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月光煮雨》是作者多年精心创作的散文合集,分为青葱岁月、往事如烟、游历名地、世事洞明四辑,书写最纯真无邪、最无畏、最赤诚的青少年时代的悠悠往事;讲述生活中触动心灵、引发深思的人物事件;记录游历世界时所感知、听闻的本土风光、异国风情;解读世相、探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者通过自己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了一个巨变时代的点点瞬间,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平淡朴素的文字,描绘出岁月长河中的诸多美好片段,剖析社会人生百态,传达对人生的深切思考。一篇篇饱含真情的文章富有感染力,令人读起来兴致盎然、引起共鸣。 作者简介 王文革,笔名文子,号钱塘文公,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生。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累计有几十篇。主业金融,涉猎较广,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已经出版的著作有《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资本背后看不见的手》《人工智能关我什么事》《走进华尔街》,译著有《情感机器》《第四次革命》《政府创新》。 目录 第一辑 青葱岁月 乡恋 蒋村往事 奶奶 企业建成小社会——杭二棉记事 中国“最好”的大学 长河悠悠 丽娃河畔 难忘的荷兰友人 第二辑 往事如烟 酒吧男孩 红红的木棉花 十六年后重返盐城 住在自行车车棚里的一家人 一两粮票的故事 夜宿黄公望村 特色书吧的兴起 茶如人生 第三辑 游历名地 西施的故乡 神奇之地西藏 中国台湾印象 纽约,纽约 海风掠过夏威夷 菊与刀——充满矛盾的日本 加州旅馆 有关耶鲁的几个小故事 邬达克的乡愁 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参观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一组油画勾画出人的一生 混乱的西港 南洋小镇——槟城 东西合璧新加坡 第四辑 世事洞明 雄心勃勃的哈工大 感恩节时话感恩 儿童节,一个老人的来信 消失在历史烟雨中的晋商与徽商 职场天花板 社会生活中的“达克效应” “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警示 金融民工,保洁阿姨问你是否三班倒? 电影Her的启示 论孤独 人性的复杂幽深 你希望哪些人出席你的葬礼? 后记 序言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每个人的人生也像河流 一样奔腾不息!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有上 下五千年,简直太悠久了, 朝代几十个,最有名的教育 家孔夫子距今约两千五百年 ,孔夫子所处的时代差不多 处于这悠长文明的中点。 这五千年光阴中,有名 有姓的皇帝也只有两百多人 ,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大约 只有三十九岁,平民百姓的 平均寿命就更短了,所以有 时我很庆幸至今自己所历的 人世光阴比古代皇帝的平均 寿命还要长。至于享受的物 质条件就更不用说了,大部 分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都比古 代皇帝要好! 然而,每个人出生的时 间、地点并不是自己可以选 择的!从纵向(时间)上看 ,我如果早生十年,肯定要 经受挨饿的苦楚;如果早生 五十年,要经受连绵不断的 战争;如果早生一百年、两 百年、一千年、两千年呢? 那将完全是不同的人生。从 横向(地域)上看,我出生 在中国浙江,但如果生在撒 哈拉沙漠,估计现在已寿终 正寝;如果出生在中东地区 ,可能已经死于战乱;如果 出生在美国或欧洲,日子多 半比现在还要滋润些;如果 出生在中国的海南、东北、 甘肃等地呢?那又是不一样 的人生。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 都是一场意外,都是一场偶 然!光阴似箭,一晃我已过 了知天命之年,对于我个人 的人生,一个微不足道的存 在,我有遗憾,更有感恩! 不管是上下五千年还是纵横 千万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 独特的存在。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之 路上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 一路奔向自己的目标!我们 这一生总是在不断遇见,又 总是在不断分别,没有人会 始终陪你走完一生。遇见父 母时他们已经成年,最终他 们会先我们而去;遇见儿女 时我们已经成年,最终我们 要先离开这个世界;人生中 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也都 只能陪我们走一程,或长或 短,却终究会走散。 但是,历史宇宙也有不 变的东西,如天上的月亮。 今日的月和古时的月是同一 个月。月光照着我们,也同 样慷慨地照亮过黄帝炎帝、 威武的凯撒大帝、不可一世 的秦王、哀怨的宫娥、历经 战乱的流民,照亮过曾在这 个地球上生活过的每一个人 。月亮永远是那个月亮,但 月光下的一切人事早已沧海 桑田,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 又离去,生生不息。 但人生唯苦,悲喜自渡 ,人生的风风雨雨,需要自 己慢慢感受,这也是本书书 名《月光煮雨》的寓意。 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叶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 品,共有几十篇文章散见于 各类报刊杂志。之后虽一直 为生活奔波,但业余也时常 写些散文随笔,这本书就是 我近几年的散文合集,整本 书分为四辑,分别是《青葱 岁月》《往事如烟》《游历 各地》《世事洞明》。第一 辑是回忆个人成长历程中的 点滴往事,第二辑是在个人 成长过程中的难忘事件,第 三辑是游历国内外重要景点 时的感受与思考,第四辑是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已沉淀 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后对人生 、世界的种种思考。整本书 是我对往事、对人生、对世 界的感触和思考。 很感恩自己所处的时代 ,尤其是我亲身经历了一个 朝气蓬勃的改革开放年代。 