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文汇报》编辑陆灏继《不愧三餐》颇受好评之后,时隔四年再度推出的文集。作者坦承自己看书就像“卖花担上看桃李”,未必寻得源头,难免转贩之讥,所以“干脆先认了”,将书名定为《担头看花》。
这是一本新书。书中《诗人卞之琳》为多年前旧作,《方重的一本旧藏》系旧文扩充改写而成,其余均为近三四年所写的札记,虽长短不一,却始终以读书为核心,视野广阔,兼采中西。有趣闻,有史事,有藏品,搜罗抉剔之间,作者以他的个人趣味发掘文化八卦,分享给同有此癖的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担头看花(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陆灏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文汇报》编辑陆灏继《不愧三餐》颇受好评之后,时隔四年再度推出的文集。作者坦承自己看书就像“卖花担上看桃李”,未必寻得源头,难免转贩之讥,所以“干脆先认了”,将书名定为《担头看花》。 这是一本新书。书中《诗人卞之琳》为多年前旧作,《方重的一本旧藏》系旧文扩充改写而成,其余均为近三四年所写的札记,虽长短不一,却始终以读书为核心,视野广阔,兼采中西。有趣闻,有史事,有藏品,搜罗抉剔之间,作者以他的个人趣味发掘文化八卦,分享给同有此癖的读者。 作者简介 陆灏,笔名安迪、柳叶,上海人。《文汇报》编辑。著有《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钞》,与扬之水合著《梵澄先生》。 目录 “吾家苗介立” 毛姆的哲学小说 “那么我就是众猫之王了!” 附:司各特述“众猫之王”/ 王强 无意中的三言两语 少见而多所怪 出恭看书 海沃德·林子清·钱锺书 方重的一本旧藏 诗人卞之琳 劳先生、赵丽雅和……我 俞平伯《唐宋词选》试印本 俞平伯读侦探小说 佳书只是“舒服”与“不做作” 以赛亚·伯林的初恋 一九四六,容庚“被迫南下” 天风阁临帖学画记 来燕榭藏本《印存玄览》浅识 一树梅花一首诗 古风、雅贼及其他 疯帽匠和老水手 后记 导语 陆灏先生是一位在读书界极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准作者。这本新书熔知识性、趣闻性、话题性、审美性于一炉,内容涉及文化掌故、文学趣事、书籍情缘、师友往还等,如钱锺书的猫、俞平伯读侦探小说、容庚被逐出北大、以赛亚·伯林的初恋、黄裳五次题跋的《印存玄览》……有趣闻,有史事,有藏品,搜罗抉剔之间,都是活泼泼的精神气象。 本书设计和做工精良,更有20余幅精美插图,特别收录钱锺书批改的校样、卞之琳赠作者信札、方重旧藏英文书等,令人大饱眼福。 后记 一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 四百四十六则,引林希逸《 答友人论学》云:“逐字笺 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 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方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 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并解释说:“末二句本《 鹤山大全集》卷三十七《答 周监酒》,即为劝读朱子书 而发。” 正好前一则四百四十五 ,就引过魏了翁《鹤山先生 大全文集》卷三十六《答周 监酒》:“见得向来多看先 儒解说,不如一一从圣经看 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 番,终是见得不真。文公诸 书读之久矣,正缘不欲于卖 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 ,方见活精神也。” 《札记》二百九十九则 ,评洪迈《野处类稿》二卷 :“盖容斋腹笥淹博,不只 于卖花担上看桃李也。”又 引《罗氏识遗》卷二:“近 时蜀士董梁可曰:‘文字、 用事要从元出处推究,不可 只扯拽他人见成事来使,譬 如贾物出产处得来,既可择 其美恶,又可兼货并畜。若 只他人担上贩来,不惟美恶 不辨,亦得少而售狭矣。’ 此亦不欲担头上看花也。” 这句话可能是宋人耳熟 能详的,欧阳修《六一诗话 》中就曾说:“京师辇毂之 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 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 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 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 ’之句。”