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语用学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而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结合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力图阐释如何以语用学指导外语教学。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共16章,分为理论篇、教学篇和研究篇3个部分。理论篇共4章,总体介绍语用学和它的语言观、习得观、教学观。教学篇共7章。分别从会话含意、言语行为、语用预设、话语标记语、语言礼貌、会话组织和语言模因的视角,阐述如何具体运用语用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并辅以具体的教学示例。研究篇共5章,以语用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为例,示范如何进行语用教学研究。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理论指导系列》内容实用,案例丰富,指导性强。对外语教师、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语用学作为一门20纪六七十年代崛起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历经由哲学语用学向语言语用学的蜕变,由聚焦为数不多的语用一语言现象向纵览语言使用全景的拓展,由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属性向考察语言使用的心理认知、社会认知、社会建构属性等的转变,以及由注重思辨的客位视角向兼顾交际参与者自身体验的主位视角的方法论转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块蔚为大观的语言学版图。
语用学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许多因素,如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使用(包括表达和理解),而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刻都离不开语言使用;再如,语用学的跨学科性甚至是超学科性有利于它从相邻学科汲取理论养分和方法论启迪;但最重要的是,语用学研究在保持理论探索性的同时可以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今的语用学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日常人际交往的考察,其触角已经伸向各种机构性交往空间、公共话语空间和虚拟交往空间,涉及法庭话语、医患话语、教学话语、广告话语、新闻话语、宣传话语、告示话语、电子邮件和QQ论坛话语等。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许是参与者最多、研究成果最丰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著述颇丰,如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2001),Investigating Pragmat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2008)、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Where Language and Culture Meet(2010)、《语用学与外语学习》(1997)等,而相关研究论文可谓数不胜数。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革新了人们关于外语教学的观念,彰显了语用能力发展在外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为语用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确定了语用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当然,从中国语境下的外语语用教学角度看,现有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外语教师的需要,原因是它们往往:(1)重理论、轻实践,主要关注语用能力概念、构念的讨论,较多分析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语料,较少联系教学实践,缺少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指导;(2)重不同文化的语用比较,轻(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比较;(3)偏重言语行为、含意推理等少数话题,迄今尚无专著或文集更为系统地考察语用学主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4)在面向中国学生、中国外语课堂方面的针对性总体不强。
鉴于上述现状,本书针对以上各个问题在内容和编排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设计,旨在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展示语用学指导外语教学的图景:一、增加教学案例示范,加强对语用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二、关注不同学习阶段的外语学习者,考察外语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联;三、覆盖语用学的主要理论,拓宽语用学对外语教学的辐射作用;四、针对中国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外语语用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书试图通过上述努力去克服前人成果中的一些不足,但整体上看,还是立足于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完善,而不是要去否定、取代。因此,读者有必要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广泛阅读前人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