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结缘哈工大筑梦马拉松/建校百年哈工大人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建校百年·哈工大人系列丛书”之一,收集了哈工大8081、8083两个班级的同学创作的41篇文章,献给母校百年华诞。
8081、8083两个班共有学生52人,从入学到今天,40年过去了,同学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情同手足。他们中间,有人成为科研人员,有人成为教师,有人成为企业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跑步,特别是马拉松。本书中,有他们的校园生活回忆,有运动人生的点滴感悟,更有两个班“跑马人”参加马拉松赛事的精彩片段和对这项运动的心得体会。
作为哈工大人,他们秉持母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各自的岗位拼搏奋斗、毫不懈怠,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业余生活中,他们以运动为乐,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母校运动场上的十个大字——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尤其是通过蓬勃的马拉松运动,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谨以此书祝福母校,芳华永驻。百尺竿头,奔向下一个百年。
目录
1 爱母校 回忆往日时光
冯德臣 回忆我难忘的学生时代
边东明 交错重叠 连接79&80
倪厚根 四年同窗 真情难忘
王东鹏 我们的寝室
王守城 大学的回忆
张毅 难忘的哈工大本科毕业季
卢长海 哈工大记忆
李敏 同学情 一生情
文海谦 报到
朱彬 哈工大予我盛世芳华
张丽萍 每一片雪花都落在正确的地方
路双立 碎片记忆
孟春祥 一点记忆
王宏波 你是我人生中的航标灯——献给我的母校哈工大百年华诞
孔令安 校刊文摘
2 爱跑马 感悟人生哲理
王长滨 奔跑的人生
孙柏春 跑步随笔
金海平 人生马拉松里的马拉松
谢卓伟 柳宏秋 一起奔跑 携手人生
张帆 随想二三
张立凯 跑马那点事
张秀海 马拉松圆了我的美国旅游梦
王海林 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
徐荣棣 爱运动的我
曹春林 跑马“散”文
戴铁成 马拉松和我
富宏亚 我的马拉松
李赫峰 说说我的马拉松
刘亚彬 我的跑步故事
朴松花 同学情 民族情 跑马情
沈亚红 迷马人生
3 爱运动 享受美好生活
张泮 用脚接触 用眼观察 用心感受
李克准 同学情 跑马缘 登山路
李志杰 我与篮球的故事
荣瑞芳 运动快乐
顾荣荣 海外游记
张立滨 我喜欢的运动——Hiking(远足)
马云辉 室友,球友,跑马人
康继忠 出发,向着家的方向
孟圣达 运动——延续同窗情缘的媒介
张思明 我的健走生活
后记
序言
同学们的文章,勾起我
对往事的回忆。
1980年6月份的某一天(
本科毕业前夕),辅导员陈
文彬老师找我谈话,征求我
的意见,说:“组织决定让
你留学校做辅导员工作。”
说是征求意见,实际上学校
已经决定了。当时我感到很
意外,因为我的想法是到研
究所或工厂工作,但是,作
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必须无
条件服从组织安排。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
了这个工作。很幸运,大概
是老天眷顾吧,52片优质的
雪花飘落到8081班和8083
班,又融化为一个整体。
我和这两个班的同学共
同学习、生活了4年。
外表是老师的样子,可
胸膛里装的却是哥哥的心。
弹指间4年结束了。让我
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这两
个班与校内同届各班相比,
入党人数、考研究生人数均
名列前茅。
相识40年了,许多场景
就像电影似的经常在我的脑
海中浮现。在校时与同学们
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毕业
后同学们不断的关心和问候
,还有诸多的支持和帮助,
都让我难以忘怀。
当知道有的同学已经成
为企业家、教授,甚至成为
省、市主要部门的领导时,
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羡慕同学们,离校多年
之后,马拉松运动又把大家
拉到了一起。国际、国内的
赛事上均能看到你们的身影
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不知道
底细的人,还以为你们这些
同学是体育院校的。也都快
60岁的人了,悠着点!