(《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981年4月版, 上册,264页) 钱先生自己也喜欢引用 ,《札记》七百六十七则: “读Wm Rose,A Book of Modern German Lyric Verse,甚有佳篇,异乎常 选,安得求诸家全集讽咏之 ,免于卖花担上看桃李哉! ” 为卢弼作《慎园诗选序 》,讥讽樊增祥:“樊山稗 贩掇拾,不免于花担上看桃 李。”(《卢弼著作集》卷 九,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版,第8页) 《谈艺录》50页“补遗一 ”,又说苏曼殊“盖于西方诗 家,只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耳 ”,“不免道听途说”(中华 书局1984年版,374页)。 沈瘦东《瓶粟斋诗话》 也有这般比喻,说李审言“ 评仆为读书人之诗,如从树 上看花,撷其英实;不是从 花担上看花,便诩为写生妙 技也”(《民国诗话丛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年12月版,第五册,555页 )。 把近年写的长短文章选 编成集,大部分仍为读书札 记,其中又有多篇是读《容 安馆札记》的札记,难免“ 卖花担上看桃李”之讥,干 脆先认了,书名就叫“担头 看花”。 二 曾写过一篇《克里斯蒂 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见《 不愧三餐》),提到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小说《魔手》 (The Moving Finger)中 ,主人公最喜欢一张中国画 ,“画面是一位长者坐在树 下用缠在手指头和脚指头上 的线绳玩挑棚子的游戏”,“ 此画叫作‘老夫聊发少年狂’” 。查原著,是这么写的: an old man sitting beneath a tree playing cat's cradle with a piece of s仃ing on his fingers and toes, 画 名是“Old Man enioying the pleasure of Idleness"。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的自序中,她也说过很喜欢 一幅古老的中国画卷,“画 上有一个老人,坐在树下, 正在玩翻绳游戏。画的名字 叫《老叟闲趣》,这幅画我 一直记忆犹新”。英文原文 与《魔手》中差不多,画名 也一样。 但我想不起这是哪幅古 画,从克里斯蒂的小说和自 传中介绍得知,这幅画三十 年代曾去伦敦展览过。虞顺 祥先生查到线索,说赴伦敦 展览的中国艺术品曾出过一 本图录,而且还查到同济大 学图书馆收藏有此图录(祝 淳翔先生也参与了探讨)。 我请在同济大学任教的汤惟 杰先生帮忙查询。不久查到 了:《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 际展览会出品图说》,商务 印书馆一九三六年出版,在 第三册“书画”部分,有一张 与克里斯蒂描述一样的画, 署“宋马和之《闲忙图》( 传)”,画幅右边有英文说 明:“Ma Ho-chin:Hsian Mang T'u——Working at Leisure(attributed)”。仔 细观看图中树下坐着的老人 ,并不像克里斯蒂说的一个 人在玩“挑棚子游戏”,而更 像在搓绳线。且不管克里斯 蒂是不是误读了画面,她如 此喜欢一张中国古画,多少 让中国读者感到亲切。 三 收入本集的,“诗人卞之 琳”为多年前旧作,“方重的 一本旧藏”系旧文扩充改写 而成,其他都是近三四年所 写。 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一位 至今还不知道真名实姓的先 生,他的网名叫“视昔犹今” 。这位先生从二〇一三年开 始在新浪博客连续刊发《容 安馆札记》的整理稿,到二 〇一八年,把《札记》七百 九十九则全部整理出来。翻 阅过《札记》手稿的读者应 该知道,这几乎是一件“不 可能的任务”,但他花了五 年时间做到了。当初《容安 馆札记》刚影印出版时,我 曾花了不少时间翻阅,但识 读困难,所得甚微。因为平 时不看博客,等我知道“视 昔犹今”有整理稿,已经是 全部完成了。我请同事帮忙 下载打印、装订成十册,这 几年来不时翻阅。本书引用 《札记》中文字,基本依照 整理稿,部分查对了 精彩页 “吾家苗介立” 一 钱锺书《槐聚诗存》一九五四年有一组《容安室休沐杂咏》,第六首云:“音书人事本萧条,广论何心续孝标。