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简·奥斯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爱玛》堪称世界名著版的“乱点鸳鸯谱”,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故事引人入胜,是一部匠心独具的天才之作。爱玛性情聪颖,同时也是位十足的幻想家。自从为女教师泰勒小姐成功做媒后,她便爱上了红娘这个职位。当然,由于她的自大与固执,上演了一系列误会和闹剧,但却迎来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作品风格毫不矫揉造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不时恰到好处地搔及读者心头的痒处,实为经典。
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英国小说家。十一二岁时,便开始以写作为乐事。由于她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并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她的作品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主要代表作有《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和《劝导》(1818)。
目录
译序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序言
简·奥斯丁(JaneAusten
,1775—1817)是我国读
者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她
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及
据此拍摄的电影早已为大家
所熟悉。据英国广播公司最
近调查统计,《傲慢与偏见
》在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中
,名列第二。但法国人在他
们所编的《理想藏书》中,
却把《爱玛》列为英国文学
类前十本最好的书里的第一
本。由此可见,奥斯丁在英
国文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爱
玛》在奥斯丁作品中的突出
地位。
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汉
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
家庭,过着祥和、小康的乡
居生活。兄弟姐妹共八人,
奥斯丁排行第六。她从未进
过正规学校,只是在九岁时
,曾被送往姐姐的学校伴读
。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是她毕
生最好的朋友。奥斯丁的启
蒙教育更多地得之于她的父
亲。奥斯丁酷爱读书写作,
还在十一二岁时,便已开始
以写作为乐事。成年后奥斯
丁随全家迁居多次。1817
年,奥斯丁已抱病在身,为
了求医方便,最后一次举家
再迁。然而在到了曼彻斯特
后不过两个多月,她便去世
了,遗体被安葬在温彻斯特
大教堂。简·奥斯丁终身未
嫁,逝世时年仅四十二岁。
奥斯丁创作的小说,几
乎都经过长时间的反复修订
改写。她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是《理智与情感》(1811
),《傲慢与偏见》
(1813)是她的第二部作
品。这两部作品,加上她去
世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
》(1818),都写于十八
世纪的九十年代,通常算是
她的早期作品。而《曼斯菲
尔德庄园》(1814)、《
爱玛》(1816)与《劝导
》(1818)则写于十九世
纪,算是后期作品。这六部
作品,以中文计,总共不过
二百万字,数量不算多。作
品初出版时,销量也不算很
大。可是她在英国文学中的
地位却随时间的流逝而日益
显得重要,以致竟有批评家
认为:“作家当中手法最接
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
的,无疑就要算简·奥斯丁
了,这位女性堪称是英国之
骄傲。她为我们创造出了一
大批的人物……”(托·巴·麦
考莱语)。另一位将她与莎
士比亚相比的是现代美国批
评家艾德蒙·威尔逊。他说
:“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
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
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
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
亚与简·奥斯丁则是经久不
衰。”赞赏奥斯丁的作家,
从瓦尔特·司各特开始,可
以说是绵延不绝,粗略一排
就有:特洛罗普、乔治·艾
略特、柯勒律奇、勃朗宁夫
人、麦考莱、骚塞、爱·摩·
福斯特等人。但是她的杰出
与伟大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
方面,却不是一下子说得清
楚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就
曾说过:“在所有的伟大的
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最难
捕捉到了。”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
全书》的说法,简·奥斯丁
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
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
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
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
,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
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
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
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
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
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
摆脱了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
近于现代生活。正是这种现
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
,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
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
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
吸引读者。”并且说:“当时
(指十八世纪末)流行夸张
戏剧性的浪漫小说,它们已
使人们厌倦,奥斯丁的朴素
的现实主义启清新之风,受
到读者的欢迎。……到二十
