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东技工故事/广东省广东技工工程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广东技工故事》包含五部分内容:一是深度解码“广东技工”,从历史纵深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广东技工”成长的历程;二是“广东技工”的辉煌贡献,以全景式视角展现近年来“广东技工”服务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包括“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对创业、就业和扶贫工作的支撑、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推进等;三是“广东技工”成长之路,展现历年来领导重视、政策推动及行业、企业、院校、基地等各方面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展现了“广东技工”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所提供的人才支撑;四是“广东技工”之行业精英,展现各行业涌现的“南粤工匠”、杰出技能人才风采故事和世界技能大赛广东参赛选手拼搏进取的动人故事;五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基地(广东)风采录,采用融媒体形式,共拍摄了23个基地视频,立体化地展示了广东承办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特色。 目录 引言 一、岁月留痕:广东技工的沧海桑田 百废待兴 艰难起步 破茧成蝶 蓬勃发展 逐鹿世赛 一显身手 展望未来 舍我其谁 二、春华秋实:广东技工的壮美篇章 大国神器 巧手匠心 广东制造 享誉全球 就业为本 培训为用 粤菜师傅 岭南名片 南粤家政 适逢其会 农村电商 与时俱进 技能扶贫 硕果累累 改革创新 服务湾区 走出国门 奔向世界 三、砥砺奋进:广东技工的风雨兼程 春风化雨 茁壮成长 技工教育 全国标杆 提质培优 跨越发展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匠师垂范 薪火相传 技惊天下 举世瞩目 人才评价 推陈出新 工匠精神 广为流传 四、群英荟萃:广东技工的杰出代表 勇夺首金的追梦少年——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林春泷 追风男儿的逆袭之路——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张志坤 原型小子的出彩青春——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黄枫杰 砌筑新秀的绣花功夫——记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梁智滨 “工人院士”的激情岁月——记大国工匠周创彬 “陶瓷工匠”的绿色之梦——记大国工匠刘一军 “石化标兵”的执着追求——记大国工匠高东斌 知识工人的传奇人生——记大国工匠罗东元 “跨界能手”的抗疫之战——记行业翘楚陈建国 地铁安全的“技术卫士”——记行业翘楚张重阳 粤点泰斗的“诗和远方”——记行业翘楚何世晃 “明星农民”的田野生活——记行业翘楚全王新 甘为人梯的巾帼英雄——记工匠之师杨珍 坚守本心的那个少年——记工匠之师刘建 “王者焊将”的奋斗人生——记工匠之师刘仔才 “金牌院长”的拳拳之心——记工匠之师冯为远 五、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基地(广东)风采 后记 序言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 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 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 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评价、激励制度,大力 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 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 才、技能报国之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对我国选手在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 作出重要指示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 人才、技工教育的重要论 述和对广东的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为新时代的中国技 工、新时代的广东技工指 明了发展方向。广东将按 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技 能人才教育培养道路,全 力以赴部署新发展,迎接 新挑战,展开新实践! 广东技工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新生事 物,它的成长与广东的经 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 化水平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改革开放后广东走上 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力 地调整和优化了广东的产 业结构,广东快速发展为 全国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 省。正是在这一重大经济 社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进程中,广东技工的面貌 焕然一新,实现了升格和 蜕变,不仅成为广东发展 现代先进制造业、提升企 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广东 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还 有力推动广东技能事业的 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先 进人物与事迹,走出一条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 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供 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 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强大动能。当前,广 东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深 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 重大战略,构建现代经济 体系,建设制造强省,聚 焦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目 标,讲好“广东技工”故事 ,做实“广东技工”事业,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广东技工人才 ,以人才竞争优势赢得发 展竞争优势,为广东在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 、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支撑。 导语 《广东技工故事》以“综述+典型案例(故事)”的构架,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广东技工事业发展的全貌、历程和成就亮点,既有政策性,又兼具可读性,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图书可作为社会公众了解“广东技工”工程内涵、成就,塑造“广东技工”品牌形象的普及性读本,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学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的辅助读本,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后记 《广东技工故事》在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厅的指导下,由广东省 职业技术教研室组织编写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全面推动广东省“ 广东技工”工程,开展理 论研究编撰《广东技工故 事》,工作目标是在全社 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 模精神。 