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仁散文/永仁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永仁散文》收录《水墨方山》《读一方苴却老碑》《莫若锦绣芙蓉心》《释读直苴》《天下方山》《梅葛:为逝者而歌》《幸福是什么》等散文作品,既有名家写永仁的优秀之作,也有本土作者的起步之作。本书旨在为永仁文学爱好者搭建平台,鼓励本土创作,繁荣地方文艺。
目录
人文随笔与口述历史
水墨方山
读一方苴却老碑
莫若锦绣芙蓉心
永仁旁注
苴却石缘古砚生辉
中国苴却砚的故乡,我的故乡
落水洞品樱桃(外一篇)
释读直苴
天下方山
人生散谈
梅葛:为逝者而歌
第三只眼看直苴
最想念的季节
体验永仁
苴却之砚
永恒的眷恋
幸福是什么
方山散记
走过莲池
殇·四月
久违的包谷面面饭
多情的石头惹人醉
古树·母亲
家乡那一抹荷香
莲池乡的巨变
女儿的微笑
鸽子衔回橄榄枝
期末那些天
我与葡萄有个约会
我心中的曲比阿乌
凤凰花开
附身捡拾落花生
回家
心上莲池风暖花开
直苴寄生
莲池乡村好声音
云山秀水间的花朵
方山八景记
漏天
春风又绿
——《永仁文学丛书(2014年)》后记
导语
万物因水而生。永仁村山水格局极具特色,刁江和九磨河、二村小河两条水系形成“仁”字格局,与永仁村完美契合。永仁,这方不一样的烟火人间,正如董源《夏山图》里所画的那样:重峦叠冈、沙汀烟树,间有细小的人物、舟桥、茅舍、牛羊出没隐现,一派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
本书是《永仁文学丛书》之一,书中作者记录了永仁县的山明水秀以及乡土人情。
后记
春风又绿
——《永仁文学丛书
(2014)》后记
沐浴着县委政府“文化名
县”的春风,《永仁文学丛
书(2014)》顺利出版了
。这套丛书由《永仁诗韵》
、《永仁散文》、《永仁小
说》和《永仁民间故事》组
成,是去年永仁文学丛书《
方山情歌》《永仁恋歌》和
《永仁情怀》的继续。出版
丛书,目的是为永仁文学爱
好者搭建平台,鼓励本土创
作,繁荣地方文艺。
今年丛书收录原则是“永
仁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或以永
仁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
,鼓励永仁人写永仁,欢迎
县外人写永仁。我们以此为
基本要求,借去年文学创作
和结集出版的东风及其激发
的热情,发出征稿启事,组
织采风,鼓励创作,获稿颇
丰。在收集稿件、阅读稿件
、编辑稿件的过程中,我们
也在比较、体悟、检讨中获
知差距、获得提高。文联订
阅的十余种文学刊物,全省
129个区县文联、16个州市
文联以及周边省份部分区县
文联凡寄给我们的刊物(文
学季刊《方山》也同样寄往
这些地方),我们期期浏览
。收到的日报副刊,我们日
日翻阅。同时,每隔一段时
间,我们都会通过互联网搜
索有关永仁元素、苴却元素
创作的文学作品。留心收集
的过程,就是我们阅读编辑
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借鉴
的过程。
在编辑《永仁民间故事
(一)》的过程中,我们向
退休干部杞宗顺、范兆云了
解了当年收集整理的相关情
况,直接使用1981年和
1988年县文化馆两次收集
整理的资料,分为彝族、傣
族、傈僳族、汉族四类重新
进行了梳理、编辑、校对。
《永仁民间故事(二)》是
我们文联于2013年下半年
和2014年组织采写的,署
名者即采写者。这部分稿件
的编排我们按照采风的时间
顺序,即宜就、莲池、永定
、维的、猛虎、中和、永兴
来确定的。《永仁诗韵》《
永仁散文》和《永仁小说》
收录的作品,既有名家写永
仁的优秀之作(那是我们学
习的榜样),也有本土作者
的起步之作(这或许会成为
我们的希望),均是本职工
作之外的努力,精神可嘉,
应该鼓励。文联几个人,虽
然没有专业之长、专研之工
,但职责所系,又有县领导
的鼓励和爱好者的期盼,我
们乐于学、乐于做这方面的
工作,为永仁文学艺术爱好
者、创作者做嫁衣。
这套丛书通过三轮讨论
编排,正式出版发行了,可
谓修成正果,然而,诚如作
家汤世杰老师所言:“做书
事小,人生事大。”阅读不
止于阅读,还阅世,让有心
阅读的人们在“阅读”这样的
小事中对家乡、对自己、对
人生有所感悟吧。
创作温暖灵魂,阅读温
暖生活。愿我们永仁这小块
文学绿洲绿了又绿!
