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共包括二十五章。在涉及儿科基础、保健、营养、新生儿、青春期、遗传、免疫、危重症以及各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同时,特别补充了诸如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合理用药、变态反应性疾病、儿外科常识以及儿科重点临床技能操作等内容。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繁简取舍得当。相对简要概括的内容包括儿科学教材有详细解析并已被低年资医师掌握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传统治疗及其临床意义和机制。相对具体、详细的论述包括儿科特点突出专业性强或有难度的内容;对判断疾病分期和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内容;相对完整的儿科干预治疗内容,如治疗目标、治疗原则,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剂量、疗程以及副作用等。本书还包括儿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热点,研究所处的阶段或状态,如探索尝试、争鸣论证以及国内外新近达成的共识和指南。 作者简介 王天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组长,《中国小儿血液肿瘤杂志》主编,《北京医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小儿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中国中西医儿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编委。曾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攻关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6项。近年来发表有关儿科及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论文近90篇。培养研究生近20名。曾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梯队百人梯队名单。近年来获河北科技成果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生理特点 第二节 生长与发育 第三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儿童各年龄期保健特点 第三章 症状与体征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皮疹 第三节 关节痛 第四节 肝脾大 第五节 淋巴结肿大 第六节 呕吐 第七节 腹泻 第八节 便秘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腹胀 第十一节 黄疸 第十二节 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节 吞咽困难 第十四节 咳嗽 第十五节 喘鸣 第十六节 胸痛 第十七节 咯血 第十八节 呼吸困难 第十九节 头痛 第二十节 昏迷 第二十一节 瘫痪 第二十二节 惊厥 第二十三节 小头畸形 第二十四节 血尿 第二十五节 蛋白尿 第二十六节 无尿 第二十七节 青紫 第二十八节 晕厥 第二十九节 高血压 第三十节 水肿 第三十一节 多汗 第三十二节 消瘦 第三十三节 婴儿哭闹 第三十四节 多饮多尿 第三十五节 阴道出血 第四章 体液平衡紊乱及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第三节 液体疗法 第四节 胃肠外营养 第五章 儿童合理用药 第一节 生长发育对儿童用药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儿童用药的进展 第六章 营养和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 第二节 婴儿期食物 第三节 婴儿喂养 第四节 营养状况评价原则 第五节 营养素缺乏的分类 第六节 Ⅰ型营养素缺乏症 第七节 Ⅱ型营养素缺乏症 第八节 营养素过多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第三节 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第五节 新生儿黄疽 第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七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 …… 第八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九章 免疫缺陷病 第十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章 结核病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九章 心理与行为障碍 第二十章 内分泌疾病 第二十一章 风湿性疾病 第二十二章 青春期生理、行为与疾病 第二十三章 常见急危重症 第二十四章 儿外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五章 儿科临床技能操作 附录一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小儿内科学专业 副高级) 附录二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小儿内科学专业 正高级)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