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舌尖上的乡愁(精)/老张书舍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福臣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舌尖上的乡愁》是一部以吃吃喝喝为题材的散文集,分上、中、下三辑。上辑为“舌尖上的童年”。笔者的童年为20世纪60年代,10篇小品文既是作者童年时期克服一切困难的果腹小记,同时也是记录下那个时期普通人生活的小史。中辑为“舌尖上的故乡”。其文字是笔者人到中年后吃出了真正的味觉,吃出食物的精致美,吃出人生的些许哲理。下辑为“舌尖上的昙华林”。文字的主题就一个字“爱”,书写了退休后在昙华林经营老张书舍的日常和美味以及洋溢其间的爱。
作者简介
张福臣,1956年出生于广州,下乡当过10年知青,回城当过工人。卖书,编书,出书。“中国知青文库”丛书主编、“六书坊”丛书主编、“往事”丛书主编。《武汉晨报》“舌尖上的乡愁”专栏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武汉大学出版社大众分社社长,现老张书舍舍主。
目录
序一:味觉制作的三部“视频史记”/祖慰
序二:老张口味之探源/阿成
上辑 舌尖上的童年
偷南瓜
偷藕记
偷桃子
长在脸上的土豆疤
我带着黏豆包、馒头被寄回武汉
融进我血液里的一碗残汤剩饭
两个馒头一碗粥
爸爸的黄馒头、爸爸的战友
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全国粮票
爷爷的腊八粥
中辑 舌尖上的故乡
读食指的诗,吃郭路生的涮羊肉
久别重逢的锅包肉
“金包玉”好吃吗?——家阳赵师傅油饼包烧梅
“八斤”包子香
雪梨儿冻梨儿
丙祥烧梅大碗荼
馕记
舌尖上的乌蒙豆香
武汉的四季豆,家乡的油豆角
不离不弃生姜、蒜
下辑 舌尖上的昙华林
老张书舍一个人的年夜饭
吃了16个饺子,又过了一天
无声无息的岁月和大白一天天地老去
是不是家乡的味道?
2020年第一次吃冬瓜,味道真好!
老张书舍中一锅乱炖出来的味道
谁可解后顾之忧呢?
入夏不忘荞麦面
昙华林的文化历史去哪儿了?
月饼的记忆和女儿的月饼
蘸酱菜是什么菜
来到昙华林,吃在钱园
留在昙华林的非遗美食
舌尖上跳舞的袁大头
舌尖上的香山园
鲜花饼 铜锣烧 那个香 那个甜
后记
序言
味觉制作的三部“视频史
记”
味觉会制作视频?而且
还会弄出三部“视频纪传史
记”来?不信?那就请读张
福臣兄的《舌尖上的乡愁》
。别看这个书名有点落入《
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
的……》首创者原是张福臣
。他在编辑出版的“六书坊”
中就首创了《舌尖上的江南
》,比央视早,是央视借用
了“舌尖上……”。]+《不忘
乡愁》电视片之窠臼,但内
涵绝对是“老张”只此一家的
纪传(《史记》是纪传体,
故夸张称这部小书为“视频
史记”),而且还有着自创
的“苦咖啡幽默”的语言特色

人的味觉是有点神奇,
一旦某次味觉内储为浓郁的
记忆,当下次再吃到相同的
食品时,立即就会把当年食
用时的场景、人物、心绪、
动作全都钩钓出来,制作成
一个高清而且灵动的视频在
脑屏幕上播放。福臣兄用文
字把自己的视觉记忆来了个
“转媒体”表达,读者在脑屏
上还原成他的“视频纪传”,
于是就有了这本稀罕的书。
第一部:在奔天堂的路
上挨饿
孔子爱吃,提出“食不厌
精、脍不厌细”,他讲究的
精与细都是形而下的“器”。
法国人也讲究吃,而他们却
高调地说——“每顿饭都是
上帝送的礼物,绝对不能随
便打发了”——这无疑已经
提升到形而上的“道”上去了

然而,无论是孔子还是
法国人关于吃的说法,对于
张福臣的《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童年》来说,都是
最恐怖的反讽!
华华(张福臣的童年小
名),从4岁到24岁饥肠辘
辘,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吃,不是“上帝给的礼物”,
而是上帝最恶意的惩罚!
