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五山文学研究--以汉诗为中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王辉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五山汉诗为中心,基于诗学范畴视角,对五山汉诗进行历时性、考据性的研究。从诗题、诗体、诗艺、诗论四个方面展开考察,在整理、甄别大量原始五山汉诗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兼顾论文的实证性与资料性,就中日两国五山文学研究目前尚存的盲区和有待深挖之课题进行探究。通过考察分析,本书不仅完善了迄今稍显分散和片面的虎关师炼诗学思想研究,阐明了五山汉诗诗论的诗格化特色及其诗风观念,还指出了五山诗僧对诗分唐宋的诗学观念。 作者简介 王辉,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五山汉诗的诗题 第一节 咏物诗题 第二节 赠别诗题 第三节 题画、节日及其他诗题 一、题画诗题 二、节日诗题 三、其他诗题 第二章 五山汉诗的诗体 第一节 博涉众体,偏好七绝 一、博涉众体 二、偏好七绝 第二节 为诗以娱,游戏诸体 一、效仿各家诗体 二、分字作诗,集句为诗 第三节 体裁跨界,文体互渗 一、以诗代疏 二、汉和互渗 第三章 五山汉诗的诗艺 第一节 用典繁密 一、天岸慧广及其五言律诗《送笔》 二、《送笔》中的用典 第二节 夺胎换骨 一、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用典观 二、宋代诗学的“夺胎换骨”说 第三节 以诗入诗 一、传统诗学中的以诗入诗观念 二、五山诗僧以诗入诗手法的运用 第四章 五山汉诗的诗论 第一节 诗论文献的众多体裁 一、序 二、跋 三、字说 四、诗话 五、论诗诗 第二节 诗禅关系 一、诗禅关系的演进起点 二、诗禅关系的演进过程与演进理路 第三节 诗学思想 一、五山汉诗诗学思想中的虎关师炼诗学 二、诗格观念 三、诗风观念 四、唐宋诗观 终章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日本五山文学是指在日 本的镰仓时代(1185-1333 年)和室町时代(1336- 1573年),由京都五山( 天龙寺、相国寺、建仁寺 、东福寺、万寿寺)、镰 仓五山(建长寺、圆觉寺 、寿福寺、净智寺、净妙 寺)、五山之上南禅寺, 以及其他十刹、诸山等官 营禅寺的禅僧创作的汉诗 文。它上承王朝汉文学之 余绪,下启繁荣的江户汉 文学,是日本汉文学史上 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自 日僧荣西于日本建久二年 (1191年)归国草创日本 禅宗始,至东福寺禅僧文 之玄昌于日本元和六年 (1620年)示寂终,五山 文学共持续420余年。在此 发展过程中,五山文学前 后经历了早期(1191-1326 年)、中期(1327-1426年 )、后期(1427-1620年) 3个阶段。五山研究是以日 本历史上五山禅僧遗留下 来的文化遗产为对象的研 究,广泛包括禅宗制度、 禅宗史、汉诗文、书法绘 画、建筑艺术、哲学思想 、文化交流、政治外交、 出版印刷乃至民俗地理等 众多领域。其研究对象除 雕像、庙宇、绘画、书法 、庭园、假山水及其他物 质遗存之外,主要是流传 在禅林之间的历代禅僧创 作的语录及诗文外集等文 字文献。这些文献经后世 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得以 流传至今,特别是经上村 观光、玉村竹二的不懈努 力和辛苦经营,其中的大 部分已经实现“活字化”。《 五山文学全集》和《五山 文学新集》的编辑出版, 使尘封已久的五山研究文 献进入近现代学术的视野 ,亦减轻了研究者获取和 阅读文献的成本,为文献 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泽 被学林甚多。 