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航西飞(精)/远行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柏瑞尔·马卡姆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夜航西飞》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片段串联起来的回忆,讲述传奇女性柏瑞尔·马卡姆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人生经历。她热衷于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书中有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参与狩猎的情景、与当地土著的情谊、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作者简介 陶立夏,作家、翻译、摄影师。 出版作品:《分开旅行》《练习一个人》《把你交给时间》《岛屿来信》《如果没有你》 译著:《夜航西飞》《安尼尔的鬼魂》《一切破碎,一切成灰》《贾曼的花园》《给青年作家的信》 微博&微信:陶立夏 目录 序言 卷一 第一章 来自南格威的消息 第二章 黑水热患者死了 第三章 荒野的印记 第四章 我们为何飞行? 卷二 第五章 它曾是头好狮子 第六章 大地寂静 第七章 为公牛血而赞美神明 第八章 你和我,一起玩耍 第九章 流亡贵族 第十章 可曾有匹长翅膀的马? 卷三 第十一章 一路向北 第十二章 是我! 第十三章 我将带给你好运 第十四章 风的使命 卷四 第十五章 新生 第十六章 象牙与虎尾兰 第十七章 也许我必须向它开枪 第十八章 大河的囚徒 第十九章 战果如何,猎手? 第二十章 克瓦赫里的意思是,再见! 第二十一章 寻找利比亚堡垒 第二十二章 烛光里的班加西 第二十三章 夜航西飞 第二十四章 海洋会以此为傲 译后记 为永远的地平线(再版手记) 序言 《夜航西飞》充满诱惑 与神秘。怕叨扰读者的乐 趣,我不想对内容多加赘 述。一言以蔽之,这本书 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串联 起来的片段回忆,讲述一 位女性从童年到一九三六 年的精彩人生经历。柏瑞 尔·马卡姆,常被认为是肯 尼亚的喀耳刻女巫,却不 是你以为的那种寻常喀耳 刻。想象一下,喀耳刻在 尤利西斯身上施下咒语, 于是她可以与他一同远行 ,学习航海,见识世界。 她还顺便对他的男性同伴 们施下魔法,这样他们就 不会对她闯入男子汉的世 界忿忿不平,反而欢迎她 的加入。让众人着迷是容 易的事,那是她天性使然 ,而且她知道自己想要什 么:学识与冒险。 “自由女性”这个专用名 词总是让我担忧。它暗示 着普遍存在的“从属关系”, 最终在我们所处的人生与 时代,女性必须抬起她们 低垂的头,奋起反抗。它 也暗示着男人是自由的, 但他们并非如此。在我看 来,整个人类都正经历困 境,男人与女人应该,而 且将会结伴而行,从伤害 大家的偏见与愚昧中解脱 出来。但是女人,可以和 男人一样,拥有勇气和意 志力,永远走她们选择的 人生路,无视任何约定俗 成的界限。 我怀疑柏瑞尔·马卡姆是 否听说过“自由女性”一说, 或者,作为一位彻头彻尾 的魅力女性,她是否曾考 虑过女权主义。一九一九 年,她十七岁的时候,将 所有的家当装进两只马鞍 包,以她唯一知晓的方式 独自谋生。她没有家,也 没有家人等她回去。《夜 航西飞》记录的正是这种 初生牛犊的勇气,一个勇 敢得令人动容的十七岁女 孩,决定了她未来的人生 。 开始,柏瑞尔·马卡姆一 直保有无畏、勤奋和非同 寻常的成功。她并不自比 先锋人物,也不以女性解 放者榜样自居。她乐享肯 尼亚的生活,那里是非洲 的天堂,她也乐享自己的 工作。 我只见过柏瑞尔·马卡姆 一次,因为某个记不得的 原因被召集到她位于奈瓦 沙湖边的家里喝了一杯, 房子是她租的,她在那里 养赛马。那想必是在七十 年代早期。我从自己朴实 无华的山间别墅出发,别 墅就建在大裂谷中的隆格 诺特火山上。开车驶过尘 土飞扬的小路时,我寻思 着自己干吗要走这一遭。 我对马一无所知,更不关 心。如果这位内罗毕女士 是位猎场看守、古生物学 家或是牧场经理,我倒会 极度感兴趣,热切地希望 求教。