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子仪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浙江省作家协会子仪女史覃心陈氏研究多年,今据多年搜访所得,条缕陈氏生平事迹,撰得《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力求真切描绘出一代学术巨匠的人生轨迹,揭示时代人物的交往脉络。 目录 凡例 卷一 1911年 辛亥 一岁 1912年 壬子 两岁 1913年 癸丑 三岁 1914年 甲寅 四岁 1915年 乙卯 五岁 1918年 戊午 八岁 1919年 己未 九岁 1920年 庚申 十岁 1922年 壬戌 十二岁 1925年 乙丑 十五岁 1926年 丙寅 十六岁 1927年 丁卯 十七岁 1928年 戊辰 十八岁 1929年 己巳 十九岁 1930年 庚午 二十岁 1931年 辛未 二十一岁 1932年 壬申 二十二岁 1933年 癸酉 二十三岁 1934年 甲戌 二十四岁 1935年 乙亥 二十五岁 1936年 丙子 二十六岁 卷二 1937年 丁丑 二十七岁 1938年 戊寅 二十八岁 1939年 己卯 二十九岁 1940年 庚辰 三十岁 1941年 辛巳 三十一岁 1942年 壬午 三十二岁 1943年 癸未 三十三岁 卷三 1944年 甲申 三十四岁 1945年 乙酉 三十五岁 1946年 丙戌 三十六岁 1947年 丁亥 三十七岁 1948年 戊子 三十八岁 卷四 1949年 己丑 三十九岁 1950年 庚寅 四十岁 1951年 辛卯 四十一岁 1952年 壬辰 四十二岁 1953年 癸巳 四十三岁 1954年 甲午 四十四岁 1955年 乙未 四十五岁 1956年 丙申 四十六岁 卷五 1957年 丁酉 四十七岁 1958年 戊戌 四十八岁 1959年 己亥 四十九岁 1960年 庚子 五十岁 1961年 辛丑 五十一岁 1962年 壬寅 五十二岁 1963年 癸卯 五十三岁 1964年 甲辰 五十四岁 1965年 乙巳 五十五岁 1966年 丙午 五十六岁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四十余万字; 近十年搜集资料和打磨; 两百余通书信全文收录; 相关研究、报道、日记、访谈、回忆录巨细靡遗; 真实史料,逐年条析,为你呈现—— 梳理学术巨匠人生轨迹,讲述半个世纪往事风云, 带你走近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的一生。 后记 20lO年,我写完了新月 派女诗人方令孺的传记,一 时觉得有些累。虽然写作时 间主要集中在这一年中的双 休日和晚上,但搜集资料我 整整花了五年时间,而在这 五年的时间里,我同时还在 做嘉兴文化名人的研究。 2010年,我关于嘉兴文化 名人研究的随笔集在台湾出 版,这前后六年的时间致力 于名人研究,我是觉得需要 休息一下了。接下来的 2011年,我有了一年的休 整,这其间,方令孺传的中 文繁体字版《曾经新月映诗 坛——方令孺传》在台湾顺 利出版,这要归功于台湾学 者蔡登山先生的提携和帮助 。 也是在2011年,我有了 第一次欧洲之旅,我对欧洲 尤其是巴黎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2012年,我的很多时 间花在欧洲文史尤其是法国 文史上,阅读《法国通史》 、《德国通史》、路易十四 、巴尔扎克、雨果等,这样 差不多又轻快地过了一年。 到2012年秋冬时,我想以 后是否改做欧洲研究呢?找 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现代文学 研究专家、巴金故居常务副 馆长周立民,他是我的老师 ,我的文学研究就是在他的 指点下起步的。立民兄并不 赞同我的想法,他认为我应 该回到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上。他并没有说理由,但我 想应该基于两点吧,一是我 并非文学专业的,但经过六 年的方令孺研究和嘉兴名人 研究,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是 有些了解了,二是研究一个 人,免不了要寻访,欧洲路 途遥远,想寻访都不易啊。 