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思想史
分类
作者 谷建军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宋元明清历史阶段是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医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医学理论体系开始进行重构,中国哲学是这一重构的基础。本书从宋元明清医学14位代表人物的学说入手,与中国哲学主要代表如老庄、周敦颐、程朱陆王等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相互印证,进行个案的深入挖掘与剖析,予以全新的诠释,并从史学角度对这一时期医学哲学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展现了一个历史的、客观的、较为完整的医学哲学思想面貌。本书主要明确了中医哲学的两大知识体系,也即中医学的两个元范式,一是宇宙生成论体系,由《黄帝内经》所建构;二是本体论体系,由宋以后医学家共同建构,体现中医哲学元范式的基本模型分别是阴阳五行-五脏模型和命门本体模型。宋金元是医学范式转换的重要转型期,宋以后医学在哲学影响下,从理论到实践均呈现哲学化、形上化、去实体化路向。
本书适合中医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目录

导言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发展概况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的主要贡献与价值
上编 宋金元医学哲学
第一节 宋徽宗
一、阐扬《内经》学理,以三才论运气学说
二、合同天人的气本体论思想
三、坎离致用,水火既济,啬精守神的肾本元思想
四、以象数穷理尽性论药理
五、以理对药物定名辨实
第二节 刘完素
一、医教源于伏羲
二、提出医教之三坟
三、比物立象,以运气学说涵述医道
四、以坎离水火为性命之本
五、以肾水为本的水火既济思想
六、脉象为元气之道象
第三节 陈言
一、以儒道治医道
二、脏腑配天地之三才、三度与三因
三、以运气论药物性用及病与治
四、君火本源论及心君无为思想
第四节 张元素 李杲
一、医中之王道与霸道
二、以四象为基础的阴阳升降浮沉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三、土居中央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论
第五节 朱震亨
一、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经典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辨疑
二、心本体境界上的相火论
三、阳有余阴不足,气有余血不足
四、本于气一元论的阴升阳降
下编 明清医学哲学
第六节 李汤卿 李梴
一、演绎医之道统,一源三歧
二、道统说的内涵与道术合流
第七节 孙一奎
一、太极为本,理气合一
二、命门太极,体用一源
三、流戊就己,纳气归元,取坎填离,既济水火
第八节 赵献可
一、大心本体论,心与命门一心二相
二、命门太极说与先后天范畴形成
三、五行范畴的扩展与生克制化关系的重构
第九节 张介宾
一、医易相通,天人一理
二、以阴阳为太极之理
三、水火互藏,坎离交媾,精气神三位一体
四、君道虚,相道实,君相相成
五、阴阳者一分为二,形体为器,气化为道
六、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本,总归于命门
第十节 郑寿全
一、先后天一太极,形命合一,一元合聚
二、坎离水火互为其根,皆在乾元一气,坎中一阳
三、万病发于一元真气,治病即是治气
第十一节 黄元御 邵同珍
一、以中气为太极本体
二、中气为土德,为升降之枢轴
三、中气为脾胃之气
四、脾胃中气生四脏,是升降交济之权
五、邵同珍脾胃中宫太极说
后记
序言
该书是谷建军博士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中医
暂学思想研究的成果,初稿
就曾打印与我,感觉很有特
色。今书稿将要付梓,建军
希我作书序。怎奈吾索本思
钝,加之笔拙,强勉啰唆几
句,难免露怯。
人类医疗活动的起源远
早于哲学,但医学从起源到
形成基本理论框架,都离不
开“爱智”哲学思想的支持。
这一点西方医学与中医学类
似,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就
是西方医学自从与哲学有了
联结之后其关系一直很紧密
,以至于20世纪形成了一个
分支学科——医学哲学。而