作为一个小人物,却经历了 一个大时代,本书也算是个 人版的《朝花夕拾》吧。 是为序! 导语 这本书就是作者近几年的散文合集,整本书分为四辑,分别是《青葱岁月》《往事如烟》《游历各地》《世事洞明》,是作者对往事、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触和思考。 人生唯苦,悲喜自渡,人生的风风雨雨,需要自己慢慢感受,这是本书书名《月光煮雨》的寓意。 后记 历经一年半的多次删减 修改后,终于迎来了《月光 煮雨》这本书的出版,这也 是我所有书中花费出版时间 最长的一本书。 有道是好事多磨,这本 书凝结了我对自己这半个世 纪人生历程的种种思考。尽 管在人生路上历经磨难,但 我一直很感恩自己所处的这 个伟大时代。 人生匆匆,正如朱熹诗 所云:“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 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蓦然回首,人生已过半。 在这已过半的人生中, 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最 初遇见的肯定是父母亲戚, 然后是邻居、同学、朋友, 后来是同事和合作伙伴,当 然所遇的这些人更多的是广 义上的朋友。 虽半生遇人无数,但是 没有人可以在已过半的人生 中陪伴你走完一生,所有人 都只能陪伴你走或长或短的 一段里程。 很感谢我这微渺生命中 曾经出现过的人,很感谢我 所经历的悲欢离合、跌宕起 伏,这些人事都极大丰富了 我原本平凡甚至乏味的生命 。 《神雕侠侣》中程英劝 慰不舍杨过离去的陆无双: “你瞧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 ,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 复如是。” 这诠释的何尝不是我们 芸芸众生的真实人生。很开 心你曾来,不遗憾你离开。 即使从此再也不见,我也祝 你平安。 由于本书的叙事跨越的 时间很长,我所收藏的很多 照片已经过于老旧,另有部 分已经丢失,而且现在对知 识产权的保护严格,故而只 能提供其中一小部分的照片 。感谢旅居美国硅谷三十多 年的著名女作家张慈女士提 供给我她所拍摄的几张风景 照,感谢追求自由灵魂的杭 州爱猫美女李缘帮助修复本 人的老照片,感谢耶鲁大学 资深教授苏炜先生提供的关 于耶鲁的一些素材,当然更 要感谢图书策划公司(鸿儒 文轩)和中国言实出版社全 体编辑的辛苦努力,使本书 得以顺利出版。 没有人能够战胜时间, 没有人能够躲避风雨,但我 希望月光永远撒在你的身上 ! 王文革 二○二二年六月 精彩页 乡恋 人生与自然界的规律一样,分为“四季”——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其中童年是最令人怀念的,因童年往往和故乡联系在一起。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我们都挥之不去的乡愁,而乡愁总是与时空相关,对此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就是诗。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典型代表: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我的故乡在浙江义乌佛堂镇的一个小乡村,没错,就是那个世界小商品之都。“佛堂”是个古镇,是以前的河运码头,和大多数江南水乡一样,这里因为水陆交通便捷,形成了商贾云集的繁华街市,很多年来算是义乌最繁华的一个地方,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也比义乌县城繁华。当然我老家是在农村,离镇上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路,都是农田和小河小溪。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长辈们只能偷偷摸摸做点小生意,如果被上面的领导干部发现,是要挨批的。义乌是我父亲这一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当时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是夹在大成中学和长塘之间的一个狭长的小村庄。村里只有两个姓氏——“王”和“李”,姓王的人家彼此之间都是亲戚关系,姓李的人家也是。我不知这个小村庄存在了多少年,反正我小时候就感觉房子摇摇欲坠了。曾听奶奶说过,她嫁过来时(20世纪30年代)就是这个样子了,至今算起来也百年有余了吧!村庄的房子起初是一整排互相挨着,类似现在的八联排排屋,后来各家的人口多了,兄弟又分了家,越来越多的人在村庄附近盖了一些小房子。前两年搞新农村建设,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成长的岁月早已远去,这是时间上的遥远,这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在几年前就已被夷为平地,变得“物非人非”了! 现在义乌在全世界都非常知名,有大量外商长住义乌这样的一个县级市。在我童年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农业县城,几乎没发展什么工业,最大的企业应该就是佛堂糖厂了,可供耕种的土地也很少(土壤是偏红色的,适合耕种甘蔗却不太适合种庄稼,所以是红糖的产地),乡亲们靠鸡毛换糖来补贴家用,此后“鸡毛换糖”一词便成为义乌的标签。 那时村里孩子多,每家都有三五个,所以村庄虽小,但我在同村就有四个同班同学,分别是佳明、文明、大猫、美菊,他们都姓王,其实算起来也都是亲戚,如果再加上比我大三四岁和比我小三四岁的伙伴,我在村里就有二十来个小伙伴。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附近的李宅村校上课。李宅村校在长塘对岸,李宅是一个大村庄,和双塘同属一个大队。这是一所只有一个教室、两个年级、一个老师的学校,一个叫“李其谓”的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当然还有体育之类的,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接受师范教育后又回到农村任教。全校总共有三十多个学生,一半学生是上一年级,另一半学生是上二年级。李老师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二年级的学生就看书、做作业,反之亦如是!村办学校因没有经费,学生们经常会停课去拔草、捡废品,再卖了钱交给老师。 学校有个小操场,唯一的体育用品是一个小篮球,但像我这样个子矮小的学生连篮球也没摸到过。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