时间不能倒流,如果可
以的话,我还想和同学们在
一起——不过我会比那时成
熟很多。
爱你们!也祝福你们!
程建华
2020年6月22日夜
导语
本书中收录了哈工大机械工程系80级8081和8083两个班级学生撰写的四十余篇文章。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校时不仅学业优秀,而且热爱体育运动。毕业三十多年后,仍然团结亲密,涌现了一批热爱马拉松运动的人,始终引领着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健康生活、努力工作。四十余篇文章有对母校的祝福、有对往日时光的回忆、有参加马拉松的感想和感悟、有对各种体育运动的热爱、有对生活的美好体验,等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爱母校,回忆往日时光;爱跑马,感悟人生哲理;爱运动,享受美好生活。
后记
与八系同学的缘分要追
溯到1980年。那一年我考
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
系管理工程专业8001班。
按照学校的建制,我们属机
械大类,所以大学前两年很
多基础课是跟八系两个班的
同学一起上的。
再后来,我跟8081班的
谢卓伟结婚,八系同学成了
我的婆家人。
听闻八系两个班举行足
球比赛是2004年。那是我
们大学毕业20周年,八系两
个班在北京聚会。聚会期间
他们延续在校时的保留节目
一一足球对决。跟所有正规
赛事一样,从选服装、订场
地,到请裁判,一切都做得
一丝不苟。输赢不记得了,
只听说下个10年聚会他们还
要比。
说话间到了2013年6月,
先生赴杭州参加8081班的
同学聚会。回来后跟我说,
聚会期间他们举行了环西湖
长跑,大家约定,从今以后
加强身体锻炼,准备迎接毕
业30年聚会时与8083班的
足球赛,务必坚决彻底踢赢
8083!
对于这种孩子般的执拗
我只是觉得好笑,并未当真
一一要知道,这时大家都已
年过半百,尽管心气依然盛
,但毕竟不是年轻人了。不
想在长滨的倡议下,长跑健
身真的在8081班蓬勃兴起
,而且很快蔓延至8083班

2014年毕业30年聚会如
期举行,同学们相聚哈尔滨
,一同晨跑后他们履行诺言
继续打比赛。输赢我还是没
什么概念,只知道随即那离
我们生活甚远的马拉松在两
个班成燎原之势,加入训练
的、鼓掌喝彩的、看热闹的
,几乎吸引了所有的人。
被他们所感染,我也加
入了长跑锻炼;被他们所吸
引,我开始关注他们的跑马
活动,于是就有了马拉松的
系列篇。
2020年是母校哈工大建
校100年,也是我们上大学
40年。早就蓄谋要在这么重
要的时间节点回母校参加大
庆,来一次同学大聚,不料
被从天而降的新冠肺炎疫情
给灭了火。同学们眼巴巴地
在云上观摩校庆系列活动,
满腔的热情不知往哪挥洒。
“云校庆”活动中,有一
个“哈工大之光——线上奔
跑挑战赛”,邀请全球校友
以组队百公里跑致敬百年母
校。消息一出,八系群立刻
炸了营,情绪总算有了宣泄
的出口。报名参加,时不我
待!在秀海和柏春两位班长
的动员组织下,很快,由24
人组成的两个百公里团队宣
告成立——这几乎是八系52
名同学的一半,不说举世无
双,恐怕也难找出几个同类
。6月7日这天,身处中国、
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全
球13个城市的同学同时开跑
,参赛里程达240多公里,
为母校献上了学子炽烈的情
、火热的心!
