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价格体制和机制改革也随之启动,价格改革思路由“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到“放调结合,以放为主”,再到“双轨制”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中国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实行“物价闯关”,以完成价格并轨,但在实践中遭遇挫折。为此,中共中央领导开展“治理整顿”,“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启。通过这次涉及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整体性改革,经济结构得到调整,过度投资得到控制,金融秩序逐步好转,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一本小书带读者认识改革开放初期的价格改革。 作者简介 刘伟,法学博士,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持完成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青年项目《刘少奇与19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1996一2009)》,参著《变迁:从五年计(规)划看中国60年社会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参编《陈云年谱(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等,在《中国审计报》《理论月刊》《重庆社会科学》《党史博览》《毛泽东思想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第二次“陈云与当代中国”优秀论文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编辑记者技能竞赛二等奖,编辑策划的多部图书获省部级一、二等奖等。 目录 前言 一、破旧立新:1979-1984年中国价格改革的起步 计划体制下价格体系的“扭曲” “调放结合,以调为主” 二、加快步伐:1985-1987年的“以放为主” 理顺物价要求改革步伐加快 莫干山会议:碰撞出“放调结合,平稳过渡”思路 契合中共中央关于价格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放为主”价格改革所处的总体形势 三、尝试“闯关”: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 理论界关于价格改革的思想碰撞 选择价格并轨方案 “物价闯关”遭遇挫折 四、治理整顿:价格改革的继续前行 终止“物价闯关” “双轨制”价格在治理整顿中悄然并轨 五、结束语:关于改革开放初期价格改革的若干思考 中国价格改革之路的时代特点和历史逻辑 宽松的宏观环境是搞好价格改革的必要条件 把握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选择恰当的改革方案和时机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