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农村学校改进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原生态实践范式与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书基于我国农村学校发展的现实性与特殊性,在充分调查、研究农村学校改进的客观需求基础上,厘定“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基本内容与价值取向,在一般意义上构建了“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探索了“学校—社区互动”促进农村学校改进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建立了有效的“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在实际改进过程中,发现了农村学校自主生成的原生态教育样态。本书的出版,为农村学校改进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参考,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学校—社区互动”实践范式与运行机制,并将为我国农村学校改进提供可参照的调研工具。 作者简介 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主任,吉林省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办公室主任。日本宫城教育大学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侵华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中日语文课程跨文化比较研究等。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为各级各类中小学、大学教师做培训报告百余场。 目录 绪论 留住乡村教育 农村学校消失之哀 农村学校边缘化之痛 农村学校离农之悲 农村学校发展之希望 第一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设计 第一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内容 第四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思路 第五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内容载体 第四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现实问题 第五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的实践策略 第三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计划研制 第一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第二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行动思路 第三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内容维度 第四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保障措施 第五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愿景规划 第四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第二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维度 第四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策略 第五节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条件 第五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撕”课程:撕出来的创造/15l 第二节 “绣”课程:绣出民族风采 第三节 “编”课程:编出乡土文化 第四节 “塑”课程:塑出地域风情 第五节 “绘”课程:绘出科学艺术 第六节 “种”课程:种出长白精华 第六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特色学校文化形成 第二节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 第三节 多样教学模式生成 第四节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第五节 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七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中发现的原生态教育 第一节 原生态教育解读 第二节 中国农村学校的原生态教育思想 第三节 中国农村学校校长的原生态办学理念 第四节 中国农村学校教师的原生态教学模式 第五节 中国农村学校社区的原生态课程资源 第六节 中国农村学生家长的原生态教育信念 第七节 中国农村孩子特有的原生态素质 第八章 “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改进中的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学校—社区互动”运行机制的优化 第二节 农村学校改进中的多元文化共生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