中医学从两汉时与暂学结合
后一直互为体用,联结紧密
,但却至今没有正式建立中
医的医学哲学学科,而在实
际的学习与应用中,传统的
哲学思想与中医理论一直互
为诠释,从未分离。
这样看来,关于中医学
的医学哲学是一个具有学科
意义的领域,中医医学哲学
的研究就更有意义,一方面
可以从一般的意义上概括中
医的生命观、疾病观、思维
方式、认知逻辑及中医学方
法论:另一方面又可从理性
的高度对中医学学科性质及
其本质属性进行界定。
然而说起哲学,西方哲
学是源起于“being”的爱智
、思辨、反思的学问,核心
是对存在与意识的终极追问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倾向于
经世致用,倾向于实用地教
人们如何做事,如何行事,
以及治国平天下。如中国哲
学的核心范畴“阴阳”就是源
于对世界万物的概括与抽象
,而基于阴阳衍生出来的诸
多概念——上而太极、无极
;下而太少、五行、八卦,
即置绘了一种经世致用的框
架模型。
中国传统哲学虽然没能
像西方哲学那样在爱智、反
思中对哲学的终极概念进行
反思、争辩与追问,在抽象
、智思中孕育出近代科学,
但是它自汉代就构建出关乎
哲学、社会、医学、农学等
生产生活方面的阴阳五行的
理论构架,这个构架在中国
古代科学文化发展中发挥着
示范引领作用,尤其在中医
药学基本理论构建与临证应
用的实践中成绩草然。
建军博士在文中引用库
恩“科学范式”思想,认为这
种阴阳五行的理论构架属于
库恩定义的“范式”,两汉到
宋是一种范式,宋元明清又
是一种范式。
这个见解很有意义,这
种认识首先突破了“范式”的
哲学含义,从社会学,从类
比、构造的人工范式方面来
定义问题,这样就更接近库
恩关于范式也是“图像”“模
型”的诠释。
实际上,宋金时期新医
学范式的出现主要源于北宋
刘温舒将阴阳五行的构架理
论结合五运六气形成的“运
气图”,这个“运气图”就是
基于自然年的气运周期变化
,对阴阳、五行、六气之间
在60年周期的生克、叠加、
循环变化关系与数据进行图
示。
这种“图像”“模型”的图示
,在“人与天地相应”命题的
前提下,把“天气”变化的模
型类比到人体的“小天地”,
使当时的医学工作者得到很
大启发,以至于有“不知五
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
说法,因此新的医学范式应
“运气”而生。
这种“范式”的认知今天
看来还有更深刻的理性意义
。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
论体系、理论框架,新范式
是对旧范式的迭代,是学术
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对具有
几千年学术发展史的中医学
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各式的医学成就,但是从应
用的角度看,那些在原有旧
范式中形成的应用放在新范
式中,就会出现系统与逻辑
的问题。如近现代的社会已
经没有了两汉时期那种纯阴
阳五行理论体系的学术环境
和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像《
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
经典在现代的学术范式中,
无论是学习、应用及学科建
设,都应该考虑学术传承与
范式的融洽问题。就是说,
对这些经典中的学术精华,
在观念上不能像某清代学者
那样“一字不可移易”,而是
要在现有范式下,在实践中
进行归纳和精练,不能局限
于文本,而是要面向实践,
还要面向发展,要用更好的
方法把经典中的精华在现行
范式下进行学术提炼。这就
是范式思想引起我们的深层
思考,且只是之一。
中医学可能是世界历史
上唯一延续几千年且有自己
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
但是自从民国时期动议“废
止中医”起,中医学就一直
彷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境遇虽然好了,但在前进
的道路上仍然是彷控。为什
么在近现代社会各项事业都
获得高速发展,中医却一直
彷控呢?根本原因是中医学
的基础研究太弱,不能为其
他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建军博士的《宋元明清医
学哲学思想史》研究是一种
十分基础的研究,提出的“
范式”也引起了中医自身的
反躬,冀希更多的学者关心
中医的发展,热心中医基础
知识与理论的哲学研究。
刘庚祥
2021年6月2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6: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