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国际协作组织国际瘙痒研究论坛推出的瘙痒研究的成果总结和临床指南。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神经生理学,包括瘙痒的神经解剖学、神经介质和受体、瘙痒的调节、瘙痒与疼痛的相互作用、神经影像、瘙痒的测量及瘙痒的实验模型等基础内容。第二篇为临床部分,涵盖了与瘙痒有关的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肿瘤及心身和精神疾病等多个学科内容,也包括瘙痒的分类和患者检查。第三篇为治疗部分,包括外用药物、系统药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针灸。 目录 第一篇 神经生理学 第1章 瘙痒的神经处理 第2章 瘙痒感受器 第3章 瘙痒的中枢表现 第4章 瘙痒和疼痛的互相作用 第5章 瘙痒的调节: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 第6章 瘙痒的体外模型 第7章 慢性瘙痒的感觉功能测定 第二篇 临床病情 第8章 瘙痒、疼痛和其他皮肤异常感觉 第9章 流行病学 第10章 分类 第11章 患者检查 第12章 瘙痒的测量:患者报告的结果 第13章 瘙痒的测量:活动记录仪 第14章 安慰剂和反安慰剂对瘙痒的影响:方法学和临床意义 第15章 慢性瘙痒临床治疗中患者的需求与治疗目标 第16章 慢性瘙痒症的性与性别差异 第17章 瘙痒的临床表现 第18章 敏感性皮肤 第19章 特应性皮炎 第20章 过敏性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第21章 荨麻疹 第22章 肥大细胞增多症 第23章 皮肤药物反应和药物引起的皮肤瘙痒 第24章 银屑病 第25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26章 瘙痒、感染和虫害 第27章 皮肤淋巴瘤 第28章 继发于大脑和脊髓肿瘤的神经性瘙痒 第29章 感觉异常性背痛 第30章 肱桡瘙痒症 第31章 其他形式的神经性瘙痒 第32章 小纤维神经病 第33章 慢性肾病 第34章 肝胆疾病 第35章 内分泌疾病 第36章 血液疾病相关性瘙痒症(包括水源性瘙痒症) 第37章 恶性肿瘤 第38章 瘙痒的疾病负担 第39章 心理学方法 第40章 心身方面与精神疾病 第41章 心因性瘙痒 第42章 儿童瘙痒症 第43章 女阴瘙痒症 第三篇 治疗 第44章 通用原则和指南 第45章 辣椒素 第46章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调节剂 第47章 薄荷醇、樟脑及其他外用制剂 第48章 抗组胺药物 第49章 抗癫痫药物 第50章 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 第51章 抗抑郁药 第52章 免疫抑制剂 第53章 NK-1拮抗剂 第54章 心理干预 第55章 瘙痒的紫外线疗法 第56章 针灸 第57章 展望:新的现代治疗手段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