文芳聪
2014年10月27日
精彩页
人文随笔与口述历史
——《永仁人文随笔丛书》序
陈墨
人眼太低,目光太短,山川形胜非登高远望不可领略。
我心尤浅,情绪尤浮,文史精神不静沉深思难得品尝。
这算是副对联。前一句是作家汤世杰《山川仁德》一文的开头,平实而精彩,下一行是我憋的。以此开头,因我喜与老汤“作对”,也因这话与本文相关。
老汤要我为这套丛书写序,我说我不够资格。但他给出了一个难以谢绝的理由,要我谈谈人文随笔创作,与口述历史工作的关系。这些年,老汤一直在云南大地上行吟,出版过长卷散文《殉情之都》《灵息吹拂》《梦幻高原》《古摇篮》《在高黎贡山》和随笔集《烟霞边地》《冥想云南》。我对老汤充满敬意,敬他行走的谦恭,倾听的虔诚,冥想的寂寞,耕耘的精细,以及对大地、生命和文化的那一份挚爱痴情。70岁的老汤,继续《杖藜拾青》,与万利书的《砚边墨痕》、后亚萍的《绣娘秘语》组成“永仁人文随笔”丛书。我知道,老汤对文化散文或日人文随笔的写作与思考是极认真的,如今认真也稀有了,不能不以认真相对。此外,我热爱口述历史,又遇上了一个有创意的试题,于是,鸭子权且上架。
口述历史是人类历史记忆的源头,没有文字时,一切历史记忆都只能口口相传。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彝族的《梅葛》和藏族的《格萨尔王》等,即从口传而来。现代口述历史1948年开始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信念是采访历史的创造者、亲历者和见证人,弥补正式档案文献的不足,为历史提供更多细节与质感。欧洲史学年鉴学派影响下的口述历史运动,将口述历史的范围扩大,既采访要人和名人及其社会生活公共记忆,也采访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的个人记忆,目的是让“无声的大多数”发出声音,把历史书写权交还给人民。我们想再进一步提出人类个体记忆库概念,采集并收藏人类个体记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积累大数据。基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梦想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当然它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做的人多了,假以时日,才能积涓滴小流,成浩瀚江海。
人文随笔与口述历史,差异明显。前者是文学,归艺术;后者是史料,归学术,分类不同。前者是随笔文章,后者是口述实录,形态不同。前者是一种创造成型的文化产品,后者是一种档案材料即文化资源,性质不同。前者采风,虽也要与人对话,且要观察天地山川,倾听自然信息,思索自然与人类的关联;还要翻阅古籍,与文献对话,并作相应的知识考古;更要打开心扉,与自己对话,让思想在不同的时空中随意穿越,在现实、历史、哲学和美学的多维世界中自由飞翔。而后者,只是采访人和受访人的对话并作录音或录像纪录,工作方法不同。前者是文学家即采风人的独立创作,观察及采访都只是创作素材。如这套书的三位作者走遍了永仁所有乡镇,采访了50余人,作了5393分钟的录音,但成型文本是文学家感受和思考后的生动转述,联想翩跹、思绪灵动,直接引语少之又少。后者是采访人和被采访人合作的产物,呈现形式须尽量保持访谈录音的原有形态。二者的工作重点、程序、著作权归属、呈现形式均不同。
人文随笔和口述历史间,当然也有关联性和相通处。地域人文随笔创作的第一环节,是实地采风;而采风,正是现代口述历史的重要源头。在采风过程中,少不了要与当地居民对话,倾听并记录,而这也正是现代口述历史工作的三个关键词。这样说来,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采风,人文采风也有口述历史特性。如此,二者或可共享一些经验和规则,如:其一,不把采访对象仅仅当成信息工具,而要当作生命主体。惟先知人,才能观风、论世、谈文化。其二,尽可能问得广一点、深一点。个人是文化造物、历史传承者、社会关系结点,且是独立生命个体。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