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京生有你(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和他的公益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四大篇章。第一篇章“刘京:万水千山走遍,公益是归途”为刘京自述,倾情回忆自其童年时代至今60年人生旅程。第二篇章“五湖四海遍知音,真诚结善缘”是刘京的朋友圈中“各路神仙”对他的印象和评价。本书第三、第四篇章收录了2001年《公益时报》创刊至今19年间,刘京出席重要活动期间发表的精彩演讲,以及此间各大新闻媒体对其专访内容。透过这些文字,读者可以看到公益“老班长”刘京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孜孜追求、对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入思考和对中国公益发展格局的探索推动。 作者简介 文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修新闻。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出镜记者、《公益时报》高级记者。2019年出版中国公益人访谈专著《别喝彩,我们仍在坎途》。 目录 第一篇 刘京:万水千山走遍,公益是归途 1 苦难,我的人生第一课 2 自卑与超越的故事 3 “白熊”帮我赚了第一桶金 4 没人,没钱,没资源——这仗该咋打 5 让我终生铭记的两位公益前辈 6 真正的慈善家应该“又红又专” 7 问道美国公益慈善之路 8 中国社工在行动 9 “盖棺论定”不如“早揭谜底” 第二篇 五湖四海遍知音,真诚结善缘 徐瑞新 将《公益时报》打造成中国公益的集结点和联络站 宫蒲光 中国公益事业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乔卫 一个令人尊敬的好人,一个可以信赖的兄弟 杨建昌 《公益时报》的成功之道:以创建公益品牌项目促平台发展 刘良玉 坚韧和勤奋成就不凡人生 王庆心 有大爱,事有担当 史柏年 个人魅力成就了社工学院的今天 徐健 我们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何继宁 公益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刘文奎 不爱财不爱官,只爱公益 窦瑞刚 “斜杠青年”非你莫属 雷永胜 痛快仗义,值得结交 孔维 支持我迈出公益第一步 刘佑平 一个人,一张报纸,一个行业,一个时代 沈小平 “三高”“三新”和“三有” 黄浩明 中国公益事业的一张名片 柯良 我的公益领路人 徐芳 天生具备卓越领导力 资中筠 希望《公益时报》成为公益启蒙和传播的主动力量 田涛 极具理想且富有使命精神 夏骏 多年行走庙堂与江湖,却不失为人本色 陈屹 我们永远的班长 宫玉振 他的公益人生特别打动我 师曾志 他的公益价值观充满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公益委员会秘书处 刘京:北大国发院校友公益之路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曹德旺 《公益时报》促进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马蔚华 他对公益慈善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视角 党彦宝 因公益结缘,与我亦师亦友 葛国瑞(Gregory Gilligan)[美] 我们的公益榜样 穆军 为公益事业尽心竭力 唐小尧 一位真心爱公益的谦谦君子 于懋 素描刘京 徐军利 朋友圈里的“公益火车头” 杜淼 财聚人散,人聚财散 王拴红 当之无愧的公益先锋 王立飞 处变不惊方为英雄本色 心存大爱才能无畏前行 张晓峰 名副其实的公益领路人 李大彦 刘京做公益有三个特点 杨飞桥 无心插柳柳成荫 温增卫 竖起一面旗帜的逆行者 胡吉利 少年壮志不言愁,“京”生无悔情永忆 第三篇 演讲·致辞集萃 2004 公益是和谐社会的新动力 ——在第二届中国公益论坛上的讲话 2005 迎接中国企业公民时代 ——在企业公民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6 历辛五载终不悔 ——在《公益时报》创刊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2009 在首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上的致辞 2011 在《公益时报》创刊十周年晚宴上的致辞 2016 融合多元教育形式 创新行业人才培养 ——在中美社会王作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6 在第七届中国社王年会上的讲话 2016 中国社会王作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模式探讨 ——在中国社会王作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6 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2017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实践论坛上的致辞 2016 迎接中国公益新时代的到来 ——在《公益时报》创刊15周年暨首届 中国公益年会上的讲话 2017 汇聚合力 一路向前 ——在第二届中国公益年会上的讲话 2018 在第十五届中国慈善榜发布典礼上的致辞 2018 致敬企业家精神 重塑公益价值观 ——在2018中国公益年会上的讲话 2019 理性、系统、科学 榜样力量引领中国公益走向成熟 ——在第十六届中国慈善榜盛典上的致辞 2019 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禁毒社会王作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2019 