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我妈妈太漂亮了,不需要干活。” “她会从水槽底下拿酒喝。但她是我妈妈,你不喜欢她也没有关系。” “如果可以永远保护她,那该有多好。” 1981年,英国格拉斯哥,矿山关闭,失业率高涨,整个城市陷于贫穷。 家里只剩下八岁的舒吉和他偶尔清醒的妈妈。他听着动静来分辨妈妈的状态:号哭声代表她昨晚喝断片后又被男人伤害;电话声说明她正准备疯狂咒骂;即使没有声音也并不安全,有一次,舒吉发现她跪在地板上,头放在燃气烤箱里。 舒吉曾勾住妈妈的小拇指,向她承诺不会像哥哥姐姐那样离开。他靠在妈妈身边,为她准备三个茶杯:第一杯是水,用来润喉;第二杯是牛奶,用来缓解胃酸;第三杯是酒。妈妈只会先拿第三杯…… 我们习惯了讲述父母之爱,但有时候,孩子的爱才是无条件的。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苏格兰作家、服装设计师。 1976年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市一个一贫如洗的工人家庭,十六岁时,母亲因饮酒过量而遽然离世。而后,他独自一人搬入寄宿公寓,完成高中学业并进入大学主修纺织设计。他曾作为服装设计师服务于多家品牌,目前专职写作。 《舒吉·贝恩》是斯图尔特的处女作,寄托了他对母亲无尽的回忆与爱。这本书他写了十年,曾被拒稿三十二次,出版后即斩获布克奖。 目录 1992 南格拉斯哥 1981 观景山 1982 矿口区 1989 东格拉斯哥 1992 南格拉斯哥 导语 献给妈妈的半自传作品:袒露私人记忆,抒写女性困境,直面成长过程中的爱与哀痛。 妈妈是舒吉的全世界,是他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他最明亮的星星。这是一个孩子对妈妈最动情的告白与呵护。我们以为孩子还小,但在爱妈妈这件事上,他比谁都懂。 以母亲的悲剧映照一代女性的人生困境。深陷时代囹圄的女性,谁能确保自己可以幸存? 隐忍刻画了一个少年不屈的成长。在一个父亲缺席、母亲酗酒、哥哥姐姐相继离开的家庭里,舒吉·贝恩有千万条自暴自弃的理由,但他却选择了坚持。在生命的微光中,以爱生出力量。 “英国铁西区”往事,讲述勉励维持尊严的普通人生。 数万名读者感动推荐,中文读者翘首以盼。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被这本处女作深深 折服,它对酗酒、勇气与爱 的描述私密、动情、扣人心 弦。《舒吉·贝恩》生动地 刻画了一个英国过去历史中 处于边缘的赤贫社会,悲伤 而又近乎充满希望地关照了 家的意义,以及欲望的破坏 力。 ——布克奖评委会 爱怎么能如此强大,同 时又这样无助?书里关于情 感的真相会让你心碎。你会 永远记得舒吉·贝恩,这本 书堪称经典。 ——科克斯文学奖 《舒吉·贝恩》是一本让 人痛彻心扉、久久难忘的处 女作。在抒情现实主义的传 统下,作者笔下的人物极具 深度,场景至臻完美,语言 细腻动人。流动的视角让 1980年代格拉斯哥工人阶 级的生活在斯图尔特笔下更 为立体。 ——美国国家图书奖 布克奖大奖作品让我看 到了小说的力量,这种力量 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 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挣扎, 寻找解决问题、带来改变的 方法。 ——奥巴马 家庭坏境、城市废墟、 卑劣的人群、学校里的霸凌 、持续不断的暴力威胁,组 成了一幅痛苦的场景。但与 这些相抗衡的,是一股愈加 强大的潜在情绪。斯图尔特 建立了一种温柔的氛围,包 裹起无助的舒吉和他更为无 助的母亲。 ——科尔姆·托宾 它令人心碎,以至于有 时不得不停止阅读。但是, 这也代表着文学振奋人心的 力量。创造这些角色时,作 者怀抱着巨大的温暖与怜悯 之心。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我的奋斗》作者) 真实的人生构成了《舒 吉·贝恩》的基石,它不可 能是捏造的,正如才华也不 可能被伪造。 ——理查德·拉索(普利 策文学奖作者) 少数一读就知道注定会 成为经典的当代小说。 ——杰拉德·康利(《被 抹去的男孩》作者) 这部处女作可与D. H. 劳 伦斯、詹姆斯·乔伊斯的作 品比肩。 ——《纽约时报》 悲剧与幽默,冷漠与温 柔,怜悯与痛苦,斯图尔特 只用一个句子,就写出了这 些复杂的情感。 ——《纽约客书评》 一部直击人心的小说, 让你回归内心深处,让你泪 流满面,让你振作起来,其 中饱含着最真实的爱、失落 与悲伤。 ——NPR 阅读《舒吉·贝恩》仿佛 是在观察某种寻宝活动。人 们在生活的废墟中寻找安慰 的宝石。那是摆脱艰难生存 的束缚时,人性短暂的崇高 时刻。 ——《卫报》 故事发生在撒切尔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定 义了那个时代。 ——华盛顿独立书评 一部以1980年代格拉斯 哥工人阶级为背景的恢弘史 诗。 ——《Elle》 这个悲伤的故事发生在 撒切尔时代。小说中一闪即 逝的深刻情感划破了黑暗, 读者必定能与之共鸣。 ——《出版者周刊》 精彩页 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天。那天早晨,失神的他只剩下身体在漫无目的地游荡。这具空荡的身体机械地完成着一天的计划,霓虹灯管下,他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灵魂在走廊里漂浮着,心里只想着明天。只有明天才值得期待。 舒吉干起活来有一套周密的方法。所有油碟都倒进干净的托盘,盘子边缘擦得干干净净,不留下容易变质的残渣,维持着新鲜的假象。切片火腿和塑料香菜秆摆成精巧的形状,橄榄已变质,黏稠的汁液顺着绿色的外皮缓缓下滑。 安·麦吉那天又厚着脸皮请病假,留下他独自一人打理熟食柜台和她的烤肉柜台,连一句谢谢也没有。一早就要处理七十多只生鸡已经很糟心,这一天尤其如此,就连他做白日梦的甜味都被消耗殆尽了。 他把烤肉又插到一只只冰冷的鸡尸体里,整齐列成一排。这些鸡躺在一起,短粗的翅膀交叉在肥硕的胸前,像一个个无头的婴儿。他一度为这种秩序感到骄傲。而实际上,把金属叉插入这些疙疙瘩瘩的肉里算是容易的,难的是遏制住自己把金属又插入顾客身体里的冲动。顾客们隔着热气朦胧的玻璃,端详每一具尸体,然后选择最优的那一只,全然不知工业化养殖出的鸡,每一只都是相同的。舒吉只能站在那儿,暗自咬牙切齿,向犹豫不决的顾客挤出一个微笑。好戏这时才开始:“小伙子,来三块鸡胸,五个鸡腿,再加一个鸡翅,就够啦。” 他心力交瘁。为什么如今没有人点整只鸡了呢?他需要用长叉把鸡尸体抬起来,小心翼翼,不让手套碰到它,然后用餐刀精细地把鸡解剖开来,一点不损坏鸡皮。他站在炙热的烤肉灯前,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埋在帽网里的头皮因为高温不停出汗,切刀很钝,手也没有足够的力气压住鸡背。他微微弓起背,好让手腕借力。在所有动作进行的同时,他需要一直保持微笑。 要是他运气不好,钳子滑脱,鸡就会一整个乒乒乓乓地掉到地上,他就只能装模作样地道歉,然后全部重来。不过他从来不会浪费弄脏的鸡。在顾客转身的瞬间,他便把鸡捡起来,放到炙热的黄色灯光下,让它和其他鸡肩并肩躺着。他是注重卫生的,但每一个类似的小小胜利,能短暂地遏制住他爆发的冲动。那些面相凶如男人的家庭主妇来这里买肉,她们一脸嫌弃的神情,让舒吉的脸一直红到脖子根,这些人也就配得上这种待遇。有时候他心情低落到极点,就把自己身上各种各样的体液混入鱼子沙拉中。这种小布尔乔亚垃圾卖得不是一般地好。 舒吉在基尔菲斯超市打工一年多了。本来不该那么久,但他必须要赚钱来养活自己,每周还要付房租,超市是唯一能接纳他的地方。基尔菲斯老板是个抠到极点的王八蛋,只要是不用按最低工资标准付薪的未成年人,他都愿意招,舒吉能在店里打打短工,正好错开零散的学校课业时间。其实舒吉一直梦想能离开这里。他一直都更喜欢打理头发,那是唯一能让他忘记时间的事。十六岁生日一过,他就承诺自己一定要去念克莱德河南边的美发学院。他收集了所有的灵感,从小树林邮购目录里模仿发型样式,还从《周日》杂志上撕下图片。之后他又去了卡多纳德咨询夜校课程。在学院外面的公交站,他还跟一群十八岁的年轻人交了朋友。那群年轻人穿着时下最流行的衣服,侃侃而谈,用膨胀的自信掩饰着内心的不安。舒吉走起路来比他们慢了一半。他目送他们进了大门,独自过了马路去赶对面的公交车。一周后,他开始在基尔菲斯超市打工。 在早晨休息的空隙,舒吉喜欢去打折筐里翻找破损的罐头。他找到三小罐几乎完好的苏格兰三文鱼罐头,除了商标略有磨损,罐身没有什么损坏。他用最后一点薪水买了自己小购物篮里的商品,把三个鱼罐头装进旧书包,然后一起锁进柜子。他拖着步子下楼到了员工餐厅,一群大学生坐在那里,他们来做暑期的短工,休息时就把厚厚的文件夹和复习笔记铺在桌上,一副自视甚高的样子。舒吉走过他们身边,努力地显出冷酷的神情。他把目光聚焦在不远处的位置,在角落里坐下,和收银台的姑娘们不远不近地邻着。 其实这些“姑娘”是格拉斯哥的三个中年女性。领头的埃娜是个骨瘦如柴、头发油腻的女人,整天臭着个脸;没有眉毛,嘴旁却有一小撮胡须,这使得舒吉的胡须有些相形见绌。埃娜吃过的苦,就算在格拉斯哥这个片区,也算是多的,但她也有吃苦的人常有的那种善良和慷慨。诺拉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头发总是精心地绑到脑后。她的眼睛小而精明,像埃娜一样。虽然只有三十三岁,却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杰姬,小团体里的最后一位,和其他两位不一样,她最有女人味,喜欢八卦,丰乳肥臀。她是舒吉最喜欢的一个。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