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模型、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生态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和讨论中美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热点话题。以探索中美新闻的话语策略和建构模式,揭示话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孙婷婷,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语篇分析、生态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主持和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横向项目等十多项。 目录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批评语言学 1.1.2 批评话语分析 1.1.3 新闻话语分析 1.1.4 生态语言学 1.1.5 生态语言学分析方法 1.2 研究话题简述、语料库的建立及研究框架 1.2.1 研究话题简述 1.2.2 语料库的建立 1.2.3 研究框架 2 词语选择 2.1 新闻标题 2.1.1 人民币汇率 2.1.2 气候变化 2.1.3 “一带一路” 2.1.4 “中国梦” 2.2 关键词 2.2.1 人民币汇率 2.2.2 气候变化 2.2.3 “一带一路” 2.2.4 “中国梦” 3 及物性 3.1 物质过程 3.1.1 人民币汇率 3.1.2 气候变化 3.1.3 “一带一路” 3.1.4 “中国梦” 3.2 关系过程 3.2.1 人民币汇率 3.2.2 气候变化 3.2.3 “一带一路” 3.2.4 “中国梦” 3.3 言语过程 3.3.1 人民币汇率 3.3.2 气候变化 3.3.3 “一带一路” 3.3.4 “中国梦” 3.4 行为过程 3.4.1 人民币汇率 3.4.2 气候变化 3.4.3 “一带一路” 3.4.4 “中国梦” 3.5 及物性分析结果 3.5.1 人民币汇率 3.5.2 气候变化 3.5.3 “一带一路” 3.5.4 “中国梦” 4 情态 4.1 人民币汇率 4.2 气候变化 4.3 “一带一路” 4.4 “中国梦” 5 互文性 5.1 人民币汇率 5.2 气候变化 5.3 “一带一路” 5.4 “中国梦” 6 社会实践 6.1 制度语境 6.2 情景语境 6.3 社会语境 6.3.1 社会语境与人民币汇率 6.3.2 社会语境与气候变化 6.3.3 社会语境与“一带一路” 6.3.4 社会语境与“中国梦” 7 生态 7.1 人民币汇率 7.1.1 情感资源 7.1.2 判断资源 7.1.3 鉴赏资源 7.1.4 人民币汇率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 7.2 气候变化 7.2.1 情感资源 7.2.2 判断资源 7.2.3 鉴赏资源 7.2.4 气候变化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 7.3 “一带一路” 7.3.1 情感资源 7.3.2 判断资源 7.3.3 鉴赏资源 7.3.4 “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 7.4 “中国梦” 7.4.1 情感资源 7.4.2 判断资源 7.4.3 鉴赏资源 7.4.4 “中国梦”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 8 结论 8.1 主要研究发现 8.1.1 词语选择 8.1.2 及物性 8.1.3 情态 8.1.4 互文性 8.1.5 社会实践 8.1.6 生态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