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为“云南彝族慕连土司史迹补正”;第二篇为“上、下十三村反土司斗争及其遗迹”;第三篇为“《禄劝常氏土司家史》相关资料汇考”;第四篇为“环州地区各族人民反土司的斗争”。此外,有附论两篇。其一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其二为“从华夏和蛮夷戎狄等族名谈到汉民族形成”。前四篇,是关于云南彝族社会历史和土司制度变迁的调查、整理实录;后两篇,是结合历史文献对于中国多民族历史发展背景的解读。 目录 第一篇 云南彝族慕连土司史迹补正 一、万宗铺村 二、万德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 三、慕连土司政治史迹补正 第二篇 上、下十三村反土司斗争及其遗迹 第三篇 《禄劝常氏土司家史》相关资料汇考 一、禄劝毕摩张文元译《禄劝常氏土司家史》 二、鳳氏世系记 三、《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鳳□世袭脚色》 四、禄劝钻字崖彝文碑文译文 五、武定府同知徐进手记《镌字崖石刻》 六、《明史》卷314《云南土司传(二)》“武定”条 七、鳳氏后裔那氏碑铭汇录 第四篇 环州地区各族人民反土司的斗争 一、土司的统治和剥削 二、反土司的斗争 三、反土司斗争的结果 附论一 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夏商周到秦汉 二、第二阶段——从三国到隋唐 三、第三阶段——从五代十国到清末民初 附论二 从华夏和蛮夷戎狄等族名谈到汉民族形成 一、华夏族名,既是自称,也是他称 二、蛮夷戎狄族名,既是他称,也是自称 三、华夏与蛮夷戎狄融合而为汉族的历史进程 后记 序言 一、《云南彝族那氏土 司本末》由当代知名历史学 家张传玺先生所著,是关于 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成 果汇编。本书历六十余年完 成,其中部分成果,曾发表 于《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 》(1963年,1986年)和《燕 京学报》(1995年新1期)。 本次收录,原《燕京学报》 所刊论文有所补充修订,另 加入了当年调查的彝族碑刻 手稿。 二、在内容结构上,本 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为“ 云南彝族慕连土司史迹补正 ”;第二篇为“上、下十三村 反土司斗争及其遗迹”;第 三篇为“《禄劝常氏土司家 史》相关资料汇考”;第四 篇为“环州地区各族人民反 土司的斗争”。此外,有附 论两篇。其一为“中国古代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 三个阶段”,其二为“从华夏 和蛮夷戎狄等族名谈到汉民 族形成”。前四篇,是关于 云南彝族社会历史和土司制 度变迁的调查、整理实录; 后两篇,是结合历史文献对 于中国多民族历史发展背景 的解读。 三、本书为作者六十余 年的学术成果汇编,体现了 作者在不同阶段的研究思路 和学术观点,采用页下注形 式标注各篇的写作背景。在 文字表述方面不做硬性统一 ,尊重作者行文方式和原始 调查数据。 四、第三篇“《禄劝常氏 土司家史》相关资料汇考” 中,收录碑文样式参照《燕 京学报》所刊论文样式,并 将碑文正文更换为楷体,以 便与正文表述区分。 五、注释方式上,原稿 采用尾注。为便于读者阅读 ,本书统一采用页下注的形 式,主要包括文献来源标注 、相关概念解释说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