于是,他的童年的味觉
记忆就制作出了“饥寒起盗
心”的纪传体来:
——他与妹妹饿得实在忍
不住了,逼得他去邻居李叔
家屋后偷南瓜。不幸被李家
姐弟发现逮住了,李叔问为
何?他说我和妹妹很饿很饿
。李叔不仅没打没骂,还把
南瓜给了他,并说,再饿时
来找李叔。他回家煮了南瓜
吃时,眼泪啪啦啪啦掉下来
。他听到见舌头说:南瓜甜
,眼泪咸……多精彩的饥饿
的小贼与李叔的爱善的视频

——40多年前放学时他
饿得都摇摇晃晃了。走到一
个藕塘边,惊喜发现一截白
藕露出水面,他疯狂卷起裤
腿就下水掰了一截。正狼吞
虎咽时,被拿着扁担的村民
发现了,按在田里一顿打,
还说:“你连藕种也敢偷吃
!”——藕的味觉记忆视频
:是痛,是羞辱!
——饥饿的年头,父亲把
他交给东北老家的爷爷,爷
爷又让姑姑领走。姑姑见他
饿得哭,就到仓房里拿土豆
种烧给他吃。姑父发现了,
说,把土豆种吃了来年种什
么?姑姑无奈罢手了。一天
,他偷偷爬到仓房顶上,弄
个窟窿想伸手下去抓土豆。
咳,一不小心摔下来了!正
巧,一头砸在一个破锅上,
满脸是血。姑姑闻声赶来抱
着他痛哭。后来伤好了,鼻
子上方却永久留下一道像二
郎神那样的第三只眼疤痕。
这是一个“饿贼眼”。以后每
吃到土豆,就有姑姑心疼地
为他擦血为他流泪为他治伤
的视频在播映。他说,姑姑
的烧土豆永远长在他的鼻子
上了……
——长大了,读初一了,
早把“盗心”灭了,可饥饿还
在继续。他一边读书,一边
拾荒以求减轻饥饿。在《融
进我血液里的一碗残汤剩饭
》一文里读到,他隔三差五
跑到学生宿舍楼,一栋一栋
地去搜索,想拣点破铜烂铁
换钱解饥。有一天他捡到一
个可以卖三分钱的牙膏皮子
,就如捡到了个金元宝,因
为三分钱可以买到够他和妹
妹吃一天的五香萝卜干。一
天他又去拾荒,什么也没有
捡到,只有一个破瓷碗。可
他还是拿着去了食堂。正好
看见一位女生将没吃完的剩
饭倒进木桶走了,他马上用
捡来的破瓷碗将垃圾桶的剩
饭舀了出来,躲到一边吞吃
了。吃完他却流泪不止,不
知哭什么。
这就是“编辑出版一千多
部书的著名出版人、原武汉
大学出版社大众分社社长、
青年作家网顾问”张福臣的
童年到青年的几段味觉记忆
视频。12篇记忆,12个小
人物纪传。这是他个人的第
一部“视频史记”。他没有点
出为何命途如此多舛,但根
据年龄计算以及他父亲是南
下干部的身份就知道,这正
是亿万国人热血贲张地奔向
天堂的岁月。这一算,就使
得张福臣微不足道的童年小
史突然凝重起来,凝重成了
一段国家历史。
第二部:在希望的原野
上提升了味觉的精致度
中国巨变,张福臣跟着
变得不再挨饿了,而且可以
根据自己的味觉所好而到处
找好吃的了。
有句带点哲理的话:文
明程度与感觉的精致度成正
比。
张福臣在“饥寒起盗心”
饥不择食时,味觉精致度归
零,其文明度也是零。
此刻张福臣的生态境遇
完全不同了,感觉精致度在
飙升,开始“饱暖思奇欲”了

请看中辑10篇,其中就
有5篇是描绘他钻天拱地去
找超越味觉经验的新奇美食
的。如:“油饼包烧梅”、“
八斤包子香”、“丙祥烧麦大
碗茶”、“锅包(爆)肉”、“
馕”等。他毫不隐晦自己的
贪欲:“只要耳朵听到哪有
好吃的,嘴和舌头就跳舞。

他这般描述自己的味觉
精致度:“我捧着两份油
导语
作者的这部洒洒脱脱、耗散性结构的随笔集,是一部用文字构建起来个人生活的小历史。他用相当的篇幅记述了他生活了差不多50年的武汉生活,本书将告诉读者什么是乡愁。
祖慰、阿成、肖复兴、萧继石倾力推荐。
后记
我的故乡在哪?乡愁是
什么?我一直看不见抓不着

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我
的故乡。我的父亲是个当兵
的,土生土长的东北人,16
岁结婚,半年后扛起了枪离
开了他的故土,枪林弹雨中
东突西进,走南闯北,走了
12年到广州才有了我。我生
在广州,我的故乡在广州吗
?我2岁跟着父亲、母亲走
到武汉,4岁时我母亲在武
汉永远地闭上眼睛,灵魂是
不是回到了东北。这时起我
就吃不饱,饥不择食时开始
偷桃子、偷南瓜、偷藕,在
武汉高等学府里的食堂偷一
口残汤剩饭。我的故乡在武
汉吗?母亲没了这一年,爷
爷把我和2岁的妹妹带回东
北。在东北我为了一个土豆
,一个亲姑姑家的土豆种子
,鼻子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
疤。1969年我第二次回到
东北老家,东北的野菜,东
北的玉米、大豆高粱,东北
的油豆角养育了我10年。东
北是不是我的故乡呢?
