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钱穆家庭档案(书信回忆与影像)(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抗战家书”,是1940-1945年间播迁大西南的钱穆先生与家人的通信。可惜今天仅存妻子及子女写给钱穆的单方信函。风雨如晦,克己持家,万千牵挂与期盼,只留得浅浅淡淡数行笺。
下部:“怀念双亲”。收入子女们在张一贯诞辰100周年之时,所写的对母亲坚毅一贯的人生和言传身教的追忆文。父亲去世后,儿女们“思亲补读,走近父亲”,长女钱易首次披露“赴台探亲日记”。
穿插全书的老照片,再现岁月芳华。
目录
上篇
家书: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一九四○年









壹拾
壹壹
壹贰
壹叁
壹肆
壹伍
壹陆
壹柒
壹捌
壹玖
二、一九四一年
贰拾
贰壹
贰贰
贰叁
贰肆
贰伍
贰陆
贰柒
贰捌
贰玖
叁拾
叁壹
叁贰
叁叁
叁肆
叁伍
叁陆
叁柒
叁捌
叁玖
肆拾
肆壹
三、一九四二年
肆贰
肆叁
肆肆
肆伍
肆陆
肆柒牝
肆捌
肆玖
伍拾
伍壹
四、一九四三年
伍贰
伍叁
伍肆
伍伍
伍陆
伍柒女
伍捌
伍玖
陆拾
陆壹
陆贰
陆叁
陆肆
陆伍
陆陆
陆柒
陆捌
陆玖
柒拾
柒壹
柒贰
柒叁
柒肆
柒伍
柒陆
柒柒
柒捌
粢玖
捌拾女
捌壹札
捌贰
捌叁
五、一九四四年
捌肆
捌伍
捌陆
捌柒
捌捌
捌玖
玖拾
玖壹
玖贰
玖叁
玖肆
六、一九四五年
玖伍
玖陆
附:母亲旧作
说女子求学之要
与人论文书
听演讲日本震灾感言
诗三首
下篇 怀念:坚毅一贯的人生
一、怀念母亲
辞职
怀念母亲
无法报答的恩情
想念妈妈
妈妈在耦园(一)
妈妈在耦园(二)
妈妈在耦园(三)
我心中的岳母
当年耦园野生动物
二、怀念父亲
耦园忆父母
与父亲分割三十三年后的重逢
赴台探亲日记
最后的孝心
《思亲补读录:走近父亲钱穆》自序
悼父亲
纪念父亲,了解父亲
“我的家乡苏州”
关于父亲的回忆
落叶归根
父亲归葬记略
代后记:母亲的家书与父亲的《读史随箚》
序言
前言
抗战期间,父亲在大后
方的昆明、成都等地,母
亲和我们在沦陷区苏州。
除了1939—1940年间,父
亲回苏州住过一年以外,
都是两地分居。这期间,
书信往来虽然不便,但还
是不断的。遗憾的是,父
亲的来信,在1966年时,
被我们“畏罪”销毁了。这部
分母亲写到大后方去的家
书,却在父亲去世后,继
母整理父亲遗稿时,意外
重现。
抗战期间,大后方纸张
供应紧缺,书刊出版用的
纸张往往也是黄色土纸,
更不必说教授的手稿、笔
记用纸。而这一批家书的
用纸,倒是很好的白纸或
稿纸,反面完全可以用来
书写。父亲也正好用它们
来写了一批零星的读书札
记。近六十年后,继母率
弟子主持编辑父亲全集时
,发现遗稿的背面竟然有
家书!就检出这部分遗稿
,留予家人整理。当时,
是带回苏州,命钱行抄录
编辑,最后成为全集中的
一册——《读史随劄》。
这书稿背面的家书,虽然
凌乱不相连属或者残缺不
全,而且信末只有月日,
没有年份,但对于子女来
说,无疑是十分宝贵的财
富。当时,即由钱辉复印
整理,对它们一一进行辨
识年份、编年排序、电脑
录入等。
母亲生于1901年6月26
日(农历),逝世于1978
年3月8日。在2001年母亲
诞辰100周年纪念时,钱辉
将这些初步整理过的书信
