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
以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
本书通过大量事例集中呈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六位老一代革命家所共同具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使命感、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廉洁的公仆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闪光之处,突出展现了每一位革命家的鲜明个性,深入分析了他们崇高人格风范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刻画出一组光彩照人的革命群像。
见贤思齐,了解、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毛泽东的人格风范
第二章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第三章 刘少奇的人格风范
第四章 朱德的人格风范
第五章 邓小平的人格风范
第六章 陈云的人格风范
后记
序言
以毛泽东、邓小平同志
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
命家,不仅以其毕生的精力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
,同时也以其崇高的人格风
范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
民族的道德丰碑。见贤思齐
,了解、学习老一代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对于
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
党性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人格风范,内涵丰富,是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光辉典
范,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
勇于担当、严守纪律、廉洁
奉公、道德情操五个方面。
一、正确坚定的理想信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
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事业
信心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
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
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
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
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
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
柱而自我瓦解。”老一代无
产阶级革命家以自己光荣的
一生践行了对理想信念的坚
守,证明了信仰的力量。
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
压迫、军阀混战,民族危机
、社会危机深重。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人在各种“主义”中
寻找着信仰。一部以“过去
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
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
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为理念的《
共产党宣言》为中国无数仁
人志士点亮明灯。共产主义
由此成为老一辈革命家共同
的选择。1936年,毛泽东
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的谈话中数次提到:“1920
年冬天,我第二次到北京期
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
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
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
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
书特别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其中一本就是《共产
党宣言》。我一旦接受了马
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
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就没有动摇过”。周恩来
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说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
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
传奔走。”以《共产党宣言
》为思想起点,老一代革命
家将共产主义作为个人的信
仰之基和事业之本,无论在
逆境还是顺境中都未曾动摇
,奋斗终生。
选择理想不易,坚守信
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
,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
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参加
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在经
历了残酷血腥的革命斗争洗
礼后,2人叛国、5人脱党叛
党、4人牺牲,到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时仅存毛泽东和
董必武两人。1927年大革
命失败,共产党人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从领袖到基层
党员,很多人被逮捕屠杀。
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
年,全国有3l万余人死在国
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
中有26000余名共产党员,
包括李大钊、罗亦农、赵世
炎、陈延年、陈乔年、李启
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
、夏明翰、张太雷等革命家
在内,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
的信仰而壮烈牺牲。在这期
间,有不少人退党,但有更
多人入党。叶剑英等人就是
在这个时候加入党组织的。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
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
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
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
贞不渝、矢志不移。1935
年1月,红十军团军政委员
会主席方志敏在北上抗日途
中,因叛徒出卖而被俘。在
狱中,面对国民党的严刑和
诱降,他的回答是:“抛弃
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撕毁
自己从前的斗争历史……去
出卖可爱的中国,去残杀无
辜的工农,那还算是人?!
是狗!是猪!是畜生!不,
是猪狗畜生不食的东西!”
……
老一代革命家也是尊师
敬友的榜样。1937年1月,
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岁生
日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
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
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
是我的先生。”尊师之情,
溢于言表。老一代革命家在
战争中凝结成的深厚战友情
谊也体现在党史上带有特定
内涵的称谓中,如“朱(德
)毛(泽东)”“刘(伯承)
邓(小平)”“贺(龙)关(
向应)”等。
老一代革命家忠贞不渝
的爱情也为世人称道。先驱
好肝胆,松柏耐岁寒。李大
钊与赵纫兰、高君宇与石评
梅、周文雍与陈铁军、瞿秋
白与杨之华、周恩来与邓颖
超之间的爱情,清香四溢,
代代流芳,感人至深。
因为牢记宗旨,所以节
操坚守。老一代革命家高尚
纯洁的道德情操,必将激励
党员领导干部体悟崇高的力
量,把对道德情操的涵养融
入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之中,
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先辈和时
代的业绩。
老一代革命家的伟大人
格和崇高风范,来自主体的
修身和自省,更来自中国革
命的锤炼。毛泽东指出:“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
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
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
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
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
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人
民的重托,生死的考验,革
命的锤炼,锻造出了老一代
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风范,也
由此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衷
心爱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的那样:
导语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严守纪律、廉洁奉公、道德情操五个方面。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每一个伟大的名字,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生典范。
后记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中
共党史教研部部分教研人员
集体劳动的成果。谢春涛主
编,绪论由谢春涛、李庆刚
编写,毛泽东的人格风范由
齐小林编写,周恩来的人格
风范由李庆刚编写,刘少奇
的人格风范由祝彦编写,朱
德的人格风范由吴文珑编写
,邓小平的人格风范由沈传
亮编写,陈云的人格风范由
韩晓青编写。在写作过程中
,参阅了很多研究者的研究
成果,特此表示感谢。
精彩页
一、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是人们的思想动机和奋斗目标,为实现目标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的,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对共产主义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类社会的美好构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也是包括毛泽东在内所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毛泽东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纵观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历程,他先后信仰过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各种思潮中曾经一度占据优势,毛泽东在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后对无政府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北京,经杨昌济先生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接触到各种思想,但对各家学说尚无定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寻找出路。”此后,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中依然存在着浓厚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人人要有互助的道德和自愿工作。贵族资本家只要他们回心向善能够工作,能够助人而不害人,也不必杀他。这派人的意思更广,更深远。他们要联合地球做一国、联合人类做一家,和乐新善——不是日本的新善——共臻盛世。”
1919年8月中旬,由于《湘江评论》高举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旗帜,北洋军阀张敬尧派军警强行解散了湖南学生联合会,不准《湘江评论》发行。毛泽东领导学生骨干分子进行驱张活动,为争取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毛泽东率领一个驱张代表团前往北京请愿。这个时期,毛泽东正由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他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在《湘江评沦》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则宣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同时,他还认为,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改造社会,“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他还明确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只停留在少数人的活动上,没有实行民众的大联合。这个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则是由于“俄罗斯以民众的大联合,和贵族的大联合、资本家大联合相抗,收了社会改革的胜利”。这些观点表明,他从五四前信守的“精神上之个人主义”转向“民众的大联合”,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这已经无限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个时期,全国政治气候比较活跃。列宁领导的苏联政府发表的废除帝俄时代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建立中苏平等关系的宣言,突破北洋军阀政府的封锁公布出来了。共产国际派代表来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取得联系,交换了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意见,研究了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报刊上介绍俄国革命、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日益增多,有些进步报刊摘译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部分章节,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简要传记,还出版了一些介绍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使得毛泽东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接触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新文化阵营产生了分裂,围绕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在论战中,毛泽东接受了李大钊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理论上划清了改良和革命的界限。他在评论长沙发生的新娘在花轿中自杀的事情时,初步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他指出:“母家”和“夫家”固然有直接罪恶,但“罪恶来源仍是社会”。他认为,不用革命来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是无望的。在其他文章中,他还进一步指出:要使社会进步,绝不能企图改良其旧,必须立志创造其新。自古以来,当旧的生活、旧的思想、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时,只有将它否定,另行创立新的思想新的制度。他认为社会基础是经济制度,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造着手,而如此艰巨的制度改革,岂是改良主义所能奏效的?这比他在《湘江评论》时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
1919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这期间阅读了许多关于俄国近况的书,他努力搜寻当时能够找到的中文版共产主义的文献,与李大钊一起讨论有关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赴俄留学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时期,有三本书对他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极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