从企业公民到股东利益多元的责任构筑 ——在第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9 财富精神之光在今日中国绽放 ——在2019(第四届)中国公益年会上的讲话 2020 凝聚行业力量,共营美好生活 ——在第十届(2020)中国社王年会上的讲话 2020 新时代公益点亮强国新貌 ——在第十七届中国慈善榜活动上的致辞 第四篇 新闻报道精选 2004 创办一份报纸的冲动 2005 大陆版慈善家排行榜揭晓 民政部官员到场助阵 2005 企业公民委员会亮相中国 2006 《公益时报》庆典“爱心行动”记录 2007 民间组织:CSR运动第三推动力 2008 刘京,一个人的公益时代 2011 Lotteries are just the ticket for newspaper 2019 “刘京·公益私享会”在京举办《公益时报》“大家庭”共忆“你我最美的时光” 2019 公益事业的中国进度 序言 2001年那一年,我的生 命之路突然转了一个弯儿, 这个弯儿来得有些猝不及防 ,但我选择了接纳和承受。 此后的人生之路,因这个弯 儿的出现,充满了风雨波折 ,也增加了收获喜乐,亦让 我原本以为早已定型的人生 格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001年6月1日,经过三 个多月的筹备,《公益时报 》正式创刊。说实话,当它 奇迹般地第一次出现在国务 院、中直机关、社会团体、 科研院校、企业、福利彩票 销售点……出现在每一个读 者的手里时,我从未曾想过 ——这个“稚嫩的孩子”,未 来究竟会怎样。 作为中国第一份综合性 公益类报纸,《公益时报》 一出生便带着公益的基因, 肩负着为社会公益事业发声 的责任。因为没有任何成功 样本可以借鉴,它后来的发 展和探索之路只能归结为一 句话:“摸着石头过河”,这 种背景之下论其优劣势,可 谓一目了然。优势是无羁绊 无窠臼,劣势是无经验无参 照。责任越大,压力越大, 以后的路到底要怎么走,作 为报社的“领头羊”,我心里 没谱。 彼时,大步跨入新世纪 的中国刚刚提出“十五”计划 ,整个国家正在显现更多蓬 勃活力,上上下下都洋溢着 令人振奋的朝气。少数精英 阶层在期盼健康发展的商业 社会的同时,也开始关心国 家体制的健全,并有意识地 主动支持和参与“第三次分 配”。所有契合鲜活的因素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断迸 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越来 越多的人自发追问人生的价 值和财富的意义,社会公众 的公益启蒙和觉醒成为不可 避免的时代进步思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 感。回顾十九年岁月往昔, 我们走过了一条五味杂陈、 语言难以尽述的艰辛之路。 尽管《公益时报》诞生伊始 正值纸媒黄金期,但对于我 们这样一份内容受限又无任 何财政补贴的报纸来说,日 子并不好过。从无人知晓的 被动孤独,到逐渐被业界的 理解接受,再到成为许多财 富人群和社会公众走向公益 慈善之路的坚实桥梁,我们 的努力,我们的挣扎,我们 的坚韧和奋斗,都已和这个 丰富多彩又缤纷善变的世界 相交相融,每一步都留下了 无可替代的动人故事,在岁 月的浸润中历久弥新。而曾 经有缘同行这段公益之旅的 伙伴们,人生必也因此而备 添荣光,他们一路所奉献的 公益与大爱,必将在这段燃 情岁月中不朽。 《公益时报》创刊十九 年来,我们连续发布了十七 张“中国慈善榜”,举办了七 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承 办了十届“中国社工年会”, 主办了九届“中国企业卓越 奖”,举行了四届“中国公益 年会”……这些活动成功举 办的背后,不仅凝聚了许多 公益同道的支持与爱心,也 让有志于开创中国公益多元 格局的思考者和先行者看到 了其中的无限可能,认识到 智识激荡与行动创新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愈加坚定了我 们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真的 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 他人的命运、改变这个社会 乃至国家的信心和决心。 伟大出自平凡,伟大源 于坚持。《公益时报》创刊 十九年,致力于公益启蒙和 传播工作,联结起无数公益 同人和行业资源,助力其公 益事业,成就其公益梦想。 诚然,将《公益时报》的发 展轨迹汇入整个中国社会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 海一粟——我们既未做出什 么可歌可泣的事情,也不曾 创造出什么名留青史的辉煌 。但,作为《公益时报》的 创始人,回首来时路,我依 然十分欣慰和满足——在有 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尽 己所能地持续记录了这个国 家和时代在公益慈善事业的 发展历程,托举那些具有前 瞻、创新、希望和未来的公 益力量在我们搭建的舞台上 尽情舞蹈、自由飞翔,让更 多爱心与善意在我们独有的 天地间与美好拥抱、与温暖 同行。 2020年6月1日是《公益 时报》十九岁生日,也适逢 我人生步入花甲之年。借此 特别将我20年的公益轨迹予 以记录,浓缩成文字,献给 与我命运休戚与共的《公益 时报》,献给与我风雨兼程 的同事们,还有那些多年不 离不弃、共担悲欢的朋友们 。 多年以后,当我老去, 于夕阳下追溯往事,回忆青 春,我必须坦白地承认,与 公益结缘,此生有幸;与《 公益时报》共同奋斗的日子 ,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 时光。 “京”生有你,“益”路同行 。 感恩。 无悔。 导语 2020年6月1日,《公益时报》迎来19周岁生日。为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也为过往的旅程留下值得的印记,作者创作了这本书以《京生有你》为名的图书,全书约20万字,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刘京本人成长和投身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以及公益时报的崛起和发展之路。