我虽然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但觉得他的建议是对的,然 后我问自己,我应该选择谁 呢?曾经有朋友建议我做方 令孺家族的研究,但我对于 这个家族,虽有好感,却不 像对方令孺那样投入、喜欢 ,所以心里否定了。我在心 里盘算着自己关注过的一些 人:方玮德,活着的时间太 短,资料也太少;赵萝蕤, 她的诗少了那份韵味,我并 不是非常喜欢;巴金,研究 的人太多;徐志摩,已有太 多的传记;闻一多……最后 我选择了陈梦家。陈梦家早 年和方令孺关系密切,我在 研究方令孺的过程中,对陈 梦家充满了喜爱。他是一位 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后来他 转入学术研究,在甲骨文及 殷商史、商周青铜器及铭文 、汉简及汉代西北史地、《 尚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他的才气深 深地吸引了我。况且,过去 几年我在上海、南京、嘉兴 、杭州、合肥等地图书馆、 档案馆搜集方令孺资料时, 顺便也复印了很多陈梦家作 为新月派诗人时期的资料。 于是我对立民兄说,我想研 究陈梦家。这次立民兄不再 反对,事实上,陈梦家的那 些学术研究对于我来说实在 是太难懂了,可他竟然不反 对。而我,也义无反顾地走 上这条比之前更艰难的研究 之路。过去,立民兄曾对我 说过,编年谱是很基础的学 术训练,因此,我决定先着 手编撰陈梦家的年谱,为以 后的陈梦家研究打基础。这 样,我就开始陆续地整理手 头已有的资料。 巧的是,2012年深秋, 我和禾塘、夏春锦等有了两 次湖州之行,分别到德清新 市古镇寻访赵萝蕤故居旧址 和到湖州师范学院访赵紫宸 赵萝蕤父女纪念馆。我刚刚 确定了陈梦家研究,就有了 这两次特别的寻访,我想居 然有这么巧的事,岂不是天 助我也?但接下来却被其他 事分散了很多精力。2013 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参与编 辑《江蔚云纪念集》, 2014年,为撰写嘉兴名人 连环画文字脚本,又花了大 约半年的时间。也在2014 年,方令孺传中文简体字版 《新月才女方令孺》由臧杰 主编,在青岛出版社出版。 2015年阳历年初,儿子 信尔陪我到青岛寻访陈梦家 ,不过那次寻访完全是一次 意外引起,我们趁兴而去, 失望而归,_、7殳有任何收 获。这年的10月份,因为单 位组织旅游活动到北京,我 借机到陈梦家曾经工作、生 活过的北大、清华、考古研 究所、钱粮胡同和他第一次 自杀(1966.8.24)后被送 进的隆福医院等地一一踏访 。这个过程得到了师友们的 帮助,《芳草地》主编谭宗 远先生带我拜访了书画界前 辈姜德明先生,当年,年轻 的姜德明曾经采访过陈梦家 ;京城收藏家方继孝、中国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 民两位先生陪同我参观了考 古研究所和钱粮胡同;考古 研究所胡秉华先生给我详细 地讲述陈梦家在1966年8月 24日那天被红卫兵批斗的情 况;我还在北大研究生江少 莉的帮助下得以进入北京大 学图书馆,查到了目前很可 能是孤本的《梦家诗集》再 版本及其他几种珍贵版本; 又到清华大学寻访,得到了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员的帮助 ,得以顺利查阅到相关资料 ;还到了国图查阅资料,整 个行程收获多多。这年的许 多时间,我几乎都投入到陈 梦家研究中,回看2015年 10月6日的微信,我曾经这 样写道:“在家的日子,天 天是陈梦家,从早到晚。” 这的确是我那段时间的写照 。 …… 为了陈梦家,我有了上 述这些特别的阅读和行走, 我是可以释怀了。 年谱初稿完成之后,周 立民兄第一个通稿看过并提 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有些 地方我是修改了,有些地方 没能达到他的高要求,留下 了遗憾。有一天,我给复旦 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一 授写 精彩页 卷一 1911年辛亥 一岁 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一)午后12时45分①,陈梦家出生于南京,当时全家住在南京市汉中路的金陵神学②,父亲陈金镛(1869—1939)是金陵神学的提调③,即是金陵神学的中方负责人,“父亲是书院里最有权势的华人,且在壮年,不免为许多神学生所最畏惧的人了”④。