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主要绿肥品种资源图集(精) |
分类 | |
作者 | 曹卫东//徐昌旭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种质资源是作物科学的物质基础。绿肥是一大类作物,绿肥功能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种质资源的保驾护航。面对农业生产形势的变革,绿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绿肥种质资源的供给也同样需要适应生产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生态类型多样,绿肥利用历史悠久,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以及境外引种,绿肥种质资源繁多。目前存有各类绿肥资源20000多份,常用的绿肥品种、品系约400多个,这些资源是未来绿肥工作的重要宝库。《中国主要绿肥品种资源图集》分11章,按照豆科绿肥、十字花科绿肥、禾本科绿肥、水生绿肥和其他科属绿肥分别编写。其中,豆科绿肥共分7章,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是目前绿肥生产中普遍应用、面积最大的种类,各用一章进行详述,其余豆科绿肥归成4章分别介绍。由于绿肥分类方法多样,本书的章节归类主要是根据当前生产应用的普遍程度、绿肥作物的主要利用方式等综合考虑予以安排。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图文并茂,期望学术性、实用性和科普性兼顾,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在学术性方面,力图明确各绿肥种类的起源与分布,适当介绍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主要种质的优异性状等。在实用性上,给出了不同种类及主要品种的生产表现、适宜区域。同时尽可能展示了主要绿肥种类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等,以增强科普性。 目录 第一章 紫云英 第一节 紫云英起源与分布 一、起源与种植历史 二、区域分布 第二节 紫云英特征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性 三、生长发育过程 第三节 紫云英种植与利用 一、种植管理 二、利用方式 第四节 紫云英种质资源 一、紫云英地方品种 二、紫云英育成品种 三、紫云英品系材料 第五节 紫云英优良品种 一、紫云英地方品种 二、紫云英主要育成种 第二章 苕子 第一节 毛叶苕子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性 三、利用价值 四、毛叶苕子主要品种 第二节 光叶苕子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性 三、利用方式 四、光叶苕子主要品种 第三节 蓝花苕子 一、特征特性 二、利用方式 三、蓝花苕子主要品种 第三章 箭筈豌豆 第一节 箭筈豌豆起源与分布 第二节 箭筈豌豆植物学特征 一、根、茎 二、叶 三、花 四、荚果与种子 第三节 箭筈豌豆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箭筈豌豆利用方式 一、绿肥 二、饲料 三、加工 第五节 箭筈豌豆种质资源 第六节 箭筈豌豆主要品种 一、大英箭筈豌豆 二、333/A箭筈豌豆 三、波哥800箭筈豌豆 四、匈牙利箭筈豌豆 五、春箭筈豌豆 六、102箭筈豌豆 七、104野豌豆 八、66-25箭筈豌豆 九、陇箭1号箭筈豌豆 十、陇箭2号箭筈豌豆 十一、苏箭3号箭筈豌豆 十二、苏箭4号箭筈豌豆 …… 第四章 夏季及热带豆科绿肥 第五章 肥豆(菜)兼用型豆科绿肥 第六章 肥饲兼用型豆科绿肥 第七章 多年生木本豆科绿肥 第八章 十字花科绿肥 第九章 禾本科绿肥 第十章 水生绿肥 第十一章 其他科属绿肥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绿肥 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至 今已逾3000年,人工栽培 与利用绿肥亦近2000年。 漫长的绿肥利用发展史,也 是绿肥种质资源不断丰富的 历史。 利用绿肥,最早可追溯 至先秦时期,《诗经·周颂· 良耜》载:“以薅茶夢。茶 夢朽止,黍禝茂止。”薅, 为拔去田草之意。早在公元 前1000年的西周初期,古 人就认识到田间清除的杂草 腐烂后能使作物生长茂盛。 战国后期以前,在黄河流域 ,除草肥田演变成有意识地 养草肥田,亦为栽培绿肥铺 垫了基础。《礼记·月令》 载:“是月也(季夏之月) ,土润海暑,大雨时行,烧 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 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 疆。”《氾胜之书》载:“值 无旱耕。须草生,至可耕时 ,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 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公元129年,始见人工栽培 绿肥。《史记·大宛列传》 载:“马嗜首蓿。