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特小说集(10沉默的先知)(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奥地利)约瑟夫·罗特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沉默的先知》是罗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927至1929年间,但未能全部完成,在作者辞世后才得以根据其遗稿整理和出版。小说主要由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来讲述弗里德里希·卡尔干幻灭的一生,记录了这位失去祖国的革命者所经历的生活和战斗,以及他和维也纳官宦之女希尔德的爱情。故事发生于20世纪初,随着人物的成长,叙事空间也在敖德萨、的里雅斯特、维也纳、苏黎世、莫斯科、库尔斯克和巴黎等城市间迁移。 作者简介 黄河清,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2005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校际交流奖学金,2008年至2009年担任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师,2011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主要学术成果有译著《布莱希特传——昏暗时代的生活艺术》和《从现象学到语言哲学》等。 目录 前言 刘炜 引子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约瑟夫·罗特生平简表 序言 没落帝国的歌者——约 瑟夫·罗特 约瑟夫·罗特,一个生于 奥匈帝国的犹太人,受过 良好的德语教育,还是优 等生,平坦前途本应可期 ,却因1914年那场著名的 刺杀事件改变了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巨 大,共约六千五百万人参 战,罗特便是其中之一。 1918年,同盟国战败,奥 匈帝国解体,一个由哈布 斯堡家族统治的多民族共 存的国家就此瓦解,该家 族最后一个皇帝卡尔一世 无奈流亡,欧洲历史上统 治领域最广的王室也就此 没落。 旧帝国被多个民族国家 取代,传统秩序和价值崩 塌。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是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之 事,但对犹太人来说却并 非如此——他们没有自古 以来属于自己的土地,奥 匈帝国的消失意味着他们 失去了唯一的祖国。弗洛 伊德在1918年停战日的日 记中说:“我不想生活在任 何其他地方……我将继续靠 它的躯干活下去,并想象 它仍是一个整体。”类似想 法日后也成为罗特小说着 重要表现的内容。 一战后,政局混乱,各 种新思潮涌现,迷茫的人 们迫切寻找着新方向,最 终的结果却是法西斯的崛 起。身居柏林的罗特第一 时间选择了离开,开始流 亡生涯。在对纳粹的愤恨 中,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越发显得宽容可亲,虽然 它陈腐僵硬,他也在小说 中批判过这一点,但它有 统一、稳固的价值体系, 人们身居其中,按部就班 ,不会相互倾轧,更不会 出现种族灭绝的疯狂念头 。观念演变成小说,罗特 逐步建构起自己的“哈布斯 堡神话”,核心作品《拉德 茨基进行曲》带着缅怀之 情展现了帝国衰落的过程 ,也是他献给哈布斯堡王 朝的一曲挽歌。 的确,罗特在小说中美 化了帝国,甚至还曾试图 在现实中恢复其统治。这 被当时很多人诟病,在今 天看来也有些难以理解, 但试想一下,一个犹太人 ,面对着纳粹的虐行,在 绝望困境中,有这样的想 法又合情合理。他最大的 希冀,是寻求一个多民族 可以共存、有着明晰善恶 标准的生存之地,即便如 今,这也是这个世界仍需 面对的问题。 在罗特去世后,其作品 在德国遭遇了长时间的冷 遇。作品的再次出版,尤 其是中译本的推出,无疑 拓宽了我们对德语文学了 解的广度,这位可与最优 秀德语作家齐肩的人,在 死后多年丰富了文学以及 文学史。 约瑟夫·罗特与他的“哈 布斯堡神话” 苏俄之旅改变世界观: 对哈布斯堡王朝没落的反 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 年后的1916年,罗特参军 ,在离前线不远的军报编 辑部工作。其间,他创作 了第一部短篇《优等生》 。前线的经历后来被他不 断演绎,成了生活与创作 中不可或缺的桥段。但这 些臆想出来的故事却给后 世的罗特研究添了不少麻 烦。在他笔下,被俘后逃 出战俘营及在归乡之路上 的种种历险被演绎得栩栩 如生,以至不少朋友信以 为真,而日后许多对罗特 的回忆文本也将这些故事 当作信史去转述。中的作 家也经历着二者的此起彼 伏。 …… 罗特笔下的“哈布斯堡神 话”与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 朝出入颇大。前者取材于 历史,但又不恪守史实, 于是才会有读者眼前政治 清明、人民和睦、疆域广 大的理想社会。其实,神 话与现实在罗特的生活中 从来都纠缠不清。就连自 己的身世,罗特在不同时 期对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 的讲述。有时他说自己是 波兰贵族与犹太人的私生 子,有时又称自己一战时 曾当过俄国人的俘虏。时 至今日,在有关罗特的生 平介绍中,依然可以读到 类似的“神话”。 同样,罗特的文学世界 也被世人按照不同需求和 取向进行解读。尤其在流 亡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 阵营都将他视为知己和同 志,以至于1939年罗特死 后的葬礼上出现了混乱的 一幕:天主教牧师、犹太 教经师、哈布斯堡王朝继 承人奥托的代表、左翼人 士、复辟分子都出现在了 他的葬礼上并致辞,歌颂 他为各自阵营所做出的杰 出贡献。