打印编成一册,分给我们
儿女各家一份,分别保存
,以作永念。这将近一百
件书信(包括残缺不全的
断简),上从1940年9月
28日起,下到1945年11月
18日为止,主要是母亲写
给父亲的,还有我们兄妹
拙、行、逊、易四人写给
爸爸的,此外也包括一鸿
姨、一飞姨、劬华堂姐所
写的少数几封信在内。近
二十年来,各家珍藏至今

这期间,也有亲戚朋友
曾经寓目,也有人提出,
这些材料乃是珍贵的历史
资料,不但对钱家后人有
意义,如果能整理出版,
对读者、对社会都会有益
处。我们接受了这个建议
,这个想法又得到九州出
版社编辑李黎明先生的支
持。为了对读者负责,我
们对全部书信作了校核、
编排,增加了简单的注释
。但由于书信中涉及的一
些人和事,我们当时年幼
无知,几十年后作注,也
只能就所知的写一些。又
加之书信原件往往只具月
日,不写年份,对年代的
排定,虽反复斟酌,或也
难免有失误之处。敬请读
者见谅。
另外,有亲戚整理张家
史料时,发现母亲就读的
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
校“校友会汇刊”上,保存有
母亲的遗作,蒙其惠赠电
子书影,包括两篇文章和
一幅图画作品。最近,因
为编辑这本家书,行女婉
约又从电子数据库,找到
母亲早年发表于上海《知
新》等刊物上的佚诗三首
及逸文一篇。一并作为附
录,补录于书信之后。书
中许多珍贵的旧时照片,
得益于钱易搜集、扫描成
电子文档,使得方便收入
书中。
在艰难的战争年代,母
亲一个人抚育我们成长。
这样一本书,对我们来说
,是对母亲的纪念。对读
者来说,如果能从书中零
星点滴的材料中,增加一
些对战争年代一个普通教
师家庭生活状况的了解,
感到有意义有益处的话,
便是我等之至愿了。
编者
导语
1940-1945年抗战期间,钱穆在西南联大,夫人张一贯携家眷在故乡苏州,两人之间有大量的书信往来。至今家属保留家书近一百通。本书收录张夫人写给钱穆,以及儿女写给钱穆的书信。这些书信,既是珍贵的家庭史料,也折射了战争年代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状况,可以看作特殊年代一个社会的缩影。由钱穆儿女保存的这批家书,最近由其子女进行整理和编校,增加了简单注释,本书上篇的内容。下篇是钱行、钱逊、钱易等子女回忆母亲的文章。
后记
代后记:母亲的家书与
父亲的《读史随箭》
钱行
这事开始在几十年前。
1941年,我们弟兄三个,
还都在上小学,两个妹妹
,都还没有到上学年龄。
我们随祖母、母亲住苏州
,父亲在四川齐鲁大学国
学研究所任职。
那年寒假,过年,祖母
大人于年初五那天,病逝
于苏州耦同家中。小时候
的事,只记得爸爸是没有
回苏,丧事等都是母亲请
亲戚帮忙办的。直到几十
年以后,才知道当时父亲
因为祖母去世,未能在家
也未能回来,哀恸之余,
把原用的“未学斋”斋名改为
“思亲强学室”,还写了一篇
《思亲强学室读书记序》
发在杂志上。
说到“未学斋”这个斋名
,本来源自《论语》里“贤
贤易色”这一章,说一个人
能孝父母,能忠于事业,
对朋友言而有信,这样的
话,他虽然说未学,我也
要说他是已学的了。因为
自感“自惭未能事父,而事
母亦未能尽力”,所以署了
一个“未学斋”名号用以自勉
;现在母亲也不在了,想
要用孝父母来补足未学的
缺陷也不可能了。只有“勉
力强于学,虽不足以报深
思于万一,亦姑以寄孤儿
荼蘖之心”,从今以后,就
