人唏嘘 ;或者余音袅袅,耐人寻 味。这种独特的叙述风格 与纯真朴素的故事情节相 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特有 的氛围和情境。 这种氛围感虽然说起来 很微妙,仔细分析却有据 可循,富有地域特色和民 族风情的细节描写就是营 造小说独特氛围的利器,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妨细 细体会。除此之外,小说 的景物描写也可圈可点。 当很多小说致力于以人物 对话来直接推动情节发展 的时候,唐明的作品却执 着于某种古典主义风格, 小说中有着大量描写和抒 情的“闲笔”。在作者的笔下 ,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是 有名字的:“河边长了一大 片很茂盛的红柳,红柳四 周还有很多草和花,蓝色 的龙胆、白色的草玉梅、 黄色的铁线莲,最多的是 紫色的翠雀,它们像一群 紫色的小小鸟,仰着小脸 ,特别可爱。”(《其加》 )这样的句子很容易就会 把读者带到另外一个明净 辽远的文学时空,在那里 ,我们的心灵格外敏锐易 感,更容易触摸到文学的 质地。 我在2017年首次读到唐 明的小说《尼玛文森的画 》,当时觉得耳目一新, 将其作为头条作品发表在 由我担任执行主编的《十 月少年文学》杂志上。令 人高兴的是,她以这篇小 说为起点,在反映藏族少 年儿童生活这个题材上深 耕,几年来陆续创作了十 几篇作品,出版了两本小 说集。这些作品各具特色 ,从不同侧面反映雪域高 原的童年生活,编织出一 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为当 代儿童文学创作贡献了富 有个性的新形象。这些朴 素而纯真的故事就如同高 原那纯净而自由的风,游 荡于天地之间,无限接近 高远深邃的天空,又扎根 于广袤宽厚的大地。 《十月少年文学》主编 冷林蔚 书评(媒体评论) 唐明的作品各具特色, 从不同侧面反映雪域高原 的童年生活,编织出一幅 丰富多彩的画卷,为当代 儿童文学创作贡献了富有 个性的新形象。这些朴素 而纯真的故事就如同高原 那纯净而自由的风,游荡 于天地之间,无限接近高 远深邃的天空,又扎根于 广袤宽厚的大地。 ——《十月少年文学》 主编冷林蔚 精彩页 我的小马叫夏朱。夏朱的意思是“六只翅膀的神马”。夏朱是我引以为傲的朋友,是阿爸送给我的礼物,它有一个传奇的前世今生。 我阿爸叫然西群佩,曾经是一个手工藏毯编织匠人,我听村里人说过,在没有搬到这个村子之前,在整个玉树,甚至甘南藏区,很多人为拥有一块我阿爸手工编织的藏毯,不辞辛苦,也不惜重金。 但是,阿爸已经好多年不编藏毯了,他的最后一件作品“吉祥八宝”就铺在我家的客厅里。 我家的房子在郊区的生态移民村里,所有的房子都是政府统一规划建造的,从外面看,每一家似乎都长得一样,走进这些人家,布局也都是大同小异,穿过小院子,进到客厅,客厅旁边是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室之类,每一间都很小。可是,我家是不一样的。 我家的厨房、储藏室和卫生间都在院子里,进了屋,就只有一间,四只方柱撑起的巨大的一间。这一间是我们的客厅和卧室,佛堂也在这里,其中有一个区域还是我阿爸的工作区,但这个工作区从来没有用来工作过,说它是阿爸的工作区,不如说是我的工作区,至少我在这里做了几次手工。 我的家为什么是这种格局? 听我阿妈讲,就是为了铺展我阿爸的最后那件作品——吉祥八宝藏毯而改造的。不过,我阿爸可不是这么说的,我阿爸说他要给他的孩子——也就是我——一片草原。 其实,这块藏毯是然仓寺的喇嘛才让师父定制的,而且预先交足了定金。因为是给寺院编织藏毯,所以阿爸格外地用心,提前画了设计稿,将要编织八宝吉祥图案的样式和位置,都做了精心巧思和安排。他亲自到牧民家收集当年的新羊毛,挑选出品质好的羊毛请人加工成毛线,请最好的工匠染色,光是准备工作就用了一年多。但藏毯编到一半的时候,阿妈怀孕了,也就是我悄悄地跑到了阿妈的肚子里啦。 那年,我阿爸51岁,我阿妈21岁。 第一次得知自己即将当阿爸,我阿爸简直要乐疯了,他跨上马,一口气跑到然仓寺,给寺院里供奉的每一尊菩萨磕头,回来之后念了一万遍六字真言,且对我阿妈更是呵护备至了。那段时间,村主任东珠爷爷正好在动员大家搬迁到生态移民村,阿爸一点儿都没有犹豫,就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牛羊,带着阿妈和还没有出生的我离开了我家的草场,来到了移民村安家。 藏毯编得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我出生的前一个月,藏毯就编织完了,但,阿爸却没有把藏毯送到然仓寺交给付过定金的才让师父,而是铺在了我家的大客厅里。阿爸说他要重新为才让师父编织一块更好的藏毯。但我出生后,阿爸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我和阿妈身上,再也没有心力去编织藏毯啦,在我快两岁的时候,阿爸带着十倍于定金的赔偿去然仓寺找才让师父,说自己失信了,没有完成藏毯,愿意加倍赔偿才让师父,但才让师父只是收回了预先交付的定金,并没有要赔偿,甚至也没有责怪阿爸。阿爸说要是他这一辈子如果还有力量再编一块藏毯的话,就一定捐给然仓寺,但我今年都7岁了,他也没有编出手掌那么大的一块藏毯。 我阿妈在家几乎从来不穿鞋子,她的脚又白又嫩,小巧精致得像件象牙制的艺术品,她光着脚做家务,光着脚在佛龛前供佛,光着脚坐在藏毯上陪我玩。阿妈光着脚踩在阿爸亲手编织的藏毯上,就仿佛踩在幸福上,知足得像个随时有糖吃的小仙女。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