我的父亲一生走南闯北
,走不出三点一线:东北、
武汉、广州。也许他老人家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故
乡。我的一生也是漂泊,居
无定所,食无规律。不知这
也是遗传,还是命运,而且
也没走出父亲走过的三点一
线。走来走去又走回了武汉
,在武汉生活50年,退休后
有了充足的时间,在充足的
时间里想起童年食不果腹的
命运,把偷食果腹经历写在
手机里。《武汉晚报》的好
友周劫看到了,在《武汉晨
报》为我开了一个专栏《舌
尖上的乡愁》,十几篇童年
食不果腹、饥不择食的汉字
,在《武汉晨报》发表后,
周劫工作变动去了《长江日
报》,《舌尖上的乡愁》专
栏也告一段落,但是专栏唤
醒了我童年的回忆却没停下
。也许是童年和故乡始终联
系在一起,我情所思、心所
念的缘故吧,我找到了我的
故乡。
我这一辈子,童年吃不
饱,老年想吃好,一听说哪
有啥好吃的,想方设法也要
吃上一口,吃完用汉字记了
下来。油饼包烧梅、丙祥烧
梅大碗茶、八斤包子香、家
乡的油豆角、锅包肉,老范
的任婆肘子,杨昊的卤水武
昌鱼,徐刀刀鲜花饼和他的
铜锣烧,女儿的月饼,对了
,还有老张的饺子,等等。
日积月累把我记录下的小豆
腐块拼接成一本小书。这本
小书也许能告诉我们什么是
乡愁。
在书稿付梓之时,真心
地感谢书稿第一个读者卢宏
刚小弟,真诚地感谢亦师亦
友的阿成,祖慰兄写的序,
真情地感谢萧继石、张文斌
兄为小书画的插图。衷心地
感谢艾杰、黎德利、刘建林
、曾露等兄弟姐妹的热心帮
助,感激家人的支持。
怀旧过去,相信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生我的故
乡广州!
谨以此书献给养我的故
乡东北!
谨以此书献给我不离不
弃的故乡武汉!
谨以此书献给我深深怀
念的父母!
书评(媒体评论)
这普普通通,并无华丽
辞藻堆砌的文字,情之深、
意之切,简直到了刻骨的程
度,让看官无不为之动容。
——阿成 《舌尖上的中
国》顾门
这一算,就使得张福臣
微不足道的童年小史突然凝
重起来,凝重成了一段国家
历史。要问被大爱滋补后的
此刻张福臣味觉精致度怎样
描述,李清照写过:“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祖慰 同济大学教授
精彩页
偷南瓜
南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茎有蔓,蔓特能长,无人管理时,能自由自在地爬出方圆一二十米。说起南瓜,我的第一故乡有,第二故乡也有,但还是有些区别,两地叫法不同。第一故乡叫倭瓜,第二故乡叫南瓜。倭瓜大多数都长成扁圆形,舌感甜而面;南瓜有圆形的和鸭梨形的,舌感甜而不粉。粉与面是一个意思,只是南方北方叫法不同罢了。
南瓜也好,倭瓜也罢,做菜吃味道,当饭吃果腹,不管它长在南方还是北方都能吃,好不好吃是一回事,爱不爱吃又是一回事。老实地说,我就不太喜欢吃,那要看时间地点,要看你胃里有没有食。如果像杨靖宇在冰天雪地的老林子里转悠了六七天树皮都吃,当时要是有南瓜、倭瓜连皮带子会吃得一点不剩。