母亲蔡灵恩(1879—1962),德清人,比陈金镛小十岁,“我母亲粗通文字,懂罗马拼音,极壮,有统治家务的才能”①。 陈梦家祖籍浙江上虞,祖居位于上虞县城百官镇小桃园的陈家道地。高祖父叫陈学元,曾祖父叫陈文宝。祖父陈玉兰是个魁梧高大的汉子,凭着家里一只木船,在曹娥江一带谋生。祖母是位基督教徒,一个寡笑严正的人。陈梦家的弟弟陈梦熊有文:“玉兰公在一次族里间打群架的斗殴事件中,不幸伤重不治而死,年方42岁。陈玉兰生前养育了两男两女。两男分别叫陈金镛和陈金铃,就是我们的父亲和叔父。”②“因为我们是人景教籍的人,宗祠不填我们的名字。”③ 关于祖居的下落(变卖),陈梦家也有过描述:“(祖父)因为饮酒,致到临终时把所有祖传百官镇上小桃园的房屋卖掉。这里隐隐遗给我们一种强傲的特性,因为那座祖产的邻居,有个富户姓谷的,他欺负我家的衰落,把豆子一盘一盘晒在我们的空院上,我祖父为此生气一脚踢翻了,引起谷家发誓要收买我们的祖产,直到祖父临死时为债务胁迫才答应出卖。”④ 陈金镛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的百官镇,抗战期间卒于上海,字敏应。他幼年失怙,从小寄居在他自己的外婆家,得到机会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并人了教。陈金镛宗教观的形成,他自己曾说过:“鄙人自七岁就曹娥镇教会小学读书,常听见我的外祖母对我说:你能学到你的先生做一个传道人,我愿已足。鄙人宗教观念的起点,即基于此。”⑤ 陈金镛7岁就读于曹娥镇教会小学,经杜秉绅老先生介绍,11岁(1879)那年,他单身过钱塘江进教会学校杭州育英义塾读书①,接受新式的西方教育,而后陈金铃也到了育英义塾学习。除诵读圣经外,他们还学习了天文、地理、格致、数学等。陈金镛19岁毕业后因为年小体弱又住了一年,之后做过几年传教的职务,“曾先后在杭州延定巷、德清新市镇、武康上柏镇等地的小学担任教席,生活动荡不定,十分清苦”②。大约25岁那年,陈金镛在上柏镇遇到一位老牧师蔡礼英,蔡牧师将次女蔡灵恩许配给了他。接着,陈金镛应宁波江北岸崇信书院和崇德女校之聘,迁居宁波,开始建立家庭生活。 陈金镛夫妇俩住在宁波有十三年,陈金镛任宁波崇信书院③教习与崇德女校④校长。“我父亲当教习与女校校长都以严明闻……他的通时识务为当时一般人所不及。”⑤ 十三年中生下了陈梦家的四个姐姐,分别是陈秋光、陈调盐、陈郇磐、陈冕珠,出生于1906年的陈梦杰也是在宁波出生的。由于陈金镛的识见,陈梦家的姐姐们都免受了缠足的痛苦,先后被送到教会学校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⑥学习,受到正规的教育,并且都学了钢琴。 清光绪三十年(1904),美国南、北长老会共同在南京创办金陵圣道书院,1906年正式开学。院长甘路得函聘陈金镛任教,于是陈金镛就圣道书院半教半读,并且成了这个书院的创办者之一,全家搬到南京,“鄙人于1906年冬,承长老会金陵圣道书院董事部之聘请,来任教席”①。当时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由陈金镛的几个同窗发起创办的,竭力要他去,而陈金镛立志献身他的信仰,前往南京。1908年,陈金镛毕业留校,成为正式教师。司徒雷登也在金陵圣道书院任教,两人成了朋友,有过合作,上海广学会于1910年9月初版的《圣教布道近史》由司徒雷登口述、陈金镛执笔。 1910年,由美国长老会的圣道书院、卫理公会的圣道馆、基督会的圣经学校合并成立金陵神学,校址设在金陵圣道书院内。 金陵神学位于当时的南京西城,神学院的墙外是五台山,朝西有座庙。他们家在校门附近,上去一个斜坡,一个大草坪,上坡三座大洋楼。沿坡尚有两座西教习的住宅,有藤萝爬在楼台上,永年发青。 1914年2月,金陵神学创刊《神学志》,为季刊,陈金镛主编,专以发扬教义、指导牧师为宗旨。 1919年,由于金陵神学内部的人事纠纷,全家迁往上海,陈金镛任上海广学会书局《明灯》杂志主编。陈金镛还先后出版有《余之生活观》(1926)、《雅各书之研究》(1926)、《讲范》(1927)、《中国的宗教观》(1939)等著作。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