生活在内罗毕的欧 洲社交圈之外,我从未听 说过柏瑞尔,我就这样无 知地去了,刚抵达就已为 返程后悔,漆黑之中要在 那坑坑洼洼的路上开十六 英里呐! 柏瑞尔在一间很典型的 客厅里接待了我。房间是“ 殖民地式”装潢风格,大椅 子和沙发上套着印花布, 一张结实的桌子上放着饮 料和杯子。没有书。总是 留意书籍是我的职业病。 柏瑞尔穿着黑色的紧身长 裤和黑色的高领丝质套衫 ,这在卡其装盛行的内陆 地区是颇具异域风情的穿 着。她看起来魅力非凡, 金发,皮肤晒成褐色,身 材极瘦削。总之绝对不是 我原本以为的那种牧马人 样貌。我草率作出了错误 论断:不管用意何在,这 位穆海迦高尔夫俱乐部—— 内罗毕社交圈乏味又老掉 牙的核心——的宠儿,训练 赛马不过是为了取乐。 来拜访的还有两位仰慕 者,一位年长些,另一位 年轻些。他们起身为柏瑞 尔端饮料,而柏瑞尔优雅 地等候他们服侍的样子让 我印象深刻。那时候柏瑞 尔已经快七十了,我却以 为她是个容貌出众的四十 岁女人。我们漫不经心地 说着些无关痛痒的话,我 猜她跟女人相处时一定不 太自在,尽管她对驾驭男 人很在行,对马就更不用 说了。她说她写了本书, 大概这就是我被邀请的原 因,因为她想谈谈关于书 的事。我错过了这次机会 。我没有在意,尽管唯一 的中间人E.M.福斯特反复 提及。外表有欺骗性,但 本该由我去发掘外表下潜 在的东西。我谢过柏瑞尔 ,和来时一样无知地回去 了。现在,事过十多年之 后,我为自己的愚蠢和错 失良机感到懊悔。 要是我那时读过她的书 ,我会向她追问《夜航西 飞》中所有未解答的问题 。诚然,正如柏瑞尔所说 ,她的书不是自传。它缺 乏自传所需的关键信息。 她一定已经不记得出生 地莱斯特郡,四岁时她就 离开那里随父亲前往未知 的肯尼亚。但为什么桑赫 斯特出身的克伦特巴克上 尉会带着女儿到非洲,而 把儿子留给了感情不和的 妻子?柏瑞尔没有提及她 的哥哥和母亲,没有提及 自己的婚姻(她结过三次 婚),也没有提及一九二 九年出生的儿子。她带着 爱意与仰慕写她的父亲, 但还需要更多。在她讲述 高潮迭起的故事之间,是 重重疑云。 现在我向别人打听柏瑞 尔。和以前一样,她还住 在租借来的房子里,这间 临近内罗毕赛马场的小房 子是赛马会赠与的。她依 旧训练赛马,也骑这些赛 马,还曾对一位友人说: 她在马上比在地上更自在 。我还听人说,有人看见 她走在内罗毕大街上,步 履矫健、金发飘飘,你会 以为她是个妙龄女子。她 租来的住处最近被抢劫了 两次,第二次她被打成重 伤,但她仍住在那里。没 有女人比她更不在意自己 的物质环境,这大概是因 为她在灌 导语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从事职业飞行并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加拿大的经过。 后记 为永远的地平线 像当年翻译时我会在旅 行途中随身带着原版的 West with the Night一样, 为新版再次校对的过程中 ,我一直随身携带第二版 的《夜航西飞》。记得那 次跨年的长途飞行,我在 睡梦中醒来,飞机正飞跃 伊斯法罕灰绿色的群山, 山脉间的平地建立起城市 ,它们在阳光下如线路板 一样渺小整齐,闪现银色 光芒。那些山的颜色就像 巧克力蛋糕上涂抹香草冰 激凌然后再撒上肉桂粉, 隔着舷窗都能感觉它松软 的质地和浓郁的口感。 柏瑞尔是否也曾在东非 大裂谷的上空有过这些与 飞行毫无关联的奇思妙想 ?我去肯尼亚旅行并决定 翻译这本书的那年初人职 场,现在暂时以写作为生 。多年梦想终于成真,自 由自在,毫无羁绊,几乎 有种近乎疑惑的感觉。 这些年我一直想要全面 修订当年翻译中存在的错 误与不足,如今终于得偿 夙愿。 再次走进恩乔罗如水的 黎明。 再次高高飞跃非洲的青 山。 再做一次关于虎尾兰的 梦。 再走一遍苏德冥府般的 长草沼泽,也再次经历当 初翻译时的痛苦和快乐。 一本一九八三年首次面 市的书,经由诸位编辑、 校对、设计师与我的手, 两次版权更迭,如今已是 第三个中文版。或许这就 是我喜欢书并决定以此为 生的原因:这份工作不会 那么容易被时间左右。你 亲身体会什么是“白纸黑字” 的慎而重之,你也获得人 生里未必会遇到的“修订”的 机会。 初次完成《夜航西飞》 的翻译是二〇〇九年,这 七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 很多坚持我已放弃,很多 梦想在实现之后再看,也 不过是一时一地的目标而 已。这一城一池的得失, 像柏瑞尔怎么也找不到的 那第四个伊利亚城堡,不 太经得起推敲,但也的确 是我们生命轨迹的一部分 。