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尼克松录音带(1971-1972上下)(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71年,在自己一个总统任期里的尼克松决定在白宫的主要场所及电话线上安装声控的录音设备。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此事。这一决定的直接结果是超过3700小时的“尼克松录音带”。
本书内容即根据解密的录音带整理而成。通过这些录音,我们可以知道尼克松在他重要的事关重大国际关系和国内问题的私下谈话中都说了哪些实话——与苏联人的争斗和谈判,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的关系,越南战争,印巴战争,金本位制的终结和总统连任竞选;当然,录音中也包括了尼克松对甘地夫人、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亨利·基辛格和犹太人、同性恋者以及其他人说的“坏话”。
《尼克松录音带》是了解美国总统在现实中如何决策以及他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的绝好材料。
目录
前言
人名
缩写
第一部分 从录音开始到关于中国问题的声明(1971年2月-7月)
第二部分 从金本位的崩溃到印巴战争(1971年8月-12月)
第三部分 筹备峰会与越战升级(1972年1月-5月)
第四部分 连任之路与越战的结束(1972年6月-1973年1月)
大事年表
致谢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序言
40年后,我们几乎已经忘记,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总统在1972年末正处在他政治生涯的
高峰。那一年,他作为总统历史性地使美国与“冷战”时
期的敌手们建立了友好关系:首先是中国,然后是苏联。
长久以来分裂着美国社会的越南战争也终于看到了尽头。
在当年11月的连任竞选投票中,尼克松以520票对17票的绝
对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在普选中也获得了61%的得票。在此之前,
这样大的竞选优势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ssevelt)和林登·约翰逊(Lyndon B.Johnson)分
别在1936年和1964年的大选中得到过。尽管关于“水门事
件”的质疑仍然存在,但这一丑闻在1972年大选中并没有
得到太多关注。如尼克松所愿,这次闯入事件当年基本上
只是流传在华盛顿环路圈子里的一桩趣闻——直到1973年
才出事。
12月14日,在椭圆形办公室休息时,尼克松根据当时
的形势谈论过他将为后世留下些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告
诉了时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鲍勃”.霍尔德曼(H.
R“Bob”Haldeman):
霍尔德曼:您的第一任期留下了不少好故事。
尼克松:应该写本书,就叫《1972》。
霍尔德曼:没错。
尼克松:这书肯定好得呱呱叫……里面有中国,有俄
国,还有5月8日(即莫斯科峰会前夕,他出人意料地决定
对河内、海防进行轰炸和布雷)以及大选。这一年真是精
彩极了。我写书时就写这些内容,书名就叫《1972》,结
束。
总的来说,这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位37岁的总统
第一个任期内最辉煌一年里的国家政策。这“真是精彩极
了”的一年内发生的各种事情将会原原本本按照它们在尼
克松录音中的样子呈现,没有删改,没有筛选。
整理尼克松的遗产离不开他的录音带,而白宫录音的
历史则早得多。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曾命令在椭
圆形办公室厚厚的木地板上钻孔,安装录音设备,以记录
他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哈里·杜鲁门(HarryTruman)后
来继承了这套系统,而且又在桌子台灯的灯罩上安装了一
个麦克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
上任后安装了一套新系统,其中包括椭圆形办公室内的录
音电话。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林登·约翰逊
曾使用由美国陆军通信兵部门提供的录音设备,能连续录
音数百个小时。
虽然其他总统也同样喜欢录音,但如今因对白宫进行
录音而出名的只有尼克松。据我们所知,他之后的总统没
有谁像他这样做过。他录音的时长比其他总统们加起来还
要多,共约3700个小时。起初,他对录音毫无兴趣。1969
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后不久,他还要求拆除了林登·约翰逊
留下的录音系统。当时笨手笨脚的他不想为电子设备伤脑
筋。约翰逊的系统需要专人管理,而且必须每天开关。
两年后,他的主意变了。此时,他的第一个任期已经
过半,尼克松发现他之前的总统们从未使用过声控录音技
术来记录一切,他想成为第一人。尼克松盘算着,他的白
宫录音带将会成为未来撰写回忆录时的宝贵素材。而且,
他当时认为既然要留下一份他总统任期内的准确记录,就
应该不加筛选地记录一切。肯尼迪所做的——只记录危机
时刻,比如古巴导弹危机时的安全理事会会议——在尼克
