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新史学研究的发展与嬗变(1800-1969)/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廖文辉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马新史学研究的发展与嬗变(1800-1969)》针对1969年以前英文和中文语源在马新之学术发展脉络、概况、演变和发展进行整理爬梳,理清两者的流变,并进行比较研究,以见其异同和交汇之所在。
作者简介
廖文辉,马来西亚人,祖籍福建安溪。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马来亚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和中文系副教授、东南亚学系系主任、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史和华侨华人。著有《马来西亚史》(2017)、《许云樵评传》(2014)、《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2011)、《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2006)、《华教历史与人物论集》(2006)等,并有近百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拟突破或创新的主要领域
四、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课题的界定
六、术语的定义
第二章 西方东南亚学研究溯源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以前西方对东南亚的认识
第二节 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对东南亚的研究
第三章 西方观察家主导时期——全盘和广泛了解时期(1800-1877)
第一节 马新观察家和游历文字概述
第二节 报章杂志和期刊的出版
第三节 百科全书式的书写
第四节 殖民档案的建立
第五节 伦敦布道会的印刷和出版业
第四章 殖民地学术行政人员主导时期(1878-1941)(上)——语言和文学研究
第一节 英殖民学术行政人员概述
第二节 马来语言研究
第三节 马来文学研究:巫文古籍的重光和整理研究
第五章 殖民地学术行政人员主导时期(1878-1941)(中)——马来亚史研究
第一节 马来亚通史研究
第二节 州别史研究
第三节 政治社会史研究
第四节 文化习俗研究
第五节 华人史研究
第六节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第六章 殖民地学术行政人员主导时期(1878-1941)(下)——地理学、博物学以及殖民者的文字记录
第一节 地理学和博物学
第二节 档案文件
第三节 殖民者文字
第七章 专业学术人员主导时期(1945-1965)——史学研究迈向专业和本土化时期
第一节 专业研究人员和期刊的出现
第二节 马来亚大学历史系的成立
第三节 欧洲中心论和亚洲中心论的争论
第四节 选题和取角的转变
第五节 学术行政人员继续发挥功能
第八章 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意义和定位
第一节 中国载籍中的东南亚史料述略
第二节 马新南洋研究和中国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 马新南洋研究释义、范畴、意义和定位
第九章 马新南洋研究滥觞期述略(1930-1940)
第一节 1930年以前南洋研究鸟瞰
第二节 南洋研究意识的形成和动机所在
第三节 1930年至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概况
第十章 马新南洋研究的开创期(1946-1955)与高峰期(1956-1969)述略
第一节 战时的南洋研究
第二节 南洋研究的开创期(1946-1955)
第三节 南洋研究的高峰期(1956-1969)
第十一章 战后南洋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南洋研究的本土化和专业化
第二节 史话式书写
第三节 南洋研究的式微,华人研究取而代之
第十二章 马新地区中英文语源东南亚研究的比较
第一节 学人出身背景的比较
第二节 学人研究动机的比较
第三节 学人研究内容的比较
第四节 学人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五节 中英文语源学人的贡献和互动
第十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马来西亚自古便是东西
交通孔道,东西文化荟萃
,留下了不少政治、经济
、社会和文教的遗迹,其
中不乏文字记录。这些文
字语种纷呈,有葡文、荷
文、英文、中文和巫文等
,不一而足;内容也五花
八门,有档案记录、个人
观感和游历文字、传教文
字、报章杂志、学术研究
著述等;撰述的作者也极
为庞杂,有传教士、殖民
官员、旅行探险家、作家
、文教人员、学术人员等
。这些由身份各异的作者
以不同语言所撰述成的著
述,无疑成为构筑马新学
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针对1969年以前英
文和中文语源在马新之学
术发展脉络、概况、演变
和发展进行整理爬梳,理
清两者的流变,并进行比
较研究,以见其异同和交
汇之所在。在英文语源方
面,本书将之分成三期:
第一期是观察家主导时期
,从1800年开始至1877年
止,此时期只是初步认识
和观察的开始,以个人观
感和记录为主,或者是为
英人提供殖民统治或商贸
之需的了解。第二期是殖
民地学术行政人员主导时
期,从1878年开始至1941
年,这些殖民官员因为职
务上的需要以及个人兴趣
,利用他们政务繁忙以外
的时间进行研究,并组织
学会共同砥砺,提供发表
平台。这个时期从第一期
的记录书写开始进入研究
领域。第三期是专业学术
人员为主的时期,从1945
年开始至1960年代,研究
的话语权开始从殖民官员
过渡至学院派的学术人员
,更为重要的是开始自觉
地摆脱殖民者的论述,追
求本土化。中文语源方面
同样也分成三期:第一期
是滥觞期,开始于1930年
代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
发前夕,一批南来的学者
和报人透过报章开始积极
推动南洋研究,是中文语
源学术研究的起点。之后
,经历了一段三年八个月
的日据时期,学术研究基
本停滞。第二期是开创期
,从1945年至1955年,南
来学人延续第一期的努力
,并逐渐凝聚一股南洋研
究的队伍,形成风气。第
三期是高峰期,开始于
1956年,至1969年止,由
于南洋大学历史系的成立
,南洋研究由民间自发的
研究进入学院,成为专业
的学术研究,同时也透过
大学培育研究专员。这三
个时期的研究传统统称南
洋研究的学术传统。
以上两个看似没有太多
交汇,异质性要大于同质
性的学术源流,其实也有
不少相似的地方。两者的
学人背景和研究动机皆经
历由业余书写走向学术研
究,从外来人员到本土人
员,从工具理性到学术理
性的转换过程,两者皆不
约而同地以马来亚为主要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上则
英文语源最早是从语言入
手,中文则以传统文献考
据为主,战后中文语源学
者接受西方学科训练后,
在方法上两者也渐合流。
两者可谓皆建构了各自的
学术研究传统。两者最大
的歧异反映在研究内容上
,中文语源侧重华侨华人
研究和古史地考据,英文
语源侧重马来研究。中文
语源透过译作、征引和参
考与英文学界有所互动交
流,反之英文语源向中文
学界取经则属罕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