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丰子恺作品(学生版)/名家作品名师赏析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精选集,挑选了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篇目,如《手指》《白鹅》《给我的孩子们》《还我缘缘堂》等,情感真挚、富有童趣,能带给小读者们启迪和思考。其中《白鹅》《手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在编排上,责编也按照年级的需求,对丰子恺先生的文字,进行大概内容上的归类,从目录上对全书的内容了然于胸,同时配以名师对篇目的解读。让小读者们,在感受这位“现代中国艺术家中的艺术家”的文学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借助名师的解读,更深入了解丰子恺先生的作品。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手指
两个“?”

白鹅
给我的孩子们
忆儿时
华瞻的日记
儿女
作父亲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南颖访问记
阿庆
穷小孩的跷跷板
翡翠笛
铁马与风筝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世间相
儿戏
爱子之心
生死关头
学画回忆
幸福儿童
我的母亲

晚餐的转调
竹影
爸爸的扇子
美与同情
图画与人生
还我缘缘堂
陋巷
车厢社会
随笔漫画
悼夏丏尊先生
序言
世间种种,不抵童心一

邓茜媛
每一个成人,曾经都是
儿童;每一个儿童,不出意
外终将长为成人。成人与儿
童的分别到底在哪里呢?有
人说在年龄,有人说在阅历
,但还有人说,在那一颗历
经世事而不沾尘埃、身处污
浊而不受蒙蔽的心。
这样的心,是为“赤子之
心”,即童心。拥有童心的
人,是天地间最博大的人。
《孟子·离娄》就说过:“大
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大,是博大、广大、心
量大、格局大、气魄大,唯
“大”人能容天地万物之纤毫
,见世间万象之本源,得圆
满具足之智慧。所以,历代
圣贤都十分推崇“童心”二字

童心可贵,有童心者更
是凤毛麟角。幸而,在我国
现当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
就有这样一位童心灼灼、熠
熠生辉的仁厚长者,他就是
我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
家、翻译家、书法家——丰
子恺先生。
他是真正的“人近百年犹
赤子”,从《子恺漫画》《
护生画集》到《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他总是
用儿童般明澈的眼光和纯真
的心境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因此他的作品时常以儿童为
题材,写儿童、赞儿童、学
儿童,字里行间充溢着童心
与童趣,正如这本书。
这是一本让人倍感清新
和温馨的书,精选了丰子恺
先生诸多经典散文篇目。无
论是对于人生根本问题的探
寻,还是对于日常生活琐事
的感悟,无论是对于儿女的
关心关爱,还是对于艺术问
题的看待,它们都有一个共
同的指向——从儿童的角度
去展现人生的本真和美好。
书中有多篇作品直接以
儿童为写作对象。例如直接
把自己想象为孩子,以孩子
的口吻来展现孩子内心世界
的《华瞻的日记》;在成人
视角与儿童视角之间自由切
换、叙写孩子天真可爱的《
南颖访问记》《给我的孩子
们》;直接从儿童身上得到
启发、表达对儿童的赞美的
《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
代》《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还有从一件小事反映父母
对儿女之爱的《爱子之心》
,或是陷入教育两难的《作
父亲》,等等。
丰子恺先生始终坚信,“
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
这才是真正的人”“天地间最
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
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
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
地见到”。他时常将儿童世
界与成人世界作对比,盛赞
儿童的真善美;更时常蹲下
身子倾听儿童的话语、观察
儿童的举止,顺着儿童的目
光重新看待世界,理解儿童
内心的困惑与痛苦;他甚至
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
间的艺术与儿童”作为占据
心灵同等位置的四要事,一
似极大的热情、毫无保留地
表达对儿童的赞美和崇拜。
丰子恺先生以童心观儿
童,也以童心观世人,他顺
着纯真的目光看到了世间难
得的真醇。书中回忆了一些
人物,如家乡石门镇上分柴
的小人物阿庆,他生活困窘
却热衷二胡;居住杭州陋巷
中的M先生,数十年安贫乐
道、达观洒脱;坐在八仙椅
上的母亲,治内兼外、一生
操劳,永远是“眼睛里发出
严肃的光辉,嘴角上表示出
慈爱的笑容”;恩师夏丐尊
先生,为人亲和热情,为学
广博精神,为国多忧善愁。
他们都是最贴近生命本真的
人,用真诚的态度对待芜杂
的生活。
丰子恺先生自己也同样
如此。他在抗战的艰苦岁月
里仍记着那一抹白影的生动
点缀和温暖陪伴(《白鹅》)
,在辗转奔忙的间隙中仍能
回味童年时养蚕、吃蟹、钓
鱼的乐趣(《忆儿时》),在
功成名就的赞誉中仍能谦虚
自省地追溯自己学画走过的
“弯路”(《学画回忆》)……
“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
琐屑事件所迷着,都忘记人
生的根本。”“比起他们来,
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
蒙蔽,所斫丧……”是的,
唯有孩子干净明澈的眼睛能
见生命本相,一旦开启了这
样的智慧,对于人生的领悟
就几近本源了。书中的《两
个“?”》一文,以儿时即对
时间和空间产生的疑惑,来
探寻人生与宇宙的根本问题
;《渐》以时间悄然改变一
切的惊心动魄,唤起人们对
无常变化的警惕;《家》以
有形住宅的不断转换,深人
到对无形之家、人生归宿的
灵魂叩问。书中还有不少对
社会现实真切苦难的同情观
照,如展现人性弱点、可悲
可笑的《车厢社会》,从儿
童游戏来感叹世间荒谬的《
穷小孩的跷跷板》《世间相
》《儿戏》等。正是以一颗
柔软纯真的童心来看世间,
才会敏锐地觉察到这种种谬
误、种种荒诞,从而引发无
尽的现实感伤与儿童式的美
好向往。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几乎
没有过于激烈的情绪,只有
朴质平实、温和浅淡,这一
切正是源于他以孩子般的纯
真姿态立于天地、行于世间
,儿童是怎样,他便是怎样
。世间本已多灾多难,他便
以自己的笔尽力去为惨淡的
人世添一笔亮色、增一抹温
暖,无论漫画还是散文,童
心便是这亮色,童趣便是这
温暖。
艺术家的这份心思和胸
怀,也体现在这些关于艺术
的文章里。他以给儿童讲故
事的口吻,深入浅出地普及
乐理知识、绘画知识,豆梗
做的翡翠笛,听风奏乐的铁
马与风筝,晚餐时分的音阶
音调,水门汀上的月夜竹影
,爸爸扇子上的绘
导语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知名教师邓茜媛精心撰写导读,逐篇进行文本赏析,帮助学生理解丰子恺作品的精妙之处。
这是一本让人倍感清新和温馨的书,精选了丰子恺先生诸多经典散文篇目。
书评(媒体评论)
子恺先生的文字和画,
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
间的情味。
——俞平伯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只用
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
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
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融童
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
然,又妙趣横生。
——朱自清
精彩页
手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名师赏析
本文行文活泼、构思巧妙,以手指为喻,影射社会各类群体的各色表现。对于五指的态度,虽然作者声明“无爱憎在其中”,实则暗寓褒贬。对拇指和食指是欲扬先抑,以其外形的不突出反衬其作用的巨大和品格的高尚;对于其他三指则有不同程度的否定,如“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等。
然而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在于批判,而在于号召团结,故而,作者在最后话锋一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如果能团结……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一句就将读者引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触发更正面、积极的思考。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