在日本禅宗的制度、特 色、思想、发展方面,受 宋以来中国禅宗的影响, 日本五山禅林亦重视融通 儒释道诸家思想,以禅释 儒,以儒助禅,或用道家 仙家思想表达隐逸、无欲 之志。在五山禅林中,以 虎关师炼、中岩圆月、岐 阳方秀为代表的学问僧在 参禅之余研习宋明儒学, 撰述儒学论著,将宋明理 学引介到了日本。深受中 国宋元以来禅宗影响的日 本禅宗,从一开始就不是 单纯的禅宗,而是一个浸 润在宋以来士大夫文化中 的综合文化载体,包括园 林建筑、书法绘画、茶艺 插花等各种样式。关于上 述禅宗文化的研究是五山 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五山文学作为日本镰仓 时代和室町时代汉文化的 组成部分,是日本汉文化 及汉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本书中,笔者首先对 五山研究史进行了力所能 及的爬梳和追溯,总体把 握五山研究的多元化特点 。在中日两国学界,五山 研究从多重维度展开,以 五山文学研究为重点,偏 重汉诗研究,而对疏、文 的研究则稍显不足。就比 较文学研究而言,五山汉 诗的研究是主题,影响研 究是其主要范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书以五山汉诗为中心, 主要运用文献分析与比较 研究的方法,从诗题、诗 体、诗艺、诗论4个诗学范 畴展开历时研究,突出重 点作家研究,力图将五山 文学研究特别是五山汉诗 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五山文学全集》与《五山 文学新集》是本书的主要 文献资料。 笔者发现,五山汉诗的 诗题随着禅林发展,呈现 出始而扩大,继而缩小, 终而趋同的变化轨迹。咏 物诗以虎关师炼为其最擅 长者,他将禅宗融通无碍 思想、宋代理学思想贯穿 诗作,于俯仰之间将日月 星辰、花鸟草虫、禅具食 器乃至生活琐碎吟咏以诗 ,参悟以诗,拓宽了五山 的诗题范围。虎关师炼以 后,他的活泼诗风并未得 到很好的继承。随着五山 丛林的文人化,咏物诗所 咏之物不断收窄萎缩,题 画诗取而代之成为重要诗 题。题画诗以人文题材为 主,画的主题不一而足, 有禅宗、仙道、隐士、山 水、诗境、诗事、故实、 花鸟乃至歌境等。随着禅 僧参与游学、省亲访友风 行禅林,赠别诗题凸显起 来。赠别诗因僧而异,因 时而变。雪村友梅作士大 夫诗,不言禅说道;绝海 中津则兼备真、俗二境; 中岩圆月因性情之故,语 多牢骚;义堂周信则倡导 禅林诗之正统,要求赠别 诗说勿忘禅悟道,旨在树 立严正中允的诗风。但事 与愿违,后期禅僧的赠别 诗只顾径道俗情。禅院中 有在祝日命禅童作诗的传 统,节日诗题因而也成为 一大诗题。此外,五山诗 僧亦将战乱、劳作、社会 现象等作为诗题,相比王 朝汉诗,具备了一定的社 会属性。值得一提的是, 在五山禅林的后期,五山 诗题总体上趋向同一化, 局限于题画诗、节日诗等 有限的人文题材,较前期 、中期趋向萎缩。 五山汉诗的体式虽然涉 及古典诗歌的诸多体裁, 但是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偏 向与嗜好。五山诗体的总 体特征是,在古体和近体 之间偏好近体,在近体中 又偏爱七言,于七言之中 又深嗜七绝。这一特征在 五山禅林早期即露出端倪 ,之后不断得到强化而日 益显现。就各诗体而言, 各诗体达到的水平亦因此 产生差别,总体上近体好 于古体,律绝长于排律。 此外,笔者亦就以诗代疏 、疏语诗化现象,以及五 山汉诗与和歌的交融等文 体跨界现象进行了研究。 关于诗艺,笔者以天岸 慧广的《送笔》为例进行 逐句考证,揭示五山汉诗 用典繁密的诗艺特征。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