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本土特色与转型发展) |
分类 | |
作者 | 张华峰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扎根中国情境,建构了兼具本土特色和国际共通性的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概念,将其内涵概括为“学思用结合”的认知策略、“内圣外王”式的学习动机和“敬师乐群”的校园互动,并借助全国性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对扩展本土学生学习与发展理论具有启示意义。但是中国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表现也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超越在既有内涵框架内部进行精致化发展的传统思路,将其扩展到对已有知识的质疑和创新上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主体性学习的转型发展主要面临本土社会规范、教师教学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尽管本土社会规范具有内隐性和不易改变的特征,但可以从教学实践入手探讨更具操作意义的变革。 作者简介 张华峰,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学习与发展、教育评价。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等荣誉称号或项目资助。在《教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数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篇决策咨询专报被中办录用。 目录 第一章 扎根本土理解中国大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 主体性学习: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时代指征 一 从“主体地位”向“主体性学习”深化 二 “中国学习者悖论”现象引发的思考 三 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理解主体性学习 第二节 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问题和意义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主体性学习:丰富且有待深化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 主体性学习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 国内学界的初步认识 二 西方相关概念的分析 第二节 主体性学习特点的相关研究 一 有待改进:国内学界的主流认知 二 蕴含特色:国际学界的评价转换 第三节 主体性学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一 教育理念和管理 二 课程与教学方式 三 学校资源和活动 四 个人背景和特质 第三章 主体性学习的理论透视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哲学视角的主体性 一 主体性的概念演进 二 功能和关系范畴 第二节 心理学视角的自我主导性 一 自我主导性的内涵 二 三个维度及发展特点 第三节 中国学习者的解释框架 一 中国古代治学过程的结构 二 “美德取向”的学习模式 三 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教与学框架 第四节 大学影响力模型 一 综合变化评定模型 二 本科生社会化理论 三 学习投入理论 第五节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分析框架 一 已有理论的启示 二 概念分析框架 三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第四章 问题导向的混合研究设计 第一节 三层次概念建构 一 基本层次和第二层次 二 第三层次:文献和访谈的对话 第二节 量化为主:主体性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一 对特点的定量分析 二 质性访谈辅助解释 第三节 质、量并行:主体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质性探索影响因素 二 定量确证影响大小 第五章 本土与国际: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概念建构 第一节 主体性学习的四个属性 一 反映学生群体性的学习样态 二 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学习过程 三 以学生的“主体感”为支撑 四 受到文化情境的影响和塑造 第二节 主体性学习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主体性学习的情境内涵 一 “学思用结合”的认知策略 二 “内圣外王”式的学习动机 三 “敬师乐群”的校园人际互动 第六章 传统与现代: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特点分析 第一节 数据准备:测量指标和计量模型 一 指标建构和信效度检验 二 计量模型 第二节 主体性认知策略的表现和特点 一 课堂接受表现较好,课外接受较为随意 二 深层思考总体较好,“关联性思考”一般 三 课内作业从多转难,课外实践参与积极 四 不同策略共推学习,深层思考作用更大 第三节 主体性学习动机的表现和特点 一 学习动力水平高,表现类型多样化 二 立足自我发展,兼顾他人与社会需要 三 两类动机共助学习,个体生发作用更大 第四节 主体性人际互动的表现和特点 一 两种校园互动模式得到一定的验证 二 敬而远之:生师互动水平不高 三 互动内容重学业、轻人生发展 第七章 避免内卷化: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转型升级 第一节 模式转型:改进主体性学习的应有之义 一 内卷化的学习模式难以为继 二 模式转型升级才是应有之义 第二节 打破沉默:转型升级的一个切入口 一 课堂沉默意味着什么 二 打破沉默与创新素质发展 第三节 案例分析:课堂主动表达的影响因素 一 什么导致了课堂沉默 二 质性分析:脸面、个体和教学 三 定量分析:关系、教学和学习 四 影响因素的整合和改进建议 第四节 基于案例分析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转型 一 学生学习模式转型已经取得共识 二 以教学改革推动主体性学习转型 第八章 特色与转型: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发展之道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两个侧面 第二节 文化和时代共同塑造的本土学习特色 一 建构本土概念的意义 二 本土文化的支撑 三 时代特征的影响 第三节 注重“化西”和由教师主导的学生学习转型 一 转型的复杂性和可行性 二 从“西化”到“化西” 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四节 研究待续 一 探索提炼中国学生学习特色的方法 二 系统分析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三 对中国学生内部差异性特征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访谈提纲 附录B 大学生课堂主动表达的访谈提纲 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