松看来只是装装门面而已。“我认为只记录挑选过的对话
将使录音系统的意义完全失去,”尼克松说,“既然录音
是为了对我的总统任期有个客观记录,就不该带有这种自
私和偏见。我不希望在录音时算计什么时间、录了谁、内
容是什么。”
他相信会议的录音能帮他梳理好他任上的记录,也能
让他掌控历史。“全部的目的,基本上就是,”在被录下
的第一段对话中,尼克松对霍尔德曼说,“也许有一天…
…我们希望能拿出一点正面的东西来,也许我们需要留下
些什么,好能更正记录。”
在尼克松的指令下,美国特勤局技术服务部1971年2月
在椭圆形办公室内的角角落落都安装了微型麦克风。5个被
安装在总统的办公桌里,两个在壁炉附近。椭圆形办公室
和林肯厅的电话线也被录音。还有两个麦克风安装在内阁
会议室里。中央混音器被安置在白宫地下室内的一个旧衣
帽间中,控制着所有录音设备,这是一台索尼TC-800B开盘
式录音机。除了尼克松、霍尔德曼、亚历山大·巴特菲尔
德(Alexander Butterfild,负责这套系统的操作)以及
特勤局的人之外,没有其他人知道录音系统的存在。
系统运行不久,尼克松很喜欢这套东西,于是进一步
扩大了录音范围。他所说过的一切之所以都能被录下来,
要归功于他的自我陶醉。他认为自已是一位有着地缘政治
视野和军事谋略的世界领导者,就像丘吉尔一样。事实上
,正如这本书所部分体现的那样,他痴迷于外交政策,以
致对国内事务的关注少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目前能得到的
录音带中大约只有10%涉及国内政策。不幸的是,这些对话
还多数发生在内阁会议室,那里的录音存在串话干扰,麦
克风位置的不当选择也使得在那里的录音成了后来最难誉
录的部分。
导语
本书是根据解密不久的尼克松执政期间(1971—1972)在白宫的录音整理而成。内容是尼克松在对当时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决策前,同基辛格等人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和其他场所进行的交流。主要包括四部分:1.从开始安装录音设备到关于中国的声明(1971年2月到7月);2.从金本位的崩溃到印巴战争(1971年8月到12月);3.峰会计划和越战升级(1972年1月到5月);4.再参选和越战结束(1972年7月到1973年1月)。
后记
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资料可以说是美国历
届总统中最为丰富和多层次的。一般来说,美国总统档案
资料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下属会议的备忘录、给总
统的备忘录、总统谈话备忘录、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笔记
、电报、情报备忘录等。但是,尼克松总统时期美国对外
政策原始档案资料,除了上述官书档案资料之外,还包括
大量的尼克松录音资料和基辛格电话录音资料。从1988年
开始,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在逐步允许学者利用多达
4200万页的尼克松总统文件的同时,解密了大批尼克松时
期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从1997年到2004年,约3700小
时的尼克松总统录音资料被解密。
美国总统电话录音系统始自肯尼迪总统,不过尼克松
的电话记录时长是肯尼迪总统的13倍、约翰逊总统的6倍多
。这些录音资料的内容尽管并非全部事关对外政策,但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尼克松及其对外政策顾问们,特别是他
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设计美国外交战略及策略的过
程,并且也是了解尼克松个人心智、态度、信仰、希望、
偏见和恐惧等个人心态的重要资料。自这些录音材料陆续
公布以来,其中一些片段虽已为学者和媒体所公布和使用
,但由于录音质量和浩繁的数量,非英语母语学者对这批
资料的使用仍然有限。
2014年7月,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40周年之
际,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ley)与尼克松研究专家卢克·A.尼切尔
(LukeA.Nichter)共同编撰的《尼克松录音带》正式出
版发行。此书原文长达758页,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并评注了
1971年至1972年尼克松及其顾问们针对美国重大外交事件
的讨论和思考过程,大量展现了目前尼克松政府官书档案
资料中难得一见的细节。特别是关于中美苏大三角战略的
建构,从尼克松与基辛格谈话的语气、话语的重复与省略
,甚至是叹息中,读者亦可体会官书档案资料中难以展现
的精彩。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长伟教授的引荐下,我主
持并参与了《尼克松录音带》中译本的翻译及校对工作。
全书能顺利完成,是集体努力的成果。北京大学陈长伟教
授、博士生刘晨曦,中央党校研究生李丹青、殷路路、周
之新、兖芳芳,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李丹青、李杰、田嘉
乐等参与了全书的翻译及校对工作。中山大学副教授肖瑜
帮助解决了几位苏联历史人物的译名难题。校译期间,因
我工作调整及身体状况,几次拖延交稿,幸有三联书店的
理解支持,一并致谢!