造化弄人,“哈布 斯堡神话”中的共存现象居 然以这种形式在罗特身上 得以印证。 当二十世纪发生的一切 成为历史后,我们重读罗 特,能对那个时代、那场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更深刻 的认识。他的作品不仅能 帮助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更 好地理解人文精神和人文 传统所载有的价值与意义 ,也能引领读者从另一个 角度去了解奥地利的历史 和文化传承。 导语 流亡生活虽然艰辛,但罗特从未停下手中的笔。一方面,他写出犀利的文章鞭笞纳粹当局,指出什么是恶;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一个理想世界,告诉人们什么是善。他的文学世界也被世人按照不同需求和取向进行解读,不同的阵营都将他视为知己和同事。 书评(媒体评论) 罗特的作品全面描绘的 人类悲剧远非现代小说技 术能够企及。没有其他当 代作家——包括托马斯·曼 ——能够接近他的全面。 罗特已达峰顶。 ——纳丁·戈迪默(南非 作家,1991年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 缅怀失去的过去,忧虑 无家可归的未来,是奥地 利小说家约瑟夫·罗特成熟 作品的核心。罗特深情地 回望奥匈王朝,把它当作 他曾有过的祖国。 ——库切(2003年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罗特是20世纪文 坛上值得敬爱和激荡人心 的作家之一。 ——马塞尔·莱希-拉尼 茨基(当代德国著名文学 评论家) 无论是对大环境的掠影 ,还是对小人物的剪影, 罗特的语言分寸感都很强 。读罗特的小说,你不能 落下任何一句话;每一句 话都有意味,罗特的小说 没有闲笔。 ——刘硕良(著名出版 家、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流亡生活虽然艰辛,但 罗特从未停下手中的笔。 一方面,他写出犀利的文 章鞭笞纳粹当局,指出什 么是恶;另一方面,又在 文学作品中塑造一个理想 世界,告诉人们什么是善 。他的文学世界也被世人 按照不同需求和取向进行 解读,不同的阵营都将他 视为知己和同事。 ——刘炜(《罗特小说 集》主编) 精彩页 1927年的新年前夜,我与几个朋友、熟人围坐在大莫斯科酒店的9号房间里。对在场的一些人而言,这样私下庆祝新年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大家本可以公开地去表现欢庆的情绪,但现在只得小心谨慎、畏首畏尾。他们既无法加入外国人,也无法融入本地人;尽管这些人当中,有些曾为了信念经常或长期地充当观察者,但他们仍然有权不去成为被观察的对象。房间里飘浮着俄国小说中熟悉的香烟气,我不时去打开一叶窗扉——客人们不允许把整扇窗户完全打开,一会儿又打开通往走廊的门。音乐声、人声、脚步声和玻璃杯碰撞的声音都从门里涌了进来。 “你们知道吗?”格罗茨基说。他是一位乌克兰裔的波兰人,曾为契卡在东京工作多年,与我十分亲近。当他接到任务,撰写关于我的报道时,我立即告诉他,我还记得他在日本的工作。“你们知道,”格罗茨基问,“三年前是谁住在这个房间,9号房间?”他品尝了几秒钟的沉默。同很多在情报机构工作的人一样,格罗茨基不仅乐于知道,而且乐于比别人提早知道。“是卡尔干。”一段时间后格罗茨基说。“是他啊!”另一位记者B.叫起来—_B.因其保守思想而知名。“为何如此不屑?”格罗茨基问。“因为,我们或许在这9号房间内留宿过不少和他一样的人。”B.把目光投向我。 其他人也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几乎每个人都表示认识卡尔干,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他有些负面评价。大家都知道,保守派理论如何称呼由知识分子转变而来的革命者,所以我也不再去赘述每个人的原话了。“无政府主义者。”一人大声说。“多愁善感的反抗者。”另一人说。“知识分子中的个人主义者。”第三人说。 当时,我可能高估了为卡尔干申辩的机会。尽管他那个时间应该在巴黎,但我却莫名地觉得他是我的客人,有义务保护他。或许正是格罗茨基说卡尔干多年前曾在我的房间里居住过,才促使我为他辩护了许久。但这其实并非一段讲话,而是一个故事,一次书写传记的尝试。所有在场的人之中,除了格罗茨基——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必须认识所有的人,我最了解这位被批判的人。在格罗茨基的协助下,我开始讲述,那天夜里,我们两个人都没讲完。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我还在讲。到了第三天,听众们大都消失了,只剩下两个人。因为只有这两人没有职位,所以也不害怕听到真相。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让这个故事得到更为广泛的反响,要超越我的声音。我决定把我要说的写下来。卡尔干的一生按照当时所讲述的顺序书写。听众们的插话,他们的活动、玩笑和问题都被略去了。此外,还有一些事或特征会导致人们将卡尔干类别化,或者会助长读者本能地在故事中辨识某一历史中真实存在人物,所以,这些也都特意隐去了。卡尔干的人生故事同其他任何故事一样,都有现实倾向。但它并非某一政治观点的例证,最多不过证实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真相——单枪匹马必然失败。 弗里德里希·卡尔干是否注定渐渐被遗忘? 几周前,据说是卡尔干的一些朋友几经辗转从他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他应该已经决定,不会再自愿探寻这个世界中被文明化的那部分。他可能会陷入空茫的孤独之中,像寂静而迷茫的夜里一颗陨落的星辰,无人觉察也毫无痕迹。他的人生结局不为人知晓,正如他人生的开端,当下也鲜为人知一般。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