想必阅读这本书的你, 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如今 再次翻阅,是否从同样的 字句中体会到别样的意味 ?是否从年复一年的日常 生活之中,经由不懈的追 求而眺望到一条更为宽广 的地平线? 陶立夏 上海,二〇一六年六月 书评(媒体评论) 即便是柏瑞尔·马卡姆那 次从东到西飞越大西洋的 创纪录飞行,也被这样的 文体抚平了叫人胆颤心惊 的棱角。 ——玛莎·盖尔霍恩 她从未表露出要成为作 家的意向,她想做的,只 不过是向没有经历过她那 个非洲的人们讲一个精彩 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她 的人生。 ——译者陶立夏 精彩页 第一章 来自南格威的消息 该如何为记忆建立秩序?我想从最初的地方开始,用织机旁的织工般的耐心回忆。我想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再无他处。” 但故事可以从上百个地方开始,因为存在着上百个名字:姆万扎、塞伦盖蒂、南格威、摩罗、纳库鲁……要找出成百个地名再容易不过。我最好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开端,这并不因为它最先存在,也不因为它从广义上说具有重要的探险意义——不过是碰巧罢了,它出现在我飞行日志的首页。毕竟,我不是什么织工。织工们创造,而我回想:在记忆中故地重游。这些地名就是钥匙,开启一条条通道,这些通道已在脑海中被尘封,而在我内心却依旧熟稔。 所以南格威这个名字——它和其他名字并无区别,就这样出现在日志中,即便未必能给记忆带来秩序,也可让它鲜活起来: 日期:16/6/35 飞机型号:Avro Avian (禽鸟) 编号:VP-KAN 路线:内罗毕——南格威 时间:三小时四十分 接下来还写着“飞行员:自己”;而备注部分则一片空白。 但或许发生过一些什么。 南格威如今大概已经荒芜,再无人记得。一九三五年我到达时它几乎奄奄一息。它位于内罗毕西南面,在维多利亚湖的最南端。那里不过是个贫瘠的偏僻村落,只有些肮脏的棚屋。这些棚屋的存在也不过是因为有个疲惫而沮丧的探勘者,某天他在鞋跟边的泥土里发现了一点黄金,便用猎刀的刀尖将它挑起,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它在想象中从微小而斑驳的一点变成了金砖,然后又从金砖变成了大笔的财富。 他并不是个行事鬼祟的人,但他的名字逃脱了记忆的追捕。尽管南格威不过是个地名,却一度成为圣地麦加与海市蜃楼。许多和他一样的探险家,对这个国家灼烧般的高温置若罔闻,也没把疟疾、黑水热,以及严重缺乏交通的现状放在心上。那里只有靠步行才能穿越的森林,而他们带着铲子、锄头、奎宁、罐头食品和无限的期许前往,开始挖掘。 即便他们有所收获,我也从没知晓挖掘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因为当我的小型双翼飞机降落在狭窄的跑道上时,他们已经从丛林里走了出来。夜色中,厚铁皮桶里浸了油的毛毡被点燃,火光指引我着陆。 那样的光线中什么都看不清楚:几张仰望的黝黑脸庞,神色冷漠而坚忍;几条半举着的手臂,做着召唤的姿势;有条狗懒洋洋地穿行在火光中……我记得这些景象,还有那个在南格威迎接我的人。但我在破晓时分再次起飞,对他们工程的成败或是矿藏的多寡一无所知。 他们并非刻意掩饰,而是那个晚上有别的事要考虑,它们都与黄金无关。 我在内罗毕郊外以担任自由飞行员为生,穆海迦乡村俱乐部就是我的总部。即便到了一九三五年,要在东非弄到架飞机仍是件不容易的事,而想不靠飞机到达国境的另一端则几乎没有可能。当然,有很多公路通往内罗毕城外的各个方向。这些路开始的时候足够宽阔,但几英里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窄,最后消失在怪石林立的山丘中,或迷失在平原与山谷中的那些满是红色泥浆的沼泽地和黑色棉花田里。在地图上,它们看来确切可靠,但要是有人斗胆从内罗毕向南前往马查科斯,或是马加迪,却不用约翰·迪尔拖拉机这样强大的交通工具,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据说在旱季,从西面或北面经过奈瓦夏通往英埃共管苏丹的路是“可行”的。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