“云校庆”活动中,8081
班金海平同学作为杰出校友
代表接受学校专访。谦虚低
调的海平没有过多介绍自己
,而是把谈话重点放到了八
系同学的跑马活动上。这引
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的关注,一个以他们跑马为
主题编撰一本书,并将其纳
人百年校庆系列图书出版计
划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就
有了这本文集。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文集
能让读者看到20世纪80年
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他们
淳朴善良,生活简朴,欲望
平平,但心中充满理想,满
怀报国志向;看到毕业后他
们奋斗的足迹,他们秉持母
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
校训,在各自的岗位拼搏奋
斗、毫不懈怠,做出了骄人
的成绩;看到业余生活里他
们以运动为乐、身体力行地
践行着母校运动场上刷着的
十个大字——为祖国健康工
作五十年,特别是通过蓬勃
的跑马活动,凝聚了人心,
汇聚了力量,成为不枯竭的
话题。
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
让人感受时代,并给未来以
昭示。希望这本文集能起到
这样的作用,哪怕这作用很
微小,我们也很开心了。
柳宏秋
2020年8月
精彩页
回忆我难忘的学生时代
我一直认为20世纪80年代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因为那时我们年轻,因为那时我们好学,因为那时我们有期待和理想,因为那时的中国正值“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时代!
1976年,我13岁,进人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读初中。由于我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好,深受老师的喜爱。老师上课提问题,只要大家不会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看来,期望我站起来回答,而我几乎每次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后来据这个学校的师弟校友说,我的名字经常被老师在学校课堂上提起,作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
我们的班主任教数学,数学解题水平非常高,我崇拜他。他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这个名字就是在这时进入我脑海的。对我那年轻的心来说,哈工大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这是我计划进入哈工大读书的最初启蒙阶段。
1978年我进入大连第一中学读重点高中。
这期间我的哥哥已经在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读造船系了。哥哥每个周末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来一些数理化教学参考书,当然还有一些精美的英语小册子。这些课外读物使我受益匪浅,也更进一步促进了我的学习。我始终认为,读书、读好书、读一流的书是学习和做一切工作的捷径。后来买书、读书和藏书成为我人生的一大乐趣。我喜欢独处,但我不孤独,因为我有书可读,更喜欢读各种英文书。渐渐地,好读书和读好书成了我的习惯和乐趣,直至现在。
1980年高中毕业,当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进人大连工学院读书的时候,我来到了北国哈工大。去哈工大读书是我初中时期的梦想,也是我哥哥的建议。
1980年8月27日下午,哈尔滨火车站,在郑绪岚《太阳岛上》悠扬美妙的歌声中,我和张泮结伴从渤海之滨的大连来到了北国冰城哈尔滨,来到了哈工大。这一年我们17岁。
我和张泮等同学在程建华老师的接站、介绍引导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哈工大。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哈工大校园时,我们被校园的迷人风光吸引住了!欧式的教学楼群,美丽的校园风光,高耸的主楼塔楼让我们的感官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冲击!哈工大真美,太帅了!程老师一路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哈工大以及八系的名家教授:黄文虎、王铎、袁哲俊、齐毓林、李华敏、陈湛闻等,这些教授的大名如雷贯耳,听后我感到非常自豪,心里想:现在使劲记住这些大家的名字,一会儿就写信向我的中学同学吹吹牛,显摆一下,让他们知道我们哈工大的厉害!以后嘛,我一定要拜这些大家为师,向他们好好学习——1984年,我如愿考取了机械设计陈湛闻教授的研究生,这是后话。
但是当我们进人哈工大第一学生宿舍,步人位于地下室的寝室时,我们那颗年轻、自豪、脆弱的小心脏有点受不了了,顿时一脸失望,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昏暗潮湿的地下室就是我未来大学四年生活的家?
这与我想象中的哈工大学习生活差距有点大!我以前从未离开过大连,从未离开过父母,从没有被学习以外的事情侵扰分神过。但此时我心里感到不安,然后强烈地想家。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面对这种生活条件,眼前没有父母照顾了,怎么办?顿时我感到后悔了!
晚上我含着眼泪,开始书写我人生中的第一封家书,向我的家人“求救”!以期得到父母的安慰、同情、鼓励和支持。
写到此时,我去书房里解封了已经近40年未曾打开过的家书,有百封之多。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