这本书不仅是刘京本人成长与公益之路的燃情记忆,刘京的朋友圈也在书中闪亮登场,他们对刘京、对公益时报和公益的回应与点评,也使得这本书超出了个人传记或回忆录的范畴,而是作为中国公益人的共同记忆得以呈现,成为激情燃烧的大时代里中国公益发展史的缩影。 精彩页 苦难,我的人生第一课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带给国家灾难和内乱,也让千千万万个家庭遭受动荡和不安。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刘京刚满6岁,对眼前的世界还是一片懵懂的他,被迫面对和接受了亲人的生离死别,也因此,在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青涩记忆里,那段岁月是灰色的。 高尔基有一句话:“童年的苦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知识和财富”,这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方面我的感悟非常深。 我叫刘京,1960年出生,从名字就不难看出,我出生在首都北京。但我在北京只度过了五年的童年时光就离开了。当年我父亲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做秘书,“文化大革命”前夕因受到牵连,被下放到江西干校劳动。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带着我和妹妹离开北京,回到陕西省泾阳县的农村老家生活。一年后,也就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 我母亲的娘家是当地村里负有盛名的大户人家。我姥爷是个风水先生,善良睿智,人缘又极好,四邻八村但凡有点什么事,都会找他去看风水,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或者搬迁盖房之类的,都要听他说道说道,乡亲们都觉得姥爷是个“能行人”,打心眼儿里敬慕和服气他。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姥爷家的成分被定为“工商业者兼土地出租者”,通俗点讲就是“地主”。那个年代被扣上“地主”帽子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没过多久,我姥爷就被戴着高帽子游街,受到多种凌辱和折磨。曾经十分开朗风趣的他,突然遭到这种突如其来的精神高压,不堪忍受,很快就崩溃了。最终,他没能扛过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吊自杀。 我姥爷的决绝离开,给全家带来很大的打击,特别是我母亲,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长久而深重的痛苦中。母亲是个大夫,内秀聪慧,为人和善。当年我们生活的陕西泾阳农村地区,条件艰苦,缺医少药,街坊四邻但凡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来找我母亲帮忙出诊看病,那时她的确帮助过不少人。母亲从来都是个有苦宁愿自己承受,也不愿对别人倾诉求助的人。在我11岁那年,刘京的父亲、母亲和刘京的姥爷(中)合影她终因抑郁成疾而病故了。 姥爷走了,母亲也走了,家里就剩下我这个长子撑起门户。当时只要是家庭成分被定成“地主”的,家门口都会被钉一个小牌子,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地主”。说实话,那时我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对这样的“待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起初也并未往心里去,心想“爱谁谁”吧。 然而,人性复杂,人心难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是“地主”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我冷嘲热讽,甚至有的人见我如瘟疫而避之不及。 当时我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综合表现也很好,小学到初中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反正不是班长就是学习委员……其间,大部分同学对我还算友好,但难免还是会有些调皮捣蛋的同学跑来欺负我这个“地主”家的孩子。 村里不少人对我和家人的态度更让人感到憋屈难受——有些路上打个照面、擦肩而过的乡亲,看我的眼神都充满异样,流露出各种不待见。后来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情景,我也分析过老乡们为啥对我和家人如此态度,不外乎两个方面:一则认为你将来必定会离开这里,过客而已,不必过分亲近;二则你也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没有根基和势力,就算人家欺负你,也没人“罩着”你。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注定要受到歧视和孤立。 经历的不公待遇和冷言冷语多了,我忽然就明白了自己当下的处境与家庭出身的关系,难过、颓丧、自卑、压抑等无数复杂的情感一并涌上心头,这些无处诉说和排解的痛苦、郁闷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一个还十分稚嫩的少年……但我从未因此哭泣,更不会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去哀求什么,我只是默默承受着,咬牙硬扛着。在那些倍感煎熬的岁月中,我比同龄人过早地体味了世道艰难和人情冷暖,思想难免也就比同龄人早熟了些。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