应是有情无着处,春风蛱蝶忆儿猫。”自注:“来京后畜一波斯猫、迁居时走失。”(《槐聚诗存》,三联书店,1995年3月版,106页) 那只走失的猫应该就是杨绛专门为之作文的“花花儿”。那是钱杨住清华时养的一只猫,是杨先生的亲戚从城里抱来的,“它的妈妈是白色长毛的纯波斯猫,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在《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杨先生也说到这只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锺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锺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锺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接着便有钱先生那著名的帮猫与邻居家猫打架的趣闻。这件事,吴学昭写的《听杨绛谈往事》也说到了。猫儿闹春,钱家小猫常与邻居家的猫打架,钱锺书特备长竹竿一枝,放在门口。夜里听到猫儿叫闹,不管多冷的天,都从热被窝里起来,拿着竹竿冲出去助阵。而对方就是邻居林徽因家的宝贝猫,被林称为一家人“爱的焦点”。杨先生怕伤了两家和气,用钱先生在小说《猫》中的话劝他:“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但钱先生笑着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好在林家不知此事,还是常请他们夫妇过去吃饭。 多年后钱先生住院时,潘兆平去陪杨先生聊天,又说到钱先生用竹竿帮自家猫与林徽因家的猫打架事,潘兆平告诉杨先生,所谓“猫打架”,其实是猫在调情交尾,“钱先生去帮忙打架,实际上是‘棒打鸳鸯’,拆散人家的好事”。杨先生听后笑着说:“原来还有这个说法,可惜你伯伯不知道。”潘兆平说:“牛津大学图书馆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潘兆平:《是永别,也是团聚》,见《杨绛:永远的女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2月版,259页) 二 钱锺书《容安馆札记》中多则提到这只小猫。百六十五则,关于Agnes Repplier的谈猫之书The Fireside Sphinx:“读之惘然,怅念儿猫。四年前暮春狸奴初来时,生才三月耳。饱食而嬉,余与绛手足皆渠齿爪痕,倦则贴人而卧。”钱先生对小猫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猫儿弄绉纸团,七擒七纵,再接再厉,或腹向天抱而滚,或背拱山跃以扑,俨若纸团亦秉气含灵、一喷一醒者,观之可以启发文机:用权设假,课虚凿空,无复枯窘之题矣。”三十二则道:“夏日狸奴睡时,肢体舒懈,柔若无骨,几欲效冰之化水,锦之铺地,其态甚美,拟喻为难。偶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二(五九四)云:‘彼时天子天身委地,不能自立,犹若酥油委地。’为之狂喜,此真贴切矣。”虽然没有明说是观察他的小猫所得,但可以肯定是。因此“得一联云:‘醇酒醉人春气味,酥油委地懒形模’,可咏春困”,后来又加两句“日迟身困差无客,午枕犹堪了睡逋”,写入《容安室休沐杂咏》。 可能当年钱先生的朋友也知道他们家的小猫,他在上海的好友冒孝鲁写了一首《书近况寄默存先生》,其中有“几时穿柳聘猫狸”句,自注云:“藏书为鼠啮,不得不嘱望于君家食牛乳之狸奴也”(冒孝鲁:《叔子诗稿》,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第二版,87页)。《容安室休沐杂咏》那首诗,在《容安馆札记》百十四则的手稿,自注“迁居时逸去”前有四字:“偻儸勇武”(杨先生也说“花花儿成了我们那一区的霸”),后还有:“《开天传信记》妇人争猫谓:‘若是儿猫,即是儿猫。’《瑟榭丛谈》卷下释之曰:‘牡猫即我猫也。’”《札记》六百九十四则是读《元朝秘史》札记,也论及“儿猫”: 卷一德薛禅云:“大凡结亲呵,儿孩儿便看他家道,女孩儿便看他颜色。”按沈西雍《瑟榭丛谈》卷下考论《天开传信记》妇人争猫谓:“‘若是儿猫,即是儿猫儿。’上句‘儿猫’,牡猫也;下句‘儿猫’,我猫也”云云,其说甚确,“儿孩儿”正谓男孩耳。 开头所引钱先生“春风蛱蝶忆儿猫”,忆的正是“我的小公猫”。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