文中错误及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静
草于北京市海淀区智学苑
2017年3月24日
精彩页
录音之始
1971年2月16日,上午7:56
理查德·尼克松和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
椭圆形办公室
理查德·尼克松在196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时,曾拒绝林登·约翰逊的建议,即通过录音秘密记录会谈和电话内容。自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椭圆形办公室召开新闻会议起,对总统进行录音的做法已有三十余年。
两年之后,尼克松在1971年初改变了主意。他想要对自己的会谈进行准确的、秘密的记录,但他又不想要那种需要手动开关的装置,也不想要难于操作的那种。特勤局安装的这种系统是靠声音来启动的,所以只要尼克松在有效范围内活动,它就会对一切声音进行记录。
录音装置最初布置在椭圆形办公室,随后扩展到总统活动的方方面面:白宫的各种电话、尼克松在行政办公楼(西翼办公楼)的办公室、内阁室以及戴维营。录音系统是尼克松的总统班子最谨守的秘密之一。许多尼克松的最高级的助理们都不知道他们自己竟被录音了。直到1973年7月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在国会“水门事件”委员会上做证时,长达3700小时的尼克松录音带才被公之于众。
1971年2月16日在录音系统安装好之后,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就向尼克松介绍了这个系统的操作方法。尼克松询问,是否可以把这个目前仅在椭圆形办公室安装的系统应用在其他地方。巴特菲尔德表示,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地方,并且他已经和白宫办公厅主任鲍勃·霍尔德曼商讨了把这些录音带用于记录的可能性。
……
尼克松:这个玩意儿该怎么用?
巴特菲尔德:嗯,特勤局正在试。当这个装置开始记录的时候,启动它的[******]定位器[******]。您或许不会对[******]感到惊讶,定位器。它会告诉我们您在哪里,包括[******]办公室[******]。它是自动记录的,所以它现在已经在记录了。
尼克松:这个系统是关着的,不是吗?它正在录着?
巴特菲尔德:您现在正戴着定位器,您现在在办公室[******]它是靠声音来启动的——
尼克松:是啊。
巴特菲尔德:——所以您不必把它关掉或打开。
尼克松:哦,这很好。有没有可能搞两套?你看,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事情都记录在案——
巴特菲尔德:好的,先生。
尼克松:——这是为了工作。
巴特菲尔德:是的,不过如果内阁室的设备是通过声音来启动的,鉴于那儿总是有很多活动——
尼克松:是的。
巴特菲尔德:[******]那就会很快用完所有[******],所以——
尼克松:哦,对。
巴特菲尔德:我的意思是,您可以进屋,但是[******]您把它关上的时候就不再记录了。我可以知道它什么时候被打开和关上了,但是只有在我的办公室里才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当设备在录音的时候,您就只需要记得我们是有选择的[******]。
尼克松:好吧。
巴特菲尔德:它可以用来做记录[******]。我今天早晨和鲍勃讨论过这个[******]。
尼克松:嗯。
巴特菲尔德:并且我们还会对它进行监控。[******]他提醒我注意这个。
尼克松:我并不想要人监控它,明白吗?
巴特菲尔德:[******]
尼克松:这些记录之后会被怎么处理——做成录音带?
巴特菲尔德:是的,总统先生,就被做成录音带了。
尼克松:那么,它就——
巴特菲尔德:除了霍尔德曼、齐格勒(Ronld Zieger)、您和我,只有五个人知道这个录音系统的存在。只有我们局以及特勤局的五个人,全都不是泰勒(Robern H.Taylor)的人(罗伯特·泰勒,在约翰逊总统和尼克松总统任期内负责白宫分造队的特勤局特工)。
尼克松:不能有,不能有。
巴特菲尔德:不能有泰勒的人。他们都是[******]。
尼克松:好的,那么他们是负责——
巴特菲尔德:他们只负责更换录音带。他们无法监控整个系统。
尼克松:好的。
P23-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