把未学斋改为思亲强学之
室。(《责善》半月刊民
国三十年四月)这是一篇
序言,一本书的序言,而
书内容,则有待目后读书
有得,一篇篇写出来积起
来了。
从这个1941年3或4月以
后,父亲是思亲强学,写
过不少文章,出了好多书
,可是“思亲强学室读书记”
这本书,始终没有完成,
没有出版,只有《思亲强
学室读书记序》因已在刊
物发表,一直存在在图书
馆里和人们的记一呸里。
后来父亲和继母在台北素
书楼,也谈起过这书,说
还是要编好出版的,而且
改了书名,定为《读史随
箭》,还拟定了部分目录
,可是以后又写了不少文
章,出过好几部书,这本
书还是没有完成。
三十年前,1990年,父
亲在台北杭州南路家中安
详地逝去,享年九十六岁
。1992年1月,继母和几
位素书楼弟子护送父亲灵
骨,归葬大陆太湖西山岛
。继母对我说,台北许多
人正忙着整理编辑出版《
钱宾四先生全集》的事,
你正好学校也退休了,也
来参加这事吧。我接到的
第一个工作就是,为父亲
抄书稿,就是这个书名定
为《读史随箭》原名为“思
亲强学室读书记”的书稿,
都是父亲1941年起那几年
陆续读书、陆续写下的文
字。这些文稿不是写在人
们习见的方格稿纸上,而
是写在一张张大小不一、
纸质不同、一面已经写过
字的纸的背面的,而且即
使是在同一纸上同一篇文
字,也会有不同颜色、不
同大小的几段或是几次修
改的痕迹。我的第一步工
作就是把这些纸上的这些
文章,过录到常用的方格
稿纸上,然后加上标点符
号,有史书上的引文,则
还需一一查对原书原文,
以防错漏。那些写在字纸
背面的文稿,按页数计算
,大概有一百张左右,每
张纸上字数有多有少,最
后抄下来有几十篇文章吧

这《读史随箭》,当然
都是关于历史的事,而我
原来在中学是教数学的,
再者几十年来读的写的都
是简体字,现在要看、要
抄录的都是繁体字,所以
说,虽然就是抄写,其中
困难也是不少不小的。总
算完成,交稿,后续工作
就都到台北,有那边的教
授先生(多是素书楼父亲
的弟子和他们的学生)们
接手最后成书。在全集中
,这《读史随葡》和《中
国史学发微》二书合成一
册,编为《全集》的第三
十二册。这《读史随箭》
连同出版说明和目录,全
部共181页。这181页文字
,除了我从底稿抄下的以
外,还包括以前已在刊物
上发表过的和编书时写的“
出版说明”在内。这在出版
说明中也都讲了,这篇序
言是当年写了发表的,以
后就在这刊物上(《责善
》半月刊)发表过好几篇
文末注明“思亲强学室读书
记”的文章,还有几篇是同
时期写的发在其他报刊上
的同类文章,除序言外,
全书共收三十五篇文章。
那么,经过我手抄的文字
,只是这其中一部分而已
,但是在书前的出版说明
中写道:“本书各篇,多就
原稿整理,其有限发表于
杂志期刊者,皆注明于各
篇篇后,整理工作虽力求
慎重,然疏漏错误之处,
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
指正。本书由钱行先生负
责整理。”这最后一句,我
知道,其实我真正负责的
只是抄写、标点和部分引
文的查对而已,其他许多
进一步寻找佚文、整理编
辑成书的工作,都是在台
北诸位老师做的了。例如
我从底稿抄的一篇《王通
》,约有七页篇幅,后来
在台湾,即发现《中国学
术思想史论丛》(第二册
)中《读王通中论》一篇
开头的部分就是这七页文
字,然后下面又续写许多
成文,于是这七页“王通”就
不再收入这《随割》了。