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她是英
国摄政王时期(1810—
1820)最敏锐的观察者,
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
性质和文化的质量,记录了
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
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
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
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
湛技巧。”
本文作者在较广泛地阅
读了中外评论家对奥斯丁的
分析评论之后,觉得还是以
上所引的简短结论最为准确
。但内中未能突出强调奥斯
丁塑造人物的巨大才能(每
部小说的主角都是青年女性
,但她们无一雷同),以及
她能站在更高角度,冷眼看
待与分析评论这些人物(特
别是她心爱的人物)的睿智
目光。正是这一点,使她直
到今天,仍然显得毫不过时
。奥斯丁曾说过什么是好的
作品,她说:“……有些作
品,其中展示了才智最强大
的力量;其中作者以最精心
选择的语言向世人传达了对
人性最透彻的了解、对这种
丰富多彩的人性的恰到好处
的描绘,以及对机智幽默的
最生动活泼的抒发。”(见
《诺桑觉修道院》第五章末
段)奥斯丁自己的几部作品
无疑都是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的。
奥斯丁的语言确实出色
,这在提高她作品的水准上
起着极大的作用。她的对话
不但符合人物性格,而且唇
枪舌剑,暗藏机锋。作者偶
尔亦用曲笔,不动声色地说
几句谑而不虐的反讽话,使
得读懂的读者不禁要发出会
心的微笑(批评家瓦尔特·
艾伦就说过,整部《爱玛》
,“就是在嘲弄中孕育成的”
)。作者还常常像侦探小说
作家似的在作品中故布疑阵
,对此,书中次要人物(甚
至包括读者)都不糊涂,唯
独聪
导语
《爱玛》是19世纪具有影响的经典作品之一。
最理性的人也敌不过想象,再优秀的人也要向爱情认输,美丽、聪明、富有的爱玛在经历一系列啼笑因缘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伴侣。爱情与财产,婚姻与地位的相互交织和冲突,使全书构思精巧、妙趣横生。
精彩页
爱玛·伍德豪斯,俊俏聪明,家道殷实,家庭舒适,性格又开朗,人生中多种至高无上的幸福,似乎都汇聚在她身上了。她在世上生活了将近二十一年,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她是小女儿,上头有一位姐姐。父亲再慈祥不过,对女儿百依百顺。姐姐出阁时,爱玛年纪虽小,却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女主人。她母亲去世太早,因此母亲的种种爱抚,她只有丁点儿朦朦胧胧的印象。母亲的空缺由一位家庭女教师来填补。这可是位贤德女子,对爱玛关爱有加,丝毫不逊于一位慈母。
泰勒小姐在伍德豪斯先生家中一下子就过了十六年,与其说是一位家庭教师,还不如说是位挚友。两位千金小姐她都十分喜欢,对爱玛感情尤深,两人之间,更多的是一对姐妹似的亲密关系。即使在泰勒小姐名义上仍算是家庭教师时,由于脾气温顺,她几乎就没做出过要管束的架势;如今,师道尊严的影子更是早就荡然无存。两人就像一对贴心朋友般朝夕相处,爱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对泰勒小姐的意见她是十分尊重的,但大主意都由自己来拿。
若说爱玛的处境有什么可虞之处,那就是她有权任意率性而为,并且对自己的估计往往略为偏高。这些毛病自然会对她的许多人生乐趣造成损害,不过目前尚未被她察觉,远没有列为可能给自己带来祸害的根源。
不如意的事还是来了——尽管那来势还不算太凶太狠——也远非以让人憎厌的形式出现。泰勒小姐结婚了。失去泰勒小姐使爱玛初次尝到哀愁的滋味。在好友大喜的日子里,爱玛破天荒第一遭闷闷不乐兀自久久呆坐。婚礼完毕后,一对新人离去,剩下父亲与她共进晚餐,漫漫长夜,绝无指望还会有第三个人来,让气氛可以变得活跃一些。饭后,父亲像往常一样,安定下来,准备就寝。爱玛只能怅然枯坐,默思自己的损失。
这桩婚事,她的好友获得幸福的前景是不容置疑的。韦斯顿先生人品出众,家境优裕,年纪相当,举止谦和有礼。当初自己为了促成这门亲事也曾殚精竭虑,没少花气力。想到此处,她多少有些得意,殊不知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从今以后,每一天的每一小时,她都会感到失去泰勒小姐的伤痛。她回想起泰勒小姐的情谊——十六年的仁爱与深情厚谊呀——从自己五岁起泰勒小姐就如何教她,带领她玩耍——在她健康时如何全心全意地爱她,让她快乐——她幼年体弱多病时又如何精心照料,使她痊愈。这上头她欠的情分是还不清的呀。然而,最近七年的交往,紧接着伊莎贝拉的出嫁,只剩下她们俩。两人相依为命,平等相待,开诚相见,这个阶段的大事小事就成了更加温馨、更为亲切的回忆。泰勒小姐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朋友与伴侣:天资聪颖、见多识广,能干且又乐于助人。性情温和,家务事无一不精,对这家人的事还真的很上心,对爱玛更是特别地关怀,包括她的每一种喜好与每一项行动计划。爱玛每生出一个想法都可以推心置腹向她倾诉。她又是这么挚爱自己,对这种爱,你简直是一点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这样的变化叫她怎么能忍受呢?不错,她好友新的住处距离自己家只有半英里;但是爱玛知道,住在不到半英里外的一位韦斯顿太太跟住在自己家的一个泰勒小姐,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尽管自己天生禀赋与家庭条件都算不错,现在却不免要面临精神孤独的苦恼了。她自然是挚爱父亲的,不过他可做不了自己的伴儿,无论是谈正经事还是说笑话,他都跟自己不怎么接得上茬儿。
父女俩年龄上差距太大(伍德豪斯先生结婚相当晚),这一不利条件再加上他体质与生活习惯上的因素,就使问题更显得突出了。父亲从小便体弱多病,身、心双方面都缺乏活力。他暮气沉沉,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老上许多。尽管他因为心地善良,脾气和顺,去到哪里都受到欢迎爱戴,却从未因才智出众而为人敬重与称道。
爱玛的姐姐结婚后虽说住得不算很远,就在伦敦,距离不过十六英里,但绝不是天天可以见到的。爱玛得在哈特菲尔德熬过多少个十月、十一月的漫长黄昏,才能等到圣诞节来临呀。只有在那时,伊莎贝拉夫妇才会带着他们的几个小孩回来,使家中充满人气,也让她能享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海伯里是个地盘很大、人口众多的村子,几乎顶得上一个乡镇了。哈特菲尔德尽管有单独的草地、灌木丛和宅第名称,实际上还是海伯里的一部分。而偌大一个海伯里,居然就找不出一个能和爱玛旗鼓相当的角色。伍德豪斯家是那里首屈一指的大户,全村人都敬重他们。她父亲对谁都客客气气。爱玛在本地认识的人不少,但是在她看来,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替代得了泰勒小姐,哪怕只替代半天也不成。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变化呀。爱玛对此只能唉声叹气,妄想有奇迹发生。一直到父亲睡醒过来,她才赶紧收起愁容,强作欢颜。父亲精神上需要有人支持。他神经脆弱,极易心情沮丧。处熟了的人他就是喜欢,谁走开他都老大不愿意。什么样的变化他都不想见到。结婚必定会带来变化,因此总让他感到不痛快。对自己大女儿的结婚他至今怨气未消,一说起她仍然是一副哀恤悲悯的口气。其实那全然算得上是一场美满姻缘。而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