汉使取其 实来,于是天子始种首蓿、 蒲陶肥饶地。”不仅最早记 录人工栽培首蓿,也是栽培 首蓿后能促进葡萄生长并提 升土壤肥力的最早文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 增多,食物需求量加大,提 倡多熟制种植以提高土地产 出,增加肥源并保证土壤质 量“常新壮”成为关键。《齐 民要术》中有《广志》云: “苕草,色青黄,紫华。十 二月稻下种之,蔓延股盛, 可以美田。叶可食。”至此 ,栽培绿肥的种类更为广泛 ,由首蓿扩展至苕子、绿豆 、小豆等。栽培绿肥已然成 为当时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 重要技术措施。贾思翩对前 人栽培与利用绿肥进行了系 统的梳理及实践,而后在《 齐民要术》中提出:“凡美 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 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 模种,七月、八月犁稳杀之 ,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 其美与蚕矢、熟粪同。”不 仅提出了绿肥种植制度、适 宜品种、种植与翻压利用时 间及方法,且明确了绿肥增 产作用及与粪肥肥效的比较 。由此,中国绿肥栽培利用 技术框架初步构成,用地与 养地种植制度基本建立。唐 宋元时期,绿肥种植范围进 一步拓展,绿肥用途趋于多 元化,复种与轮作换茬制度 更为丰富,政府对用地养地 也给予财税激励,在一定程 度上推动了绿肥生产发展。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六》:“小菉豆税,每亩与 减放三升。”唐末《四时纂 要》载:“菉豆,此月杀之 ,不独肥田,菜地亦同。” 宋时陆游《巢菜》诗序:“ 蜀疏有两巢。大巢,豌豆之 不实者;小巢,生稻畦中, 东坡所赋元修菜是也。吴中 绝多,名漂摇草,一名野蚕 豆,但人不知取食耳。”元 代《王祯农书》将绿肥分为 苗粪和草粪,“苗粪者,按 《齐民要术》云……此江淮 迤北用为常法。”“草粪者, 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 掩罨腐烂也。……江南三月 草长,则刈以踏稻田,岁岁 如此,地力常盛。” 明清之期,绿肥主产区 由北方移至南方,绿肥种类 更为丰富。《天工开物》: “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 ,不冀麦实;当春,小麦、 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 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 也。”《农政全书》:“有种 晚棉,用黄花、苕饶,草底 壅田者。”“若草不甚盛,加 别壅。欲厚壅,即并草稳覆 之,或种大麦、蚕豆等,并 稳覆之。”豆科绿肥已由绿 豆、小豆、苕子增至金花菜 、蚕豆,禾本科小麦和大麦 也始作绿肥,接茬作物从粮 食作物发展至棉花等经济作 物。清初,绿肥种植技术进 一步完善,紫云英成为南方 主要绿肥,肥田萝卜始用于 绿肥。《沈氏农书》中“逐 月事宜”载:“三月……垦花 草田……窖花草……四月…… 天晴……倒花草田……八月 ……撒花草子。”《齐民四 术》:“又有先择田种大麦 或莱子、蚕豆,三月犁掩杀 之为底。”《浦泖农咨》:“ 头通红花草也,于稻将熟时 ,寒露前后,田水未放,将 草子撇于稻肋之内。到斫稻 时,草子已青,冬生春长, 三月而花,蔓衍满田,垦田 时翻压于土下,不日即烂, 肥不可言。”《抚郡农产考 略》:“萝卜叶青花白,杆 直上长二尺三、四寸,较大 者稍高。有大小两种,大者 为蔬菜,小者专为肥田之用 0” 1949年之前,中国农作 物肥料主要来源于绿肥和粪 便有机肥。1949-1980年, 绿肥、有机肥及化肥,并称 中国肥料行业的“三驾马车” 。1980年以后,中国农作 物施肥进入化肥主导时代。 随着化肥用量的日益增加, 加之施肥不够科学,其对生 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渐趋显 现。进入21世纪,作为协调 人与自然、消耗与保护的有 效纽带,绿肥被重新认识, 尤其是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 实施,绿肥在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及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更 加凸显。2007年、2009年 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鼓 励发展绿肥。在此背景下, 绿肥不断在石化投入品减量 、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 田建设等方面得到应用。 种质资源是作物科学的 物质基础。绿肥是一大类作 物,绿肥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离不开种质资源的保驾护航 。面对农业生产形势的变革 ,绿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绿肥种质资源的供给也同样 需要适应生产需求的多样化 。中国生态类型多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