后来,在整个全集之中
,我还“负责整理”了一种《
理学六家诗钞》,这是有
以前出版过的成书,不需
我抄写,我只做了加上书
名号、私名号和部分查对
原诗的事,其他许多工作
也是在台北完成,包括写“
出版说明”在内,也写成我
负责整理的了。“出版说明”
说了,错误疏漏难免,现
在我翻检这《随刮》,还
发现一处疏漏。书中“东汉
人之养生率
精彩页
所收各款,一、青城姚一万折合六千五,伯云转三万,李世芳吕先生处均由伯云汇(墨水完了,只得换墨笔续之)出,详数我记不清,因此款到时,适我病,再加房屋纠纷,心乱如麻,现翻阅账册,都弄不清,非得再问伯云可知其详。在四月间金坛王君有六干元折合成三干收,最近一万取到六干五百,,fla~-有详信复你,吕先生处没有付,因我急得还债,此后有钱可付重庆大明布厂刘尧夫嘱转我,前亦有两次详告。这里的生活程度,必定会超过你们那边,下学期我或可换个地方多进些,你不必过分为着我们,自己的营养,须格外注意,再熬两年,得功成圆满,我们只耐心的期待着。存书已加租,现由我直接与金通信,目前叹虞来,我拟托之照顾,彼当面拒绝。家中佣人,本拟勉力雇佣,无奈吃用都赶不上人,佣人无论如何不肯留,每月给工资百元尚嫌少。这儿用人的人家,大都是新贵新富户,我们中人之家,都须自己操作,小学教员自己淘米洗菜是寻常事。郭家预备常住苏,闻顾先生有一老女友,是顾太太在时已有的,不知确否?飞鸿婚事,虽有提而终不能成,鸿常住旭人处。伯云弟之汇费,我拟不向他算了,因此处进出,他从没收过一次费,待他再问起时,你可告之不必算了。这里我已取过伯云三干元,你有钱时,再汇两干去,我再和他结算,让他如何算法比较的客气些。我这儿只有沈粹芝、陆伯云可以帮我一些忙。 一贯十月二十九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拙给爸爸的信)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八月十四、九月二日两手谕均于昨日接读,星期日本读《史记》,现因有王以中伯伯家之弟弟同来,故改读《古文观止》,《史记》篇长沉闷,故仍不见趣。稍短之记事如《项羽本纪》中之“鸿门宴…‘垓下之围”等自己亦能看懂,《孟子》校中读经课上仍教授,《论语》暑假开学后停读已二月余矣。作文校中两星期一篇,笔记簿上有时也做,三周两篇至多矣,其他如《小说世界》《三国志》等亦常看,均请
大人勿念。前星期二弟、三弟、小妹、大阿姨诸人轮流患疟疾,惟儿侥幸得免,现已痊愈,亦请勿念,敬请大人福体安康
儿拙叩上十一月二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得奉九月二日手谕,慰甚。近日王伯伯家的王应梧亦至大阿姨处补习,星期日教《古文观止》,课外暇时,儿阅《三国志》及《阅微草堂笔记》。校中正值考试,国文及代数俱已考毕。儿以病,国文未考,代数分数尚未布露,不知成绩如何。三弟之病,亦已愈,家中之人皆无病痛,望大人勿念。日来校中增早操一课,或有同学有退避意,儿思亦足练体,故无退避意。家中庭中之花木,大不兴盛,白心黄杨上出小虫,一株已被蚀死,余两株亦奄然无生气。麦冬、文竹为鸡所食殆尽,水仙花所抽新芽,瘦似葱杆,惟仙人掌则勃然有生气。东花园所掘之瑞仁花,虽含苞蕾然孑然一杆,思亦不能盛开。
敬请
大人福体安康
儿行叩上十一月二日
P124-1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