《广东技工故事》以“ 综述+典型案例(故事)” 的构架,图文并茂地展现 了广东技工事业发展的全 貌、历程和成就亮点,既 有政策性,又兼具可读性 ,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图书可作为社会公众了解 “广东技工”工程内涵、成 就,塑造“广东技工”品牌 形象的普及性读本,也可 作为职业院校学子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培养工匠精 神、增强职业自豪感的辅 助读本,激励广大青年走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 《广东技工故事》包 含五部分内容:一是深度 解码“广东技工”。从历史 纵深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40多年“广东技工”成长的 历程。二是“广东技工”的 辉煌贡献。以全景式视角 展现近年来“广东技工”服 务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取得 的成就,包括“广东技工” 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 对创业、就业和扶贫工作 的支撑、对粤港澳大湾区 发展的推进等。三是“广 东技工”成长之路。展现 历年来领导重视、政策推 动及行业、企业、院校、 基地等各方面的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路径,展现了“ 广东技工”为广东经济高 质量发展所提供的人才支 撑。四是“广东技工”之行 业精英。展现各行业涌现 的“南粤工匠”、杰出技能 人才风采故事和世界技能 大赛广东参赛选手拼搏进 取的动人故事。五是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基地 (广东)风采录。采用融 媒体形式,共拍摄了23个 基地视频,立体化地展示 了广东承办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集训基地的特色。 《广东技工故事》的 组织编写工作得到广东省 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 的大力支持,得到广东省 技师学院、广东省交通城 建技师学院、广东省国防 科技技师学院、广东省机 械技师学院、广东省轻工 业技师学院、广东省粤东 技师学院、广州市技师学 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 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 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 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 校、广州城建技工学校、 深圳技师学院、珠海市技 师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 、中山市技师学院、清远 市技师学院、江门市技师 学院、云浮技师学院、韶 关市技师学院、佛山市技 师学院的积极参与;暨南 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羊城晚报》《南方工报》 给予了支持;李云鹏、黄 耀、郭煜、雷三元、张东 风、魏海翔、刘娜妮、邱 媛、黄凯欣、李若梨等同 志参加了编写工作。在此 ,一并向关心、支持《广 东技工故事》编写工作的 各级领导、部门(单位) 和参与编写及审稿的有关 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 室 2020年11月 精彩页 百废待兴 艰难起步 1.战火硝烟后的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面对的是一个百业凋敝、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毫无基础,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的失业人员遍布城镇;在业人员也感到极度不安,时刻担心因工厂停工而失业,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在业人员的这种思想波动,挑起事端,严重影响了城镇生产的进行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面对困局,广东省委、省政府当机立断,以解决全省城镇就业为急务,为失业工人提供转业训练,为企业培养适应生产需求的技术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征程。在这一过程中,又重点结合企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的就业问题,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共同推动技工队伍的发展壮大。 数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广东的失业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首先是失业人群范围广,各个阶层都存在失业情况,如1953年上半年,广东省20个市镇登记失业人员32506人,求业人员17461人,共49967人,加上新会登记的228人,合计50195人。 其次是失业地域范围广,失业范围是全省性的,各个城市和县、镇都存在失业问题,大中城、镇尤为严重。据调查,汕头、湛江、石岐和北海(今属广西,下同)在1950年8一12月,仅5个月的时间就有失业工人上千人,北海多达4843人。1951年12个城镇失业工人总数多达27421人,除肇庆、潮阳和石岐外,其他城镇的失业工人都超过1000人,汕头多达4267人。 三是失业人员大多为青壮年,35—50岁的占60%之多。每个青壮年背后,都有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等待救济。 四是失业人员中,技工少,粗工多,文化程度低,需要进行技术、文化培训,有部分则暂时不宜进行培训,必须进行临时救济或长期救济。根据1952年8月对汕头等12个市、镇的调查,在9838名失业人员中,文盲占了29%,53%的人员为小学文化程度。1952年,在广州近3.8万名失业工人中,技术工人仅占11.3%,并且技术程度很低,当时,广东糖业公司需要招聘200多名高级的技术工人,社会竞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2.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从1950年起,广东省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就开始对失业工人展开大规模的转业训练工作,于当年8月在人口数量为5万以上的市镇设立日常办理登记及介绍失业人员就业、转业、救济和教育等事业的机构,并提出训练方针:“结合国家生产建设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失业工人的转业训练工作,提高失业工人的政治、文化水平,培养他们新的技能,使他们能逐步就业,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失业工人转业训练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大成效。据统计,广东1951—1953年共有7000多人通过转业训练获得了再就业机会,其中1952年训练了3894人,1953年上半年训练了2519人。训练的门类有会计、文化、药剂、保育、师资、政治等。失业工人经过3个月、5个月或6个月的训练,由劳动部门推荐就业。。这种经验在此后很长的时间内都发挥着重要的“标杆效应”。 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转业训练 当时的转业训练是指对失业人员进行技术、文化训练,以提高其就业能力。训练的方式有:用人单位自训、劳动部门培训、劳动部门与有关部门合训,以及委托有关部门训练。训练的对象以失业工人为主,首先是训练职工,其次是知识分子,再次是一般失业人员。训练内容有建筑、卫生、统计、机械、电器、五金、机器制造、会计等,以技术、文化为主,辅之以政治训练。训练时间为3个月、半年、1年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各国营、私营企业需要陆续雇用大量技术工人和业务人员的,设法自行训练,如开办技术工人训练班、艺徒学校及其他方式,由劳动部门调配机关调拨失业工人或在其所指定失业工人中挑选前往学习。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由各企业自筹。 (2)各国营、私营企业,不需要增加技术工人的,亦应接受失业工人处理机关的委托,尽可能容纳失业工人到其企业学习,由失业工人处理机关负责学习期间的一切费用,并与各企业订立委托训练合同及师徒合同,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的技术标准及师徒双方的义务等。 (3)各城市中所设立的私立学校、职业补习学校、技术学校等应协同教育行政机关,加以适当调整,尽可能给出一部分名额,作为训练失业人员之用。各公立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师范学校,亦应尽可能地划出一部分名额,招收失业人员。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