我活到如今,已经一个甲子了,只有那么几次吃南瓜。能留在我记忆里的一次,口感没忘,舌尖也没忘。记得是刚读初中,但没课上,“文革”中,父亲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我和妹妹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天,饥肠辘辘,我从家里后门转悠,转到隔壁李叔屋后,一眼看见几朵黄黄的南瓜花,听大人说,南瓜花、南瓜尖能吃。正饿得前胸贴后背,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摘花,一手摘南瓜尖,正忙乎着,又见到一个大南瓜,管它呢,一不做,二不休,摘下南瓜刚想跑。“来人呀,华华偷南瓜呀(华华是我的小名),快来人呀。”刚刚和他姐边喊边跑了过来,还没等回过神来,姐弟俩已把南瓜抢了过去,我抱紧南瓜花、南瓜尖刚想跑。“站住,华华你回来。”听到喊声赶过来的李叔叫住了我,“你为什么摘我家的南瓜?”“李叔我饿,我爸好长时间没回来了,家里没米好几天了。”我低着头说。李叔从刚刚手里拿过南瓜给了我:“华华,再想吃,来找李叔,李叔给你摘。”“谢谢李叔。”我抱着南瓜跑回家,用自来水冲了冲,用刀剁啊剁啊,连皮带籽一起倒进锅里,添了半锅水,加了一点盐。水刚煮开,就盛出两碗,兄妹俩开吃。我一边吃眼泪一边不听话地滴了下来,滴进碗里,滴进南瓜里。舌尖说:南瓜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40多年就这么过去了,改革开放也有40多年了,当下的三代人都已丰衣足食。南瓜也好,倭瓜也罢,已淹没在当下的灯红酒绿、山珍海味之中,南瓜已是有些人降“三高”才不得不吃。对我来说,很少吃,只记得,南瓜在、故乡在;倭瓜在,故乡在。我的舌尖记住你是甜的,我的心灵记住你们是甜的。
偷藕记
藕,洁白,圆润,美味中的佳品,可以变着法儿吃,清炒藕片、滑藕片、凉拌藕片、干煸藕丝、炸藕丝、炸藕圆子,更有藕带、藕粉、莲子、莲子米,还有家乡武汉家家都离不开的排骨藕汤。我们的先人早就情有独钟,有词曰:
《花下藕》
花气回根节,弯弯几臂长。
雪腴岁月色,璧润杂冰光。
香可兄兰雪,甜堪子蔗霜。
层层土绣发,汉玉重甘黄。
同样的美味,同样的菜肴,同样的藕,在众人舌尖是甘甜,而我,我的童年,我的舌尖是什么?
排骨藕汤,武汉人的最爱,我家也不例外。一年中,积攒下来的肉票几乎都用在喝汤上。但要分时间,除了过年非要等哥哥、姐姐(继母带过来的)回家的日子,才有藕汤喝。每到这时我可有事干了。半夜1点多钟,继母叫醒我,把肉票和人民币交到我手上:“小心别丢了。”我拎着篮子,从武汉工学院(现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13栋步行到洪山菜场排队买排骨,有时排到我时,排骨没了,回去挨顿骂。从10岁到13岁,家里买排骨我承包了。说完排骨再说藕。
今天藕已走上千家万户的饭桌,想吃时可以花样翻新地吃,不像当年好多人都没见过,我东北老家有太多的人不知藕为何物。
我之所以对藕念念不忘,那是40多年前冬去春来的一个中午,放学后我背着书包饿得摇摇晃晃往家走,路过一片藕塘,藕塘里露出了菜农们刚插下的藕,藕尖稍露在只有脚面深的水面上,我脱了鞋就跑进塘里,拖出一只藕在水里洗了洗就开吃,一节藕还没吃完,就被几个扛着冲担赶来的菜农按在田埂里一顿拳脚相加,好在没用手里的冲担,他们边打边骂:“让你偷,胆子够大的,连藕种你都敢偷。”那一天,没敢回家,不知妹妹吃的啥。
同样是吃藕,今天吃的是甜润,吃的是团圆,吃的是诗情画意;而那时的我,吃的是苦,吃的是痛,是耻辱;是永远停留在舌尖上的,停留在我童年心里的痛,停留在一个时代对故乡的记忆。可能有人会说在这里忆苦思甜,我想说,甜也好苦也罢,记忆的是